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勵學獎學金

a141_2050x500

 

Further Study Tuition Scholarship

To encourage outstanding BICS students to purse postgraduate study, up to two tuition scholarships will be offered to current final-year students admitted to the MACC programme.

 

 

Value

HK$96,000

 

 

Selection Criteria

Applicants should have:

  • obtained an award GPA of 3.25 or above;
  • demonstrated good conduct in the BICS programme; and
  • performed well at the MACC admission interview.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Award results will be announced every year in August. Awardee(s) will receive HK$48,000 every year in September.
Awardees who complete the MACC programme with an award GPA of 3.45 or above in one (for those taking ten 3-credit subjects) or one and a half academic years (for those who opt to submit a MA dissertation) will receive the remaining value of the scholarship shortly after final results are confirmed.
Should an awardee fail to complete the MACC programme with an award GPA of at least 3.5, his/her scholarship will be discontinued.

 

 

Scholarship Presentation

Congregation of Faculty of Humanities

 

 

勵學獎學金獲獎者

 

   

獲獎感言

有幸獲得本系獎學金,首先感謝學系的栽培與肯定,使我能繼續於中國文化學系中研習。

回首匆匆兩年的學習生涯,赫然發現時間雖短,卻是受益匪淺:在中國社會、歷史、宗教與藝術間穿梭,從微觀到宏觀,都使我掌握中國文化環環相扣的整體面貌。過往或會認為學習旨在資料的吸納,但其實博學以外,更為難得的是對知識的個人見解。因此尤其感激諸位老師的啟發,在課堂上往往能引導思考,在討論中激發起我們的求知慾。梅林寶老師教授中國民間信仰如何圍繞道教宇宙觀而發展;梁淑雯老師在服務學習學科中,引導我們萃取古典文學哲理,用以關懷、服務於現代社會;潘律老師以人物遊記、畫作等研究媒介,多角度展現中西文化之交流。若干年後,我未必能銘記文化、歷史事件發生的時地人,但在史料背後的一套研究方法、思維方式則終身受用。

學習之路或許道阻且長,所幸我不用孤身作戰。兩年同窗,感激能在同學們的衝勁和熱誠下一同學習。在小班教學下討論,思想每每能因為同學的發言而激蕩;在學系閱覽室內也盡是互相督促、互相感染,革命情誼以一份份的小組報告而誕生,藉此亦感謝學系提供的資源與空間。因為執著,我們經歷無數個死守學校、通宵達旦的工作日,直至清晨步向飯堂,迎向早餐,以及新一天的第一線曙光。

我想,追求知識時的思想自由,同儕相處間的關懷互勉,這兩者交錯而成的,便是我在這裹所體會到的人文精神。

彭穎彤

2017/18學年 勵學獎學金獲獎者

獲獎感言

非常感恩,能夠成為中國文化學系的畢業生,亦感謝學系裡的諸位老師對我的栽培和幫助,特別是當初取錄我的謝偉傑博士和徐啟軒博士。這兩年的學習生涯雖然很短暫,眨眼就過。如莊子所言:「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可是,我所獲益的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累,如學術研究方法、中國哲學的思考方法、中國藝術的賞識,更重要的是讓我體會到聖人的心境。記得剛入學的時候,我只知道用功讀書,以一級榮譽畢業為目標。因為自己能夠在二百多名的申請人中幸運地被錄取,對於這個得來不易的機會,實在不想輕輕放過。而且,這可能是人生中最後兩年的讀書機會了。所以,除了上課的時間外,其他時間都在圖書館温習和看書,希望可以增進自己的學識和修養。一年過後,除了學業成績表有個相當不錯的數字外,仿佛再沒有什麼值得回味的記憶。直到暑假期間,我有幸到一間文化機構實習(WIE)以及在梁老師的服務學習中(SL)[如何運用古典文學到現代社會],明白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精神——內聖外王。即是我們除了好好修養自己的內心外,更要積極表現出來,為這個社會建功立業,絕不是藏於圖書館,關起門來讀書。自此,我便積極參與各類型的活動,如到九龍城的樂善堂中心做義工服務,協助老師籌辦生死博覽會宣揚正向人生的訊息等等。這些活動並不會直接提昇我的學業成績,卻使我開始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更加漸漸地感受到聖人的心境——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我會一直銘記在諸位老師的誨勉以及在中國文化學系的生活點滴,承繼聖人的志向在未知的未來無畏無懼地前行。

羅偉輝

2016/17學年 勵學獎學金獲獎者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