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第十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总决赛在香港理工大学圆满落幕

2025年5月12日

新闻 人文学院

团体合照: 参赛者及嘉宾

香港理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系主任萧慧婷教授在总决赛开幕典礼上致欢迎辞。

厦门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陈菁教授致开幕辞。

该环节设计了“人机PK”,选手和AI都为中英文嘉宾的双向对话进行翻译。

得奖者


2025年5月10日,第十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总决赛在香港理工大学蒋震剧院成功举办。本届赛事汇聚了来自中国大陆、两岸暨港澳地区、台湾、新加坡、美国等知名高校的30名优秀选手参加。经过三轮激烈的角逐,最终来自台湾师范大学的洪千惠拔得头筹,获得特等奖。

“海峡两岸口译大赛”是由厦门大学发起并主办、海峡两岸高校广泛参与、在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高等教育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竞赛。自2009年创立以来,该赛事已成功举办十届,参赛院校累计超过2000校次,覆盖大陆80%以上的“双一流”高校,以及台湾、香港、澳门所有开设翻译学科的高校。大赛吸引了包括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台湾东森电视台、香港明报等主流媒体的持续关注和报道。2011年,“海峡两岸口译大赛”被列为国台办对台交流重点项目规划,2014年被列为教育部对台教育交流重点项目。

本届大赛于2024年9月正式启动,由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担任指导单位。大陆赛区分为西北、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七大区域,吸引了200余所高校的本硕选手踊跃参赛;港澳台赛区则汇聚了20余所高校的40余名优秀选手。大陆决赛于2024年11月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成功举行,最终30名选手从数千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晋级总决赛。

总决赛分为三个环节,以“数字社会”(Digital Society)为主题,重点考察选手在多语境、多场景下的双语能力、口译能力与文化沟通能力。在前两轮中表现出色的10名选手晋级到第三环节—对话口译。该环节设计了“人机PK”,选手和AI都为中英文嘉宾的双向对话进行翻译。题目设置文化差异、讲话人质疑、捕捉语言外交际信息等考察点,重点考验口译员的现场应对能力与专业素养。

香港理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系主任萧慧婷教授在总决赛开幕式上发言,她指出本次口译大赛不仅推动了口译教育的发展,也成为內地、香港、澳门和台湾四地合作的另一个里程碑。随着贸易、技术和旅游交流的不断增长,各地区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不固定,口译员的作用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他们不仅是翻译语言,更是文化传播大使,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搭建有意义的桥梁。

厦门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陈菁教授在总决赛开幕式上致辞中也强调“海峡两岸口译大赛”的最大价值在于提供一个平台,将热爱口译学习的学生汇聚一堂,促进交流互鉴,帮助他们成为该领域的专业人士和领导者。陈教授还指出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迅速转变的时代背景下,口译专业及其教育生态系统格局已经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给口译教学带来了挑战和机遇,需要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和管理人工智能技术,为口译专业赋能。

香港理工大学李德超教授致闭幕词时分享对本次口译大赛感想。他认为尽管AI技术发展迅速,但口译工作仍需要人与人之间的温度与情感,难以被机器完全替代。此外,翻译技能与商业等领域的结合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新趋势。香港理工大学等高校也积极推动口译教育与AI的融合,寻找新的突破口。

本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的另一个亮点是比赛翌日在香港理工大学举行的研讨会,相关领域的学者和专业人士将出席会议,重点讨论人工智能时代语言服务行业的未来,推动口译在内的语言服务行业如何能朝着可持续、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