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最新动向

APLO_banner_FHnews_1

香港年轻语言学代表在2025亚太语言学奥林匹克表现出色

2025亚太语言学奥林匹克(APLO)已于2025年4月20日顺利举行。来自 13个亚太国家/地区的465名参赛者中,共有15名来自本地中学生参与。他们拆解了包括米桑特拉托托纳克语、卢马语、唐萨语、马科语和卡西语在内等多种语言相关的问题。 在国际评审团评选中,8名香港参赛学生被评为前72名。香港在13个亚太国家/地区中排名第六,获得一枚金牌、三枚银牌、三枚铜牌和一张荣誉奖状。他们均是由香港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所举办的香港语言学奥林匹克中培训与选拔。 这八名香港学生分别是来自汉基国际学校的Maxwell JI和 Cici CAI (分别在APLO中排名第一和七十二);来自皇仁书院的Daniel LIN (排名第四);来自迦密柏雨中学的Alex YEUNG (排名第九); 来自圣若瑟书院的Marcus CHIU (排名第十六);来自圣保罗男女中学的 Jayden KONG (排名第三十);来自拔萃男书院的Theo LOMONE (排名第五十七),以及来自德瑞国际学校的 Jenny CAO (排名第五十九)。他们将于2025年7月21日至2025年7月26日代表中国香港前往台北参加第22届国际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IOL)。 恭喜获奖的同学们!

2025年6月3日

新闻 人文学院

Podcast announcement

学院推出全新podcast节目《理大人文》

学院推出全新podcast 节目《理大人文》!节目旨在从多角度探讨人文学科,展示学院成员的创新研究成果,并邀请学院内外的专家,分享他们的真知灼见。立即订阅,了解人文学科的多样性和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2025年5月30日

新闻 人文学院

JUPAS Consultation Day 2025_1_2000x1050

2025理大联招课程咨询日

2025理大联招课程咨询日于5月24日圆满举办,让学生及家长了解人文学院提供的本科生课程,从而计划升学方向。到访者亦把握机会,与学院的教学人员及学生代表交流,深入了解各学系的特色与课程内容及学习经历。 了解更多理大联招课程:https://www.polyu.edu.hk/study/ug/admissions/jupas

2025年5月29日

新闻 人文学院

YIRA2025_r

王笑博士荣获理大2025年度「青年创新研究者奖」

英文及传意学系助理教授(研究) 王笑博士荣获理大2025年度「青年创新研究者奖」。连续举办第四年的「青年创新研究者奖」,旨在表扬理大35岁以下具备卓越研究实力的科研人才。奖项今年共收到来自各学院的70份申请,王博士获选为六位得奖者之一。王博士的获奖项目研究利用超声波检查颚骨肌肉作为言语障碍的诊断工具,展现跨学科创新与实际影响力。

2025年5月27日

新闻 人文学院

SpringerNature_1

CBS Collaborates with Springer Nature to Publish Book Series on AI in Humanities (只提供英文版本)

The Department of Chinese and Bilingual Studies (CBS) of PolyU has forged an exciting partnership with global academic publisher Springer Nature. The collaboration was celebrated with a signing ceremony and forum on 12 May, featuring Prof. Li Ping, Dean of the Faculty of Humanities and Sin Wai Kin Foundation Professor in Humanities and Technology, and Ms Myriam Poort, Vice President of Humanities Publishing at Springer Nature, alongside faculty members and distinguished guests. United by a shared vision to explore generative AI’s transformative role in the humanities, this partnership reflects PolyU’s unwavering commitment to advancing research at the intersection of generative AI and the humanities, as well as highlighting CBS’s strategic position as a leader in driving language-focused innovation for the digital age. Two book series: Generative AI and the Humanities and SpringerBriefs in AI-Enhanced Language Research, will be launched under the collaboration, aiming to create a global platform for reimagining how GenAI can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language, culture, and creativity.

2025年5月19日

新闻 人文学院

10thCSIC_gp_2000x1050

第十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总决赛在香港理工大学圆满落幕

2025年5月10日,第十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总决赛在香港理工大学蒋震剧院成功举办。本届赛事汇聚了来自中国大陆、两岸暨港澳地区、台湾、新加坡、美国等知名高校的30名优秀选手参加。经过三轮激烈的角逐,最终来自台湾师范大学的洪千惠拔得头筹,获得特等奖。 “海峡两岸口译大赛”是由厦门大学发起并主办、海峡两岸高校广泛参与、在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高等教育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竞赛。自2009年创立以来,该赛事已成功举办十届,参赛院校累计超过2000校次,覆盖大陆80%以上的“双一流”高校,以及台湾、香港、澳门所有开设翻译学科的高校。大赛吸引了包括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台湾东森电视台、香港明报等主流媒体的持续关注和报道。2011年,“海峡两岸口译大赛”被列为国台办对台交流重点项目规划,2014年被列为教育部对台教育交流重点项目。 本届大赛于2024年9月正式启动,由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担任指导单位。大陆赛区分为西北、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七大区域,吸引了200余所高校的本硕选手踊跃参赛;港澳台赛区则汇聚了20余所高校的40余名优秀选手。大陆决赛于2024年11月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成功举行,最终30名选手从数千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晋级总决赛。 总决赛分为三个环节,以“数字社会”(Digital Society)为主题,重点考察选手在多语境、多场景下的双语能力、口译能力与文化沟通能力。在前两轮中表现出色的10名选手晋级到第三环节—对话口译。该环节设计了“人机PK”,选手和AI都为中英文嘉宾的双向对话进行翻译。题目设置文化差异、讲话人质疑、捕捉语言外交际信息等考察点,重点考验口译员的现场应对能力与专业素养。 香港理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系主任萧慧婷教授在总决赛开幕式上发言,她指出本次口译大赛不仅推动了口译教育的发展,也成为內地、香港、澳门和台湾四地合作的另一个里程碑。随着贸易、技术和旅游交流的不断增长,各地区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不固定,口译员的作用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他们不仅是翻译语言,更是文化传播大使,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搭建有意义的桥梁。 厦门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陈菁教授在总决赛开幕式上致辞中也强调“海峡两岸口译大赛”的最大价值在于提供一个平台,将热爱口译学习的学生汇聚一堂,促进交流互鉴,帮助他们成为该领域的专业人士和领导者。陈教授还指出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迅速转变的时代背景下,口译专业及其教育生态系统格局已经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给口译教学带来了挑战和机遇,需要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和管理人工智能技术,为口译专业赋能。 香港理工大学李德超教授致闭幕词时分享对本次口译大赛感想。他认为尽管AI技术发展迅速,但口译工作仍需要人与人之间的温度与情感,难以被机器完全替代。此外,翻译技能与商业等领域的结合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新趋势。香港理工大学等高校也积极推动口译教育与AI的融合,寻找新的突破口。 本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的另一个亮点是比赛翌日在香港理工大学举行的研讨会,相关领域的学者和专业人士将出席会议,重点讨论人工智能时代语言服务行业的未来,推动口译在内的语言服务行业如何能朝着可持续、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2025年5月12日

新闻 人文学院

JosephNeedhamProfessorship_1_2000x1050

理大设立李约瑟科技与文明教授席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获李约瑟科技与文明基金会(基金会)鼎力支持,宣布在理大人文学院新设李约瑟科技与文明教授席(Joseph Needham Professorship in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职位,以纪念李约瑟博士对学术界的杰出贡献,特别是在科技与文明史方面的开创性工作。理大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今天与基金会联合主办第十五届李约瑟纪念讲座,邀得剑桥大学李约瑟(中国歷史、科技与文明)讲座教授胡司德教授,以「『学者不耕,耕者不学』:早期中国的农业着作」为主题发表讲座。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兼李约瑟科技与文明基金会名譽秘书赵汝恒教授在欢迎辞中表示:「理大致力推动跨学科研究,串联科技、可持续性和文化遗产。这场讲座聚焦于学术论述与农学发展的互动,与学术严谨性及现实影响联系互相呼应。此外,理大很荣幸能够成立李约瑟科技与文明教授席,以延续世界传奇学者李约瑟博士的科研精神。我们期待新设教授席将进一步推动理大在科技与文明史方面的研究,壯大大学的科研实力。」 李约瑟科技与文明基金会主席李励生博士指:「李约瑟纪念讲座持续汇聚全球顶尖学者,推动东亚科技与医学史研究,是次讲座帮助大众进一步认识古代中国的农业活动。为深化李约瑟博士的学术传承,基金会宣布于理大设立李约瑟科技与文明教授席,以延揽国际级学者,透过跨领域研究、人才培育与公众推广,持续拓展李博士『科学文明共生』的核心理念,促进全球对科技与人文的深度对话。」 胡司德教授在讲座中表示:「在古代中国,统治者一再强调农业是最重要的社会经济活动。但与此同时,我们又看到孔子自称不善田圃之事,并主张致力于学的人不应考虑耕作的问题。」在本场讲座中,胡教授透过战国秦汉的文献,解析这些貌似相互牴触的态度,说明古代中国农业史不仅关乎农学和技术发展,也和当时的政治哲学有深刻而密切的关係。 理大应用社会科学系系主任兼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联席主任崔永康教授亦指出这场讲座阐释了早期中国农学的技术发展和政治关係,并突显古代中国农业歷史的多样性。透过对战国秦汉文献的细緻爬梳,这场讲座展现了古代中国统治者如何将农业视为「国之本」的政治经济策略。 关于李约瑟博士 李约瑟博士生于1900年,是一位生物化学家和科学史学家,他在中国科学技术史方面的研究贡献殊伟,着作等身。他发起了出版一系列名为《中国之科学与文明》的书籍,詳细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史,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学术着作之一。李博士是第一位对中国科学技术史进行全面和比较研究的西方学者。他的着作强调且充分肯定传统中国科学技术文化的丰富内涵,并深入探讨其与现代科学发展的关係。他的工作开启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和重视,使其成为重要的国际学术领域。在他的众多学术荣譽和成就中,李博士于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作为杰出科学家、人文主义者和知识分子,他的贡献对当今世界的科学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李博士精神的启发与驱动下,香港理工大学将一如既往地探索科技与文明的研究及其与人文学术发展的互动交融。理大已为李约瑟科技与文明教授席职位进行全球公开招聘,该讲座教授职位将由人文学院内一位世界知名的顶尖学者担任,其学术研究专注于科学与文明歷史相关领域。   李约瑟科技与文明教授席职位现正接受申请,按此了解更多。

2025年5月12日

新闻 人文学院

stuffed_dough_2000x1050-01

Chersoni教授参与的 WORLDCUISINES 项目荣获 NAACL 2025 最佳主题论文奖

中文及双语学系助理教授Emmanuele Chersoni和包括学院杰出校友 Enrico Santus 博士在内的国际研究团队共同参与的 WORLDCUISINES 项目,荣获 NAACL 2025 会议的最佳主题论文奖。 这个创新项目制作了一个数据集,包含大量图像和问题/答案,用于测试大型语言模型(LLMs)识别和描述来自 30 种不同语言和文化的菜肴的能力。按此阅览全文。 NAACL年会是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语言学领域的顶级国际会议之一,年会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分享这些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创新。

2025年4月22日

新闻 人文学院

7thHKLO_1

47名本地中学生参加第七届香港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

第七届香港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HKLO)于2025年2月23日于香港理工大学完满举行。比赛吸引了47名来自22所本地中学的学生参加。比赛结果于2025年3月9日揭晓,大会一共颁发了一枚金牌、两枚银牌、六枚铜牌和十张荣誉奖状。得奖学生将参加在2025年4月20日举行的第七届亚太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APLO)。在APLO中获胜的前四名学生将代表香港参加于7月在台北举行的第22届国际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IOL)。

2025年4月3日

新闻 人文学院

Group01r

学院举办论坛 汇聚业界领袖和学者探讨人文学科学生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就业发展

学院于昨日以「人工智能时代人文学科学生的就业发展」为题举办论坛。活动汇聚业界领袖和学术专家,共同探讨在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领域中,人文学科学生不断演变的就业机遇。 论坛嘉宾包括NVIDIA香港人工智能技术中心高级数据科学家及副总监张家俊博士、集智坊联合创办人兼首席市场总监朱敬廷先生、Laurry AI联合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许名丰先生、FDMT董事关文亮先生、理大康复治疗科学系助理教授吴晓峰教授,以及allcareAI联合创办人及理大人文学院杰出校友胡百非先生。 是次活动为本院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让参与人士就人文学科学学生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发挥其独特技能和观点深入讨论。活动还设有互动环节,让学生能够直接与讲者交流,并获得宝贵指导,在人工智能的世界中探索自己的就业发展。 学院院长李平教授感谢受邀讲者及参加者,令论坛圆满成功 。李教授致辞时表示:「人工智能与各个领域的融合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通过这样的论坛,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为未来做好准备。」

2025年4月2日

新闻 人文学院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