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1理大研究顯示: 教師認為香港青少年的道德品格發展存隱憂

(左起) 和富社會企業執行總監蔡德昇先生、理大石丹理教授和馬汶詩博士公布「塑造品格・共創未來」研究計劃下第二項研究的結果石丹理教授分享有關「香港中學生品格發展: 老師的觀點」研究的主要結果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和富社會企業聯合開展「塑造品格・共創未來」大型研究計劃,當中第二項研究顯示,本地中學教師大都認為香港青少年的道德品格整體水平日趨下降,發展存在隱憂。

第二項研究由理大協理副校長(本科生課程)及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座教授石丹理教授,以及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馬汶詩博士負責。研究主要從教師角度出發,旨在了解他們對自己現正教授的學生,以及一般香港青少年的品格特質的評價;同時探討教師在青少年道德發展過程中擔當的角色,以及他們對道德與公民教育在學校實施過程的評價。研究以問卷調查形式,訪問來自11所本地中學的568名教師。

石教授分析指出,受訪教師普遍認為現今香港青少年崇尚物質主義、偏向自我中心、缺乏責任感、對社會關心較弱,因而極需加強培育青少年的社會心理能力,尤其是抗逆力及情緒控制。他認為研究結果令人鼓舞的是,大部分受訪教師不但同意學校及教師在青少年道德品格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表示願意接受更多相關師資培訓,以提升教學質素及增加課程的多樣性。

由和富慈善基金資助的研究計劃包含五項研究,旨在從多角度探討香港青少年道德品格、社會心理能力及社會行為的現狀與發展。透過此項計劃,研究團隊希望藉以審視本港道德品格教育和相關政策,探求可改善之處。首項研究以本地中學生角度出發,研究結果已於早前發布。

石教授和馬博士於今天(12月21日)的發布會上,分享第二項研究的主要結果。結果如下:

  1. 接近七成受訪教師認為香港青少年的整體道德水平日趨下降。
  2. 約七至八成受訪教師認為香港青少年較為物質主義及自我中心。
  3. 超過半數受訪教師認為自己現正教授的學生具有友好(84%)、善良(80%)及有同情心(64%)的品格特質。然而,超過七成受訪者認為學生的責任感(73%)、控制情緒(98%)及應對逆境的能力(99%)有待加強。
  4. 超過四成受訪教師認為自己現正教授的學生應多參與做家務(45%)、多關心國家(62%)及世界(59%)。
  5. 約四成受訪教師認為香港青少年欠缺某些道德品格質素,如尊重傳統文化(40%)及責任感(37%)。
  6. 大部分受訪教師認為香港青少年的社會信任程度偏低。超過八成受訪者認為學生不信任政府,對不同政黨的信任度亦各有差異。
  7. 大多數受訪教師認為家庭、學校、朋輩、傳媒及互聯網均對青少年的個人道德品格發展有巨大的影響。其中,超過九成認為家庭及朋輩是影響青少年個人道德品格發展的最重要因素。
  8. 超過半數受訪教師認為現時學校提供的道德教育不足夠。其中,超過七成認為在現時學校的正規課程中,香港青少年學習到有關生活技巧的知識不足。
  9. 超過四成受訪教師相信學校推行的德育及公民教育是正面且有效的。然而,超過三成認為教育局對學校推行德育及公民教育的支援不足夠。
  10. 整體而言,受訪教師對自己學生的評價,較一般香港青少年為高。他們認為自己現正教授的學生的道德品格較好、社會信任度較高、物質主義水平亦較低。

石教授表示,研究結果反映生活技巧和道德品格培育對青少年的全人發展十分重要。研究團隊建議社會各界提供更多資源以提升教師道德教育的培訓,並且支援學校加強推行青少年品格培育的計劃。

附件 :  

1)
研究報告

2) 研究報告簡報

3) 主要圖表

(完)

**********

詳情查詢

石丹理教授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

Email(852) 2766 5652
Emaildaniel.shek@polyu.edu.hk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