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转寄朋友 联络我们 繁體中文 English 前期通讯
 

打击校园毒祸刻不容缓

打击校园毒祸刻不容缓

 

根据调查显示,过去四年,二十一岁以下的香港青少年吸毒人数累积增加了百分之五十七;全港五百多所中学中,有差不多四分之一曾有学生吸毒。虽然政府于二零零七年成立跨部门专责小组,专责打击青少年吸毒问题,但成效仍然不大,青少年吸毒已恶化成一个全港性问题。

今期Excel@PolyU邀请了理大应用社会科学系讲座教授石丹理为我们分析为何越来越多香港青少年吸毒,以及如何解决问题。

石教授从事社会工作教育及研究多年,一九九三年加入禁毒常务委员会,今年初开始出任该会主席。

问﹕是否香港的禁毒政策未能对症下药,致令青少年吸毒的问题日益恶化?
石﹕香港在禁毒方面其实做得不错,与英国、美国、澳洲等国家比较,香港青少年吸毒的比率并不算非常高,但近年人数的确有增长,原因有几方面。第一是家庭凝聚力的减退。问题家庭(例如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在这些家庭成长的青少年特别容易出现违规行为。第二是吸毒「正常化」。近年有人提出吸毒非刑事化,在这样的思潮影响下,一些传统观念,例如「吸毒是错误行为」,已逐渐被淡化,越来越多年轻人觉得「索K」*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第三是针对年青人的「心理教育」不足够。现在的年青人面对不少压力,但大多数都不懂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他们感到人生迷茫空虚,容易受朋辈影响,因此以吸毒来逃避问题。

当然,除了这些根本因素,还有一些「催化剂」令问题加速恶化。其一是K仔越来越平,吸食一次只需十多元,正是「索K」比「唱K」更便宜。再加上贩运K仔的小拆家有很多是学生,他们不但自己吸毒,还介绍同学吸食,甚至卖毒品给同学,导致校园的毒品问题日趋严重。我估计现时全港可能有三千至四千名吸毒学生,我更担心如果不及时行动,校园毒祸甚至可能蔓延至大专院校。因此必须大力打击。

问﹕你认为当局应如何解决青少年吸毒问题?
石﹕必须治标和治本双管齐下。堵截毒品来源是治标的方法,治本的方法是减低需求,即是帮助已吸毒的人戒除毒瘾,同时阻吓未曾吸毒的不要去尝试。学校可以通过教育和辅导,例如开设「生命教育」课,改善青少年的心理质素、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让他们知道吸毒并不能解决问题,令他们明白并不需要「索K」让自己灵魂出窍,才可以找到一个美好的世界。而校园验毒计划就可以向学生传递一个清晰的讯息,就是吸毒是不健康和犯法的行为。

问﹕为何社会上不同界别,包括教育工作者、社工、家长、学生,纷纷反对校本验毒试行计划?
石﹕推行任何新措施都会有支持及反对的意见,但我发觉有些反对的声音是基于错误的观念和理解。例如验毒计划的本意是找出吸毒学生,帮助他们戒除毒瘾,以及对未曾吸毒的学生起阻吓作用,但却被说成是惩罚和不尊重学生。另一个谬误就是以为验毒计划将取代其他禁毒计划,事实上我们已清楚表明校园验毒是整个禁毒计划其中一个环节。

问﹕有人质疑计划为何在咨询不足、人手配套缺乏的情况下仓猝推出,你有何回应?
石﹕这本来就是一个试验计划,打算试行六个月后再作进一步研究。但在年初接连发生多宗学生吸毒事件后,我们决定加快步伐推出,所以的确有些考虑不周全的地方,但我们一直在跟有关方面磋商,谋求改善不足之处。我必须强调,推行公共政策很多时要看时机,不能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至于计划成效如何,就只有试过才知道。

问﹕这次对校园验毒计划的反应会否影响整个禁毒行动的成效?
石﹕我不担心反对声音对禁毒行动有影响,因为大多数提出的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只要是理性的讨论,一定有助于订定更完善的计划。

 

*K仔即氯胺酮,是最多香港吸毒者吸食的危害精神毒品。

 

 

本通讯由理大传讯及公共事务处出版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