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2017年7月号

成功路上

余婳赢在早起步

Mary_Jul余婳 (Mary Yu) 有个美丽又特别的名字,也有个和美丽息息相关的设计事业和人生。在人们看来,可能觉得她一帆风顺,但可知她那条景致优美的青云路,其实是她从中学开始用心绘画,以无数的奖牌和优秀作品沿路一点一滴地铺砌过来的呢?

香港著名设计师余婳(Mary)出生于云南,家人为她取名「婳」,是娴静美好的意思,她亦人如其名,温文尔雅。Mary天生爱画,以后走上设计师之路也是自然不过的事。然而,Mary的人生起步点却不怎么美好--父母早已离异,八岁随母移居香港,一切从零开始,生活条件也甚艰难,就好像一张白纸被泼上一滩黑墨,如想令纸上变得缤纷,那就必须靠一点创意和坚持。

Mary凭着天赋的艺术细胞,用画笔一笔一划地开拓自己的路向。她在沙田赛马会体艺中学的七年里,每年都考到了全级美术科的第一名;及后,她考进理大设计学院,选修时装设计。而自中学时期开始,她便以画笔赚取外快,入读大学后亦从没有间断,一直身兼多职,半工半读,有一次还因为身心太疲累而晕倒。

她毕业那年正值非典型肺炎肆虐之后,当时经济环境不佳,面对前路,她别无他想,一心只想经营自己的设计公司。

「毕业之后,我的确有机会到大公司应聘,但我想,其实我一直半工半读,毕业后会多了一半时间工作,那么收入肯定会比以前更好的。而且,如果我以自由身承接不同的设计工作,便可累积更多类型的工作经验,好处实在也不比在大公司工作少。」Mary说:「我是从事设计的,但我当时到底最喜欢哪类型的设计,晚装?婚纱?还是其他?我一下子也说不上来。同时,我也实在不想把自己局限在某一门设计工作上,所以还是决定自己开公司,那样就可以接触不同类型的产品。」

相对地,设计师创业的门坎可以很低,办好商业登记,然后提个皮包便可以登门找客户谈生意了,最重要的还是看看设计师的实力。而对从小已习惯未雨绸缪的Mary来说,她毕业后实时多了一倍的时间来赚钱,在心理上也不至于有不安定的感觉。

「有朋友问我,难道不担心收入不稳定吗?」Mary说:「我只是觉得,这个年代不比从前了。某程度上,设计这一行的性质有点不一样,设计师累积的经验越多,客户的质素就会越好。这行业更不像医生、教师,个人的价值不会因为在固定的岗位工作而递增;反之,社会日新月异,设计师和潮流的关系密切,如果设计师在某公司工作20年,他的价值还可能有负增长,尤其是年纪大了,体力较逊,拼不过年轻小伙子,加上薪水又高,其对公司的价值更有可能递减哩!」

Mary有一位师兄在一家设计公司工作多年后被解雇了,原因是他拿七、八万的月薪,竞争力自然比不上后辈。Mary更认为即使为公司倾尽全力,个人却不会因此扬名,一旦离开公司,过去的业绩也无法带走。相反,如果公司是自己拥有的,公司的业绩就是个人履历的一部分。个人履历和经验越丰富,客户和朋友间互相转介工作的机会亦越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Mary比别人早了几年起步,累积的人脉和经验也比别人多,再加上天赋和后天不怕吃亏、吃苦的精神,故很快取得成功。

不过,Mary并不认为每个人都适合创业。

「创业须看个人的性格。有些人不喜欢跟别人沟通,而创业者则须具备沟通和演述的技巧。虽说经验可以慢慢积累,但当设计师也要靠天份的。我们不能说创业一定好,或是打工一定好,是创业还是打工,取决于个人性格和能力。从事设计不会赚大钱,要赚大钱,何不转战金融业去?设计师要找客户、会见客人、与厂商/供货商联络、下订单……什么都得亲身上阵,如果不是真的喜欢设计,不享受这份工作,就会觉得很痛苦和辛苦。」

从开设自己的公司到目前为止,Mary已赢得四十多个奖项,如在2008年获选为亚太区内40位40岁以下最具影响力设计师之一;2011年获选为「十大杰出青年」;2012年荣获城市女青年商会选为全港时尚专业女性等等……她更是香港著名的「制服设计天后」,大小机构争相邀她设计制服,2008年奥运会马术比赛的工作人员制服就是出自她的手笔。也许很多人都觉得Mary一帆风顺,然而,她也同样遇过不少呆坏账等问题。

「幸运的是,我找到合作方法,例如和厂方合作,从而共享资源,让他们分担我的担子;我用了杠杆的方法,加强了业务的成效,令工作更顺利。当然,我的资源并不及大公司,但我不强求这样的规模。其实我选择设计这一行,就是因为喜欢,能够凭兴趣又能在香港生存,做到自己喜欢的事,已经教我十分高兴。」

余婳对人生的「美」也有不一样的诠释。她并不赞成无止境地追逐名利,认为生命有限,所以选择用一半时间工作,用另一半时间参与公益事务,回馈社会。这样,她不单可以认识不同界别的朋友,还能帮助有需要的人,然而从这渠道获得的工作机会亦有不少。

2016年,Mary应邀为由香港展能艺术会举办的「展艺30.慈善汇演」中的「Hip Hop 旗袍秀」担任旗袍设计师。当时,一家百货公司看中了她所设计的一系列优雅而凸显活力的旗袍,于是力邀她在其店内设置专柜。就这样无心插柳下,她在香港市场遂开拓了「Mary Yu」旗袍时装品牌,连爱尔兰和韩国的领使夫人都慕名找她订制旗袍,成为她事业路上另一块重要基石。

「这个良性循环令我的生活更多姿采!」Mary说:「从设计这条路一直走来,以我的经验看来,如果熬得过首十年,以后的路就会越走越宽,因为这十年丰富了经验,丰富了人脉关系,丰富了作品,着实没理由会比以前差的。机会总是会有的!」

所以,不必担心输在起跑线,如果早起步,肯跑的都有机会胜出!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