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海峽兩岸暨港澳“服務學習”研討會在雲南大學成功舉辦
發佈日期:2025-11-11點擊數:369
點此瀏覽正文
2025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第五屆海峽兩岸暨港澳服務學習研討會在雲南大學東陸校區舉辦。來自香港理工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和雲南大學等30餘所高校師生、30餘家社會服務機構和公益組織的實踐專家共計90余人參加了本屆會議。本次會議的主題是“服務學習的反思:內容、策略與問題”,目的是通過搭建經驗交流平臺,推動區域合作,促進服務學習理論與實踐的本土創新。本次研討會由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雲南大學西南邊疆少數民族研究中心、雲南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香港理工大學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服務學習教育網路聯合主辦,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服務學習專業委員會、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心理與臨床社會工作專委會(籌)協辦。
開幕式:深化對服務學習的認識
本次會議於11月1日上午九點在雲南大學人類學博物館2樓報告廳拉開序幕。開幕式由雲南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院長何明教授主持,雲南大學副校長吳澗教授致辭,他指出,服務學習作為一種將社區服務與專業學習緊密結合的教學方法,跨越了傳統課堂的邊界,讓學生在服務中成長,在成長中服務;它不僅傳授專業知識與技能,而且在學生心中播撒下社會責任與領導力的種子,對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的高素質人才具有重要作用。香港理工大學協理副校長石丹理教授在致辭中強調了跨區域合作對服務學習高品質發展的重要作用。雲南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院長何明教授指出,服務學習在促進不同地區文化交流,推動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以及助力邊疆社會發展方面具有獨特價值。本次研討會為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的專家學者和實踐者提供了學習交流平臺,有助於凝聚力量、整合資源,進一步深化服務學習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為培養更多具有社會擔當的複合型人才,推動區域協同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主旨發言:聚焦服務學習的高品質發展
開幕儀式結束後進入主旨發言環節。4位元專家學者分享了服務學習領域的前沿研究與實踐成果。香港理工大學協理副校長石丹理教授以“對服務學習實踐與影響的反思”為題,結合香港理工大學多年實踐案例,剖析服務學習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與社區發展的雙向價值。雲南大學高萬紅教授聚焦邊疆社會工作人才培養,闡述了應用服務學習模式促進邊疆社工人才高品質發展的行動研究。集美大學姚進忠教授介紹了新文科背景下應用服務學習模式深化實踐教學改革的機制。西南財經大學周正副教授介紹了西南財大師生應用服務學習模式在四川涼山開展青少年正向成長的實踐與成效。四個主旨發言為服務學習在中國社會工作人才培養中的實踐創新提供了成熟的範例。
分論壇研討:服務學習在中國
11月1日下午是三個分論壇發言。參會者圍繞“服務學習的理念與人才培養”“服務學習的創新與實踐”“服務學習的成效與經驗”三個主題展開深度交流。
分論壇一:服務學習的理念與人才培養
澳門理工大學梁啟賢教授分享了將民族志方法融入社會工作教育,通過“沉浸式服務”培養學生同理心的實踐。香港理工大學卓麗茵老師團隊以“學校起動計畫”為例,證實服務學習對提升大學生領導力、抗逆力等社會心理能力有顯著作用。雲南大學李豔華副教授結合保山實踐,闡述了服務學習優化邊疆社會工作人才培養的協同機制,為彌合“教育與需求”“文化與專業”“政策與落地”三重裂隙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案。
分論壇二:服務學習的創新
雲南大學楊婉秋教授團隊探索服務學習在精神健康社工人才培養中的應用,通過“社區嵌入+反思迴圈”服務學習模式創新,促進學生“知行合一”。南開大學馮歡老師介紹“中國式現代化鄉村工作站”模式,闡述如何通過服務學習將鄉村振興與新文科實踐育人相結合的經驗。香港理工大學袁振華老師展示生成式AI在服務學習教案設計、反思報告撰寫中的應用,為技術賦能服務學習提供新路徑。重慶工商大學丁吉濤老師則構建“技術-組織-倫理”三維協同的線上線下融合服務學習模式,破解數位化轉型中的“數位鴻溝”與倫理風險。
分論壇三:服務學習的成效
香港理工大學朱小琴老師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協作學習、反思性學習與課程滿意度是提升服務學習成效的關鍵因素。雲南財經大學木薇老師以怒江瀘水市“鄰里幫幫團”為例,揭示老年志願服務“助人-自助”的雙重賦能機制。廈門大學楊淩燕老師的研究證實,結構化服務學習能有效降低志願者對智力障礙人士的不適感,培養包容態度。西南財經大學王珂老師分享了依託“A社區心靈成長驛站”,構建“學校-家庭-社區”聯動的心理服務體系,實現服務學習與社區心理治理的深度融合。
工作坊與分組討論:服務學習推廣
11月2日早上,香港理工大學朱小琴、卓麗茵、黎翔三位元專家主持“服務學習方案設計”工作坊,三位老師通過案例分析和分組討論,指導參會者設計貼合社區需求的服務學習方案。雲南大學李豔華副教授以“服務學習督導:連接服務與學習的催化劑”為主題,分享督導技巧與經驗,強調督導在服務品質把控與學生成長中的核心作用。下午的分組討論圍繞“服務學習本土化適配”“跨區域資源整合”“長效機制建設”等議題展開,參會者圍繞服務學習實踐中存在問題與解決方案,進行了針對性的深入討論。
未來:跨區域協作為服務學習注入新動能
本次研討會是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服務學習領域的一次交流盛會,取得了實質性成果。未來,參會者將從三方面推動服務學習發展:一是加強跨區域資源整合,依託“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服務學習教育網路”搭建學習交流共用平臺;二是深化本土化實踐與創新,結合不同地區文化特色與社會需求,設計差異化服務學習專案;三是完善評估體系,推動“人在情境中”等理論框架下評估工具的本土化開發,實現服務學習“過程+結果”雙重評估。
雲南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副院長馬居裡教授指出,本次研討會的舉辦,進一步強化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在服務學習領域的合作紐帶,為雲南乃至全國服務學習高品質發展提供了“理論參考+實踐樣本”。未來,雲南大學將繼續發揮邊疆區位與學科優勢,推動服務學習與邊疆社會治理、鄉村振興、民族團結進步等工作深度融合,培養更多“紮根邊疆、服務社會”的高素質人才。香港理工大學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服務學習教育網路負責人石丹理教授強調,將以本次研討會為契機,進一步擴大服務學習教育網路的覆蓋範圍,推動更多高校與機構參與跨區域合作,為中國高等教育實踐育人改革與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撰稿:嚴 茜
一審:楊婉秋
二審:高萬紅
三審:錢 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