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新闻稿

理大就政府调整教资会资助课程学费的回应

就政府公布调整2025/26至2027/28学年的教资会资助课程学费水平,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理解政府有考虑各项因素,包括学费多年来未有调整,而作出相关安排。 理大提供多项奖学金、助学金及免息贷款计划等财政支援,为学生提供所需的资源。大学会继续密切留意学生需要,让他们获得适切的支持。

2024年6月20日

传讯及公共事务处

PolyU collaboration on Belt and Road Advanced Programme in Power and Energy

理大、西安交通大学、国家电网和港灯延续合作 继续推出「一带一路电力及能源高级研讨项目」计划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西安交通大学(西交大)、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及香港电灯有限公司(港灯)宣布,由于历年参加者反应热烈,调研成果丰硕,所有合办机构决定继续推展「一带一路电力及能源高级研讨项目」计划。 新一个阶段为期四年直至2028年,除希望可以进一步提升电力行业的整体及创新水平,亦计划透过对「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开展实地调研,因应不同地理环境和技术水平,提出最合适的电力基建和系统营运方案,推动这些带路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 「一带一路电力及能源高级研讨项目」计划(前称「一带一路电力能源高管人才发展计划」)已连续推出六年,由上述四个始创机构共同举办,以支持国家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倡议。计划至今已培训来自逾20个国家800多名专业人士。 通过延长合作伙伴关系,来自内地和香港两所大学和两间电力公司将继续携手在电力和能源领域,为业界人士提供前沿培训和专业发展机会,推动「一带一路」地区的发展。计划为参加者提供涵盖最新行业和研究发展的专题研讨会、文化考察,亦会安排参观位于济南、西安和香港的先进发电厂和尖端研究机构。 理大工程学院院长文効忠教授表示:「理大一直致力以研究和知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发展作出贡献,并发挥大学科研优势,在绿色能源领域力求创新突破,是次为期四年的延续合作表明了我们对此策略目标的重视。『一带一路』倡议为当地研究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了宝贵平台,就重大能源挑战和解决方案进行深入交流。很高兴能透过这个计划,进一步加强这些合作纽带,共同实现可持续能源发展目标。」 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部主任管晓宏院士表示﹕「电力能源技术的创新对于绿色能源、经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牵引『一带一路』国家与地区的重要纽带,项目的持续实施意义重大。本次续签将深化与各伙伴的合作,为在电力和能源领域的共同发展做出贡献,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 国网技术学院院长杜军先生表示:「经过六年的合作发展,四方已经结下深厚的情谊,该项目已成为学企联合、内地香港协作服务『一带一路』的典范,为『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和地区能源电力行业深入了解中国电力、中国能源的发展,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窗口。未来希望继续与四方同仁一起紧跟全球能源治理新趋势、共同当好『一带一路』形象大使,聚焦『双碳』目标,推出更多更好的品牌化、系列化交流服务项目,让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广。 」 港灯董事总经理郑祖瀛先生表示:「要向香港这个人口稠密的城市供电,并不容易。应对不同的状况和挑战,我们发展出最配合香港这类城市环境的输配电系统,包括海底和地底电缆、电缆隧道等。世界各地目前正探讨如何加强电网,去抵御愈来愈频繁的极端天气的能力,我们期待在由四方合作举办的研讨项目,既可以和参加者分享我们多年来累积的独特体验,也透过借鉴参与者的意见和经验,进一步优化港灯的电力系统。」 此计划在2018年首次启动,旨在为来自「一带一路」参与国家的业界人士提供专业培训和提升技能,至今已成为推动电力和能源行业能力建设的全球领先平台。 ***完 ***  

2024年6月19日

工程学院

1

理大设计展2024塑造创意格局60年 学生才华锋芒初现

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理大设计)以标志性的「理大设计展 2024」作为学院钻禧志庆亮点活动之一,由今日起至 8 月 16 日展出理大年轻设计师的创意作品。展览亦透过重塑香港城市景观的沉浸式「实体与数码化」体验,以及回顾理大设计展 60 年历史的怀旧之旅,为观众带来难忘的视觉与巧思盛宴。 理大设计学院院长李健杓教授表示:「60 年来,理大设计一直是推动香港发展成为全球设计中心的动力泉源,理大艺术与设计科目更于今年的 QS 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第 19 位,足证大学在设计教育的国际水平和深厚根基。今届展览规模堪称近年之最,不仅是向设计展这个年度盛事致敬,更是前瞻行业的发展契机,见证学生和校友贡献和塑造的设计新趋势。」 今届展览主视觉以「钻石」为题,寓意理大设计学生的创意力于在学期间历经雕琢、思维磨练和抛光,才能创作出贡献个人、社会和经济的设计。展览涵盖逾 200 个不同年级学生的毕业作品、跨学科合作及前沿研究,围绕改善生活、商业以及社会议题等主题,构思创意方案,以应对现实世界面对的种种挑战。学生来自各学士课程,包括广告设计、传意设计、数码媒体、环境及室内设计、互动媒体、产品设计、社会创新设计,以及硕士课程包括创新商业设计、智能系统设计、多媒体科艺、智能服务设计和城市环境设计等。 精选作品包括鼓励儿童从小开始建立正面理财习惯的应用程式;为香港公共交通工具打造全新视觉面貌,以缔造无缝协调的出行体验的项目;协助劏房居民有效规划居住空间的社会创新设计项目;以及采用无人店概念的创新点心餐厅等。由环境及室内设计学生打造的沉浸式「实体与数码化」展览,融合实体与虚拟模型、虚拟实境技术和互动体验,以崭新视角诠释香港标志性的城市景观。 另外,今年更特设展区回顾理大设计 60 年来的课程发展沿革,重温历届展览部分精彩作品,带领观众走进历史,一同见证香港设计教育的成长和蜕变。 欢迎公众莅临参观,更多展览详情及最新消息,请浏览:2024.polyudesignshow .com。   ***完***

2024年6月17日

设计学院

Photo 1

理大研究团队首创元宇宙藝术治疗课程 助青少年提升同理心

创新科技持续推动教育革新,除了有助提升教学体验和成效,亦能支援有不同学习需要的学生。香港理工大学(理大)跨学科研究团队利用元宇宙及虛拟实境技术,设计出一套表达藝术治疗课程,培養青少年的同理心及自我表达能力等,从而改善他们的社交能力及心理健康。 由理大应用社会科学系讲座教授及系主任崔永康教授、电子计算学系副教授倪恩恩博士、应用社会科学系及电子计算学系助理教授李晨博士及电子计算学系及康复治疗科学系助理教授吴曉峰博士组成的研究团队与圣公会圣基道儿童院合作,于2023年3月至12月期间安排註册表达藝术治疗师为30位年龄介乎12至18岁的青少年,于虛拟平台提供为期8周的一对一线上课程。 课程透过虛拟实境技术,让身处不同场所的表达藝术治疗师和青少年在元宇宙空间实时互动,并就不同主题进行三维藝术创作。青少年可以选擇个性化的虛拟形象及不同的虛拟工具进行创作,治疗师则会从旁指导及辅助他们通过作品表达自我情緒,同时学习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想法。 研究团队在课程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发现逾七成参与者在同理心方面有显着进步,而整体人际反应的得分亦提高近四成,尤其越年长的参与者改善越大,反映课程有助培養青少年想像和理解他人处境及观点的能力。表达藝术治疗师的评估结果则表明,逾七成参与者愿意在课程中分享自己的情緒,近半更表现出对自我内心的探索和反思。团队分析,元宇宙及虛拟实境技术提供了全新的藝术创作平台,让青少年自由表达想法和情感,而虛拟环境也给予他们更充足的安全感,让他们能轻鬆地与治疗师互动和沟通,并敞开心扉。 参与课程的青少年表示,透过课程接触到全新的藝术创作媒介,并且更加了解如何与他人及社群建立良好关係,希望未来能再参与同类型的创新课程。 崔永康教授表示,社会需求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持续关注相关技术发展及提供创新且合时宜的社会服务是社会工作者的责任,这个课程正证明元宇宙技术可为青少年心理发展工作及科技创新教育带来全新的可能性。他又指,香港的年轻一代面对不少压力,任何能够让他们更乐意分享和放鬆的方法,都值得社福界认真探究。 圣公会圣基道儿童院註册社工黄素萍女士指,这类型创新课程对青少年的成长有莫大的帮助,他们不仅能接触到元宇宙、虛拟实境等的新科技,更可从中学习同理心的重要性。她期望未来能继续与理大合作,为更多青少年提供各种崭新的学习机会。 研究团队将基于是次经验及研究发现改进课程设计,期望未来将课程拓展至有特殊学习需要或行为及情緒问题的青少年,为更多有需要的社群提供支援。   ***完***

2024年6月13日

應用社會科學系

Photo_website

理大首度参与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学影响力排名 跻身全球百大 多项可持续发展目标表现出色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在最新公布的2024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学影响力排名取得佳绩,排名全球第77位。理大今年首度参与排名,并打入全球百大,肯定了大学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上的成果。 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学影响力排名以大学在实现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的表现为衡量准则,分别透过研究、管理、外展活动和教学四个范畴进行评估。今年的排名一共涵盖来自全球125个国家及地区的2,152所大学。 理大于「良好健康与福祉」(SDG 3)一项的得分为本地大学之冠,并在「优质教育」(SDG 4)、「可持续城市和社区」(SDG 11)及「促进目标实现的伙伴关系」(SDG 17)三项表现出色,位列全港第2位。其中,理大在「优质教育」的表现更排名全球第4位,成绩斐然。 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表示:「我们欣悉理大首次参与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学影响力排名并创下佳绩。理大致力成为一所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型世界一流大学,并以具影响力的科研与创新响应社会需求,未来会继续追求卓越的教育、科研、创新创业,为迈向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 理大一直积极响应社会面临的可持续发展挑战,其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就促进碳中和城市发展等提供政策建议;理大高等研究院的多个研究院和中心则在智慧能源、可持续城市发展、精神健康等领域持续推动创新研究。大学亦致力履行社会责任,将「服务学习」纳入本科生课程的必修科目,鼓励学生实践所学,响应社会的需要,项目遍及中国内地、柬埔寨、卢旺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完***  

2024年6月12日

大学策划处

1

理大与拔萃女书院共建人工智能游泳科技实验室 研发生物力学训练方法 提升游泳运动员表现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体育科技研究院核心成员兼康复治疗科学系助理教授苏俊龙博士带领的团队,致力研究以科技结合生物力学,提升游泳运动员的表现。团队利用先进的可穿戴式感测器及水下拍摄系统,通过捕捉及分析游泳运动员的起跳动作及游泳姿势,包括肢体动作及肌肉运用等数据,辅助教练设计合适的训练方法。目前,团队正协助拔萃女书院(女拔)学生泳队应用有关方法提升训练成效。 为推进体育科学和科技领域的联合研究,理大体育科技研究院更与女拔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共建「香港理工大学—拔萃女书院人工智能游泳科技实验室」。根据协议,女拔将提供校内游泳设施,供理大研究人员装设相关器材采集数据,并让学生游泳运动员参与研究。是次合作旨在共同促进精英体育领域研究,助游泳运动员发挥潜能,提升本港学界水平,长远为香港泳坛培育更多生力军,同时于校园推广 STEM 教育和提升创科氛围。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表示﹕「港产飞魚近年扬威国际,在训练中有效融合科技应用,有助发挥运动员的潜能,助他们争取佳绩。理大致力将科研成果转化,很高兴能与拔萃女书院合作提升学生运动员的竞赛水平,相信同学亦可通过参与科研工作,获得宝贵的沉浸式学习体验,培養她们对创新科技和数理工程知识的兴趣。」 女拔校长刘靳丽娟女士表示:「建校 160 多年的拔萃女书院,近年积极推动创新科技教育。这次理大科研团队将人工智能和生物力学的研究成果,与女拔的游泳运动员一起进行实践验证,除了让我们的学生运动员在游泳项目方面更上层楼之外,更令大家全面提升对运动科学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运用人工智能的解难技巧,让同学们在创新科技的广阔天地更好装备自己。」 游泳比赛分秒必争,尤其是短途赛事,每个细节动作都是胜负关键。苏俊龙博士的研究针对游泳运动员的重点训练项目,研发和探讨系统性的生物力学训练方法对提升游泳表现的成效。主要研究项目如下﹕ (一)起跳动作分析 游水起跳讲求时间、速度、起跳和入水角度。团队将水下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采集系统置于运动员小腿,实时捕捉起跳的瞬间动作,并配合反应时间测量器和影片分析软件,即时提供起跳反应、入水角度及速度等数据,协助运动员及时改善起跳姿势。团队更邀请了约 30 名女拔泳队学生参与为期六星期,每星期两次,每次 20 分钟之起跳动作训练。利用系统于训练前后比较及分析参与运动员的起跳反应等数据,结果显示参与运动员的平均起跳速度较以往快 0.127 秒。 利用水下表面肌电采集系统,配合反应时间测量器和影片分析软件,即时提供起跳反应等数据,协助运动员及时改善起跳姿势。 (二)游泳推进力分析 游泳运动员的游泳推进力源自划手及踢腿动作,而腹腰肌肉的稳定性有助增加划手及踢腿动作时产生的游泳推进力。团队运用水下表面肌电采集系统和游泳推进力测量器(Tethered Swimming Testing System),分析运动员游泳时所产生的推进力,有助教练为运动员调整动作和制定合适的训练方案,提升游泳表现。团队邀请了约 30 名来自理大及本地体育组织的学生运动员参与为期八星期,针对腹腰肌肉稳定性的肌肉训练,并利用表面肌电采集系统和游泳推进力测量器评估运动员于游泳时腹腰肌肉运用的表现,以及游泳时所产生的推进力,结果发现参与运动员游泳时产生的游泳推进力平均提升约 10%;就以 50 米自由泳为例,速度加快了 0.02 米/秒至 0.03 米/秒。 运用水下表面肌电采集系统和游泳推进力测量器,可分析运动员游泳时所产生的推进力,帮助教练为运动员调整动作和制定合适的训练方案,提升游泳表现。 (三)肌肉运用分析 团队采用防水可穿戴式表面肌电感测器和水下拍摄系统,捕捉运动员进行自由泳时起跳、游水及转身的肌肉运用,包括手臂、肩膊、脚及躯干等。系统将于女拔校内游泳池进行测试,并邀请该校精英游泳运动员参与。 另外,团队将与理大电子计算学系合作,结合视频运动分析、可穿戴式动作惯性传感器,利用收集的数据来开发崭新的人工智能模型,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准确性。   采用防水可穿戴式表面肌电感测器和水下拍摄系统,可捕捉运动员进行自由泳时的肌肉运用。图为系统显示的肌肉表现分析图。   ***完***

2024年6月11日

体育科技研究院

Photo 1

理大为国家嫦娥六号研制太空仪器 成功完成人类史上首个月背表土采样任务

为支持国家首次月背采样返回任务,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科研团队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合作为这项历史性任务研制「表取采样执行装置」。该装置已随嫦娥六号成功于月球背面软着陆,并于6月3日完成了全自动的表土采样及封装任务,缔造人类历史上首次在月球背面表土采样的创举。载有月壤样本的嫦娥六号飞行器目前已自月球背面起飞,预计6月25日将样品带返回地球。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恭贺团队说:「理大有超过30年航天科研工作经验,是香港唯一一所多次参与国家航天任务的大学。我们实在深感荣幸,感谢国家一直以来对理大科研团队的信任和支持。我们期盼进一步发挥理大的专长,与内地的科研专家携手合作,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对于再次为国家航天任务贡献香港力量,钟士元爵士精密工程教授及精密工程讲座教授、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副系主任及深空探测研究中心主任容启亮教授及其团队衷心感谢国家授予的机会。容教授指:「由于地、月自转速度影响,人类不能直接观测月背及直接通讯,导致今次任务在探测和登陆的难度及挑战比月球正面采样更大。我们团队在过往航天项目累积的经验之上,在嫦娥六号装置进行多项改进,令采样任务可以更快速完成。我们十分感激国家委以重任,让我们能展示香港的航天科技研究实力,在国家深空探测发展上担当重要角色。」 有别于之前其他国家以钻取及人手挖掘的方式采样,「表取采样执行装置」系统配备封装系统以全自动多点方式采样。理大在香港参与了设计及生产采样器甲和乙、以及安装在采样器甲和乙旁的高温近摄相机为多点采样、将样本倒进理大的样本罐内以及将样本罐准确放进上升器等动作发挥导航功能。而理大设计的航天件当中的初级封装系统亦包括样本罐及封装机构。 整个采样过程首先由安装在采样器甲和乙旁的高温近摄相机导航采样,然后将样本倒进初级封装系统的样本罐内。当采样完成后,封装系统会将月球样本封装保存。采样器在近摄相机导航下,再将样本罐准确地提放到上升器内带回地球。 自 2010 年起,理大一直积极参与国家的太空探索计划,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专家携手研制太空仪器,又利用先进地形测量技术协助评估及选取合适的着陆点,先后协助国家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嫦娥五号探月任务和天问一号火星任务取得成功。近年,理大进一步在校园成立「深空探测研究中心」,又与国家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成立「先进空天推进技术联合研究中心」。 理大同时透过推动航天科普计划,培养香港青少年对航天科技的兴趣,日后为香港、国家和世界科学发展作出贡献。理大举办的「科学世界︰探索太空 造福人类」中学生科普计划,夺得冠军的拔萃男书院队伍所提出的实验方案,经容教授和团队指导下,成功获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初步接受,让实验方案有机会在中国空间站实践。 按此下载更多相片。 ***完***  

2024年6月7日

深空探测研究中心

Appendix (1)

香港时尚设计新晋于理大时装展2024中展现光芒 为时装界注入新动力

香港时装界继续绽放无限的创意与活力!万众期待的年度时尚界盛事——「理大时装展2024」刚于6月5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圆满举行。是次时装展由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时装及纺织学院主办,40位才华洋溢的学生在时装天桥上展示精彩万分的作品,透过充满独特风格及富想象力的设计,诠释他们对当代时尚的概念,不但吸引观众目光,更让评审及业界人士留下深刻印象,为本地时装界注入强大的新动力。 今年的时装展吸引近1,500名观众入场,同时有超过45,0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透过YouTube、微信和微博观赏直播。这突显理大时装及纺织学院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进一步巩固其作为时装教育先驱的地位。 从休闲装到晚装、内衣到运动服饰,时装展一共展出30套由理大时装及纺织学院旗舰课程——服装及纺织(荣誉)文学士组合课程应届毕业生所精心打造的杰出作品。他们分别来自时装设计、针织时装设计、内衣及运动服装专业。此外,来自服装及纺织品设计文学硕士的准毕业生,亦带来10套具前胆性的时装作品,让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作为全球公认领导时尚和纺织教育的机构,理大时装及纺织学院致力建立一个蓬勃发展的创意社区,培育具备全球视野及创新思维的学生,并向成为当代时尚业界中的出色的设计师和具远见的领导者迈进。 在各行业合作伙伴及赞助商的支持下,是次时装展把学生与众多在时尚及科技领域具影响力的代表联系起来,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为职涯作进一步规划。 时装展上共颁发七个奖项和奖学金,以表扬学生所创作的优秀作品及杰出表现,并鼓励他们在努力学习的同时,继续在时尚界追求梦想。 康赛妮全场大奖(Consinee Grand Award)由康赛妮集团赞助,评审团由多位领导时尚业界的专业人士所组成,包括康赛妮集团市场及业务发展经理徐芳芳女士。今年,学院亦特别邀请了四位在不同时尚领域独当一面的杰出校友加入评审团,一同选出康赛妮全场大奖得主,包括别树一帜的本地品牌蘑菇学会主理人Chan Brun小姐(2013年文学士毕业生)、中性时尚品牌DEMO的设计总监兼联合创办人陈俊杰先生(2016年哲学硕士毕业生)、以无常和自然美为设计理念的本地时装品牌TAK L.的创办人李德诚先生( 2014年文学士毕业生)和法国殿堂级时尚艺文杂志香港版《L'OFFICIEL HONG KONG》总编辑何纯颖小姐(2016年文学士毕业生)。 由时装展钻石赞助商香港内衣业联会所赞助的HKIAIA全场大奖是当晚的另一个亮点,并由香港内衣业联会秘书长吴沛霖女士担任该奖项的评审。 其他奖项和奖学金的评审团成员包括(以姓氏英文字母顺序排列): • 香港时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及项目总监张启秀女士 • SFAA Foundation Limited 创始主席及Stella Blu Textile Limited 总监刘子能先生 • 南丰作坊高级经理(行政及营运)邓舒宁女士 • The Woolmark Company and Flinders Merino Group技术经理杨佩之女士 • 三黄集团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姚月莲女士 康赛妮全场大奖(Consinee Grand Award)由黎主儿同学以「Let it rot」为主题的创意设计夺得,她的作品利用了不同纺织技巧,体积及形状轮廓展示Let it rot的生活方式,捕捉了年轻人在社交标签下所面临的压力,并强调不同物料的重量,创作有如睡床般放松舒适的系列。而HKIAIA全场大奖则由潘希雯同学所夺得。她以「Toxic Breath」为主题创作的内衣系列体现了爱情作为一种美丽而痛苦的经历,象征着它令人窒息的本质和剥夺自由的能力。红色和黑色主导了整个系列,而红色石蒜花代表了这种浓烈爱情中的悲伤。 时装及纺织学院院长赵艾琳教授表示:「一年一度的理大时装展是展现学生对时尚的卓越才华、坚定投入和浓厚热情的平台。见证着满有抱负的年轻一代向世界展示创新理念,吸引行内专业人士注目,并启发未来的职 Go Green Award作品「Virtual Utopia」由卢志浩同学夺得。   Best Use of Australian Merino Wool Award作品「Magic Mushroom Dreamland」由张慧仪同学夺得。   HKFDA Scholarship of Creativity 2024作品「I am rooted, but I flow」由许希恩同学夺得。   附件 - 得奖名单 ***完***  

2024年6月6日

时装及纺织学院

Photo - website

理大于 QS 世界大学排名持续上升 再创历年新高 积极应对土地与空间严重不足的挑战 为建设国际教育枢纽作出贡献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在Quacquarelli Symonds (QS) 2025年度世界大学排名榜上位列第57位,较去年上升8位,再次创下歷史新高名次。理大亦在多个评审范畴表现卓越,例如在与研究相关的「国际研究网络」及「每位教员引用率」,分别位列香港第二及第三位。 理大不断追求卓越,积极吸纳全球顶尖人才,包括透过特区政府的「杰出创科学人计划」聘用了13名国际知名的学者加强相关学科的实力。是次排名充分反映了大学的教学和研究水平及全球影响力。 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表示:「理大于QS世界大学排名榜上屡创佳绩,由2019年的106位,持续跃升至现时的57位,距离成为全球首50强大学的目标越来越近,我们对此深感鼓舞并再接再厉,再创高峰。」 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指出:「理大致力成为一所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型世界一流大学,以具特色的全人教育理念为社会培育人才,通过需求驱动的科研造福社会。理大将继续追求卓越的教育、科研、创新创业,并将不断加强与全球各地伙伴的联系与合作,以期在世界高等教育的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此外,理大在早前公布的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亦表现亮眼,五个学科位列全球首20位,包括酒店管理(第11位)、土木工程(第14位)、建築与建造环境(第14位)、藝术与设计(第19位)及市场营銷(第19位)。其中酒店管理、土木工程、藝术与设计、市场营銷四科排名更为全港院校之首。 展望未来,理大将全力配合特区政府建设香港成为「国际专上教育枢纽」的宏愿,并把握香港建设国际创科中心带来的机遇。理大未来发展面对着土地及空间严重不足的巨大挑战,期望得到特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增加土地供应,包括透过在北部都会区设立新校区以突破土地及空间的瓶颈,为香港的创科产业发展和国家的科技自强自立作出贡献。   ***完***

2024年6月5日

大學策劃處

Photo 1

理大成立电网现代化研究中心推动电网现代化技术创新及应用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今天正式成立「电网现代化研究中心」,致力促进电网现代化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推动以新能源为主体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并助力香港及国家实现碳中和及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理大电网现代化研究中心成立典礼今天于理大校园举行,吸引来自香港、澳门及内地35家政府部门、公营机构、研究中心、专业团体、行业协会,以及多家大型企业领袖出席活动,涵盖电力及能源、能源管理、微电子、电讯、电机工程及铁路交通运输等行业。此外,来自26所香港、澳门及内地大学的学界领袖及专家学者亦参与其中。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先生、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教授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郝英杰博士于典礼上致开幕辞,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钱朝阳先生发表主题演讲,联同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兼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赵汝恒教授;理大电机及电子工程学系实务教授、电网现代化研究中心荣誉主任、前香港创新及科技局局长及机电工程署署长薛永恒工程师,以及理大电机及电子工程学系系主任兼电网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钟志勇教授,共同见证理大电网现代化研究中心的成立。 谢展寰先生表示:「香港致力争取于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政府亦已提出四大减碳策略,分别为净零发电、节能绿建、绿色运输和全民减废,积极从源头减低碳排放量。然而,碳中和之路有赖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我衷心祝贺理大成立电网现代化研究中心,并成功举办『碳中和与新型电力系统院士论坛』及交流研讨会,让学术界、工商界和政府部门的代表聚首一堂,藉此交流宝贵的意见和见解,携手推动大湾区的可持续发展。我期望各界能好好把握今次机会,深入探讨碳中和及新型电力系统的相关合作。」 孙东教授通过视像祝贺研究中心的成立,并表示:「理大电网现代化研究中心的成立不仅适逢其时,更是对相关领域的重要跃进,我向研究中心的团队致以衷心的祝贺。我相信在世界级电力系统专家的领导下,电网现代化研究中心将会成为顶尖的研发中心,为实现现代化电网、智慧城市以及智慧社会创造条件。」 郝英杰博士表示:「理大电网现代化研究中心的成立深入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具体举措,有利于凝聚行业力量,促进产业链上下游通力合作,助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中电联将联合理大等高校一起,齐心协力,共同探索,积极推进区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推动电力行业转型升级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滕锦光教授致欢迎辞时表示:「社会对电网现代化的需求殷切,配合理大对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坚持,电网现代化研究中心可望发展成为广受国际认可的平台,汇聚和培养全球人才共同开发尖端科技,促进研究成果转化,协助电力能源行业应对挑战。此外,中心具开创性的工作亦将为香港发展成为大湾区的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作出贡献。」 近年来,世界各地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气候模式愈来愈变幻难测,加上电网和供电设备老化等问题,全球大规模停电事件与日俱增。全球电力供应的可靠性正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凸显现存电力和能源系统对创新解决方案的逼切需求。 世界各国为了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加速将风电场、太阳能发电场、储能系统、电动汽车等新设备和系统接入电网,但这对现有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运作带来了重大的风险。为了降低有关风险,必须借助多个领域的新兴技术,包括传感器、5G/6G通讯、微电子、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机械人等。这些技术对实现电网现代化和减低营运风险至关重要。 理大冀通过电网现代化研究中心建立一个针对电网现代化,与全球学术界、业界和政府交流合作的平台,致力于具影响力的交叉学科研究,开发安全、可持续且价格相宜的电力能源系统,藉此建立由安全、可再生能源主导的未来,造福全人类。此外,研究中心还致力于尖端电网和可持续能源技术的研发、知识转移、示范和部署,助力未来大湾区智能碳中和区域的建立。 钟志勇教授认为:「作为国际大都会的香港,人烟稠密、高楼林立,需要极为可靠的电力供应,而这为未来智慧城市电网现代化创新技术的研发、示范、测试和应用提供了理想的场景。此外,特区政府努致力打造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积极以拨款和政策支持创科发展。凭借这些优势,电网现代化研究中心可望发展成为全球电网现代化研究合作和知识转移的重要平台,推动安全和可持续的能源供应。」 薛永恒工程师表示:「电网现代化研究中心成立的宗旨之一是推动电网现代化,让其更有效地支持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应用。作为理大校友,我对同事们能够牵头在香港成立这个具前瞻性的研究中心感到十分自豪。研究中心今后将与海外和内地的专家共同实践这项重要的使命,引领电力系统工程领域追求创新和卓越。」 理大电网现代化研究中心已获得多家机构和大学的支持,成为中心的首批合作伙伴,而且更邀得五位在能源电力领域贡献卓著的专家学者担任名誉顾问,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教授及程时杰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禹胜教授及余贻鑫教授,以及理大电动车研究中心主任、电机及电子工程学系杰出讲座教授兼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教授。 同场,理大电网现代化研究中心与深圳奥特迅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携手成立「香港理工大学─奥特迅可持续发展新型电力系统技术研究联合实验室」,共同推动电动汽车充电技术、智能微电网、新型储能装置及电力设备安全/健康监测系统等创新技术开发及应用。   ***完***   附件 理大电网现代化研究中心合作伙伴机构及大学名单(按中文字笔划排序): ABB(香港)有限公司 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 NTT Com Asia Limited 香港国际机场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香港电灯有限公司 中国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香港机电工程商协会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新能源安全研究中心 香港机电工程商联会 中国华电香港有限公司 香港机电工程署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香港铁路有限公司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 中国联通国际公司 深圳市暗能量电源有限公司 中华电力有限公司 深圳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发展有限公司 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奥特迅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安乐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港深创新及科技园 西门子有限公司 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 怡和机器有限公司 广东芯粤能半导体有限公司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高云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施耐德电气(香港)有限公司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盈电工程有限公司 澳门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香港工程师学会(电机分会)     三峡大学 河海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上海电力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山东大学 重庆大学 天津大学 香港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 四川大学 清华大学 石河子大学 湖南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东北电力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东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武汉大学 暨南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澳门大学    

2024年6月3日

电机及电子学系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