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LIU Yi

a141_2050x500
獲獎感言

不久前,曾有位友人問過我一個問題:「如果給你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你會不會願意來香港,讀中國文化方向的碩士」?其實我明白她的意思,誠然,在香港這樣一個以金融業、服務業為主導的社會中,也許就求職為訴求而言,讀金融方向的學位不失為一個更好的選擇,但是,我幾乎不加思索地回答她:「即使時光倒流,我依然會做中國文化學系的學生」。

其實,這一年的學習經歷所帶給我的,不僅僅是中國文化方面的知識積累,在學術研究方法、獨立思考能力、為人處世態度乃至價值觀方面,都令我獲益匪淺。

首先,學系所設置的課程涉及面較廣:研究方法概論、實地考察、地下社會研究、儒家文化、飲食文化等等,這對一個渴求瞭解本國文化的學生而言,可謂如魚得水,有足夠的空間去吸收各種知識。而不同老師的授課方式,更讓我們見識到各種類型的學者風範,舉例而言,剛從美國回來不久的譚景輝老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以引導為主,這種互動性很強的方式,除了能激發學生進行獨立思考之外,在討論中同學間產生的思維碰撞,更是十分有趣。

其次,談一談我所選擇的論文撰寫項目。完成論文的整個過程,於我而言,可謂獲益良多。從最初選題時的種種迷茫,到書寫過程中所遇的諸多困難,讓我認識到從事學術研究的艱辛之處;期間經過老師的多次指導,對本學科的研究方法,我也得以初窺門徑;而在那一次次不厭其煩的修改中,又讓我體會到什麼是身體力行的嚴謹求知。不過我想,能與我的兩位指導老師,譚景輝教授及翟志成教授,進行近距離的交流,應當算是我的最大收穫。這兩位學者嚴謹的治學態度,及令人折服的人格魅力,都對我產生了巨大影響。他們讓我懂得,如何以認真之態度行人生道路,並以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欣賞沿途風景。

除了諸位德高望重的教授之外,學系裡的工作人員也熱情友善、認真負責,大到組織學系活動、小至印發課堂閱讀材料,他們均一一經手,對我們來自內地的同學,更是體貼備至,常常幫助大家解決在港遇到的種種問題。而學系的同學們,則來自大江南北,香港的同學大多具備多年工作經驗,思考問題的方式較為成熟,與他們交流,經常能得到啟發。而來自內地的同學,則多為同齡人,大家很快便成為朋友,一起渡過在港的生活。

時光荏苒,終於也到畢業時,雖然有種種不捨,但我們也將要帶著在這裡一年的滿滿收穫,踏上人生的新旅程。其實,我非常想對尊敬的師長們和可愛的同學們道一句:很幸運有緣與你們相遇於此,並感謝你們對我的種種關照,這段美好的經歷將會是我一生所珍視的記憶,就讓我們且行且珍惜吧。
2010/11 Academic Year
Master of Arts in Chinese Culture Scholarship

LIU YI

Your browser is not the latest version. If you continue to browse our website, Some pages may not function properly.

You are recommended to upgrade to a newer version or switch to a different browser. A list of the web browsers that we support can be found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