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学高等研究院讲座: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Iain McCULLOCH教授主讲「以太阳能驱动化学反应」
校友

-
日期
2025年10月2日
-
主办单位
香港理工大学高等研究院
-
时间
14:30 - 16:00
-
地点
香港理工大学李嘉诚楼十六楼教务会议室 (M1603室) 地图
查询
香港理工大学高等研究院 info.pair@polyu.edu.hk
摘要
由再生能源从水生产出来的「绿色氢气」,有望成为未来燃料的关键,为广泛业界应用提供清洁、零碳能源。它亦可与间歇性的太阳能发电结合,提供额外的能源储存。然而,太阳能制氢在大规模应用及经济成本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光化学水分解」是其中极具潜力的解决方案,透过利用吸光半导体纳米粒子,驱动粒子表面上的氧化还原反应。传统上,光催化应用主要是利用宽带隙无机半导体。虽然这些材料几乎完全吸收紫外线,但紫外线仅含<5%的太阳能,因此限制了其效率。
本讲座将讨论有机半导体光催化剂的研发,这些光催化剂在化学调节后,能对紫外—可见光谱内的多种波长进行强烈吸收。我们的研究显示,透过利用有机半导体纳米粒子,可实现比传统无机光催化剂更高的太阳能制氢效率,这种纳米粒子具有第二型能带结构,由两个的有机半导体组成,两者之间含有一个电子供体/受体形成的「异质结」。「供体/受体异质结」使纳米颗粒内的电荷生产有所提升,从而显著提高了制氢效率。我们已经证实,透过调整纳米粒子的结构,制氢效率可显著改善。我们亦观察到,这些纳米粒子的高效率,是源自于它们在光照射下,能够产生出长时间保持高反应活性的电荷,从而增加了这些电荷参与光催化反应的机会。此外,我们将讨论在「气相二氧化碳光催化还原」中应用一种可溶液加工、具有固有孔隙率的线性共轭聚合物。讲座将重点介绍具有固有孔隙率的可加工聚合物在透过「气相二氧化碳光催化还原」制备太阳能方面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