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和富社会企业联合开展「塑造品格・共创未来」大型研究计划,当中第二项研究显示,本地中学教师大都认为香港青少年的道德品格整体水平日趋下降,发展存在隐忧。
第二项研究由理大协理副校长(本科生课程)及应用社会科学系讲座教授石丹理教授,以及应用社会科学系助理教授马汶诗博士负责。研究主要从教师角度出发,旨在了解他们对自己现正教授的学生,以及一般香港青少年的品格特质的评价;同时探讨教师在青少年道德发展过程中担当的角色,以及他们对道德与公民教育在学校实施过程的评价。研究以问卷调查形式,访问来自11所本地中学的568名教师。
石教授分析指出,受访教师普遍认为现今香港青少年崇尚物质主义、偏向自我中心、缺乏责任感、对社会关心较弱,因而极需加强培育青少年的社会心理能力,尤其是抗逆力及情绪控制。他认为研究结果令人鼓舞的是,大部分受访教师不但同意学校及教师在青少年道德品格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表示愿意接受更多相关师资培训,以提升教学质素及增加课程的多样性。
由和富慈善基金资助的研究计划包含五项研究,旨在从多角度探讨香港青少年道德品格、社会心理能力及社会行为的现状与发展。透过此项计划,研究团队希望藉以审视本港道德品格教育和相关政策,探求可改善之处。首项研究以本地中学生角度出发,研究结果已于早前发布。
石教授和马博士于今天(12月21日)的发布会上,分享第二项研究的主要结果。结果如下:
石教授表示,研究结果反映生活技巧和道德品格培育对青少年的全人发展十分重要。研究团队建议社会各界提供更多资源以提升教师道德教育的培训,并且支援学校加强推行青少年品格培育的计划。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