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02理大研究顯示 香港青少年的道德品格發展存隱憂

(左起) 和富社會企業執行總監蔡德昇先生與理大石丹理教授和林立博士介紹「塑造品格・共創未來」研究計劃石丹理教授分享有關香港中學生品格發展和社會心理適應研究的主要結果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協同和富社會企業開展題為「塑造品格・共創未來」的研究計劃,計劃獲和富基金資助,總共包括五項研究。其中首項研究顯示,香港青少年的道德品格發展存在隱憂。

首項研究由理大協理副校長(本科生課程)及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座教授石丹理教授, 以及助理教授(研究)林立博士帶領,以問卷調查形式進行,訪問來自 20 所本地中學的 2,474 名學生,藉以了解他們對自己和朋輩(即一般香港青少年)的品格特質、社會心理能力及社會行為的評價;以及他們對自己的家庭和學校生活的觀感。

石教授指出,香港華人社會過分重視學業成績,品格教育成為次要;加上社會過分鼓吹消費及彰顯個性,可能會令青少年變得物質主義,以自我為中心。然而,西方不少研究顯示,道德品格教育有助青少年的全人發展。香港因而有迫切需要展開是項研究計劃,深入了解青少年的道德品格發展狀況,從而循多方面對症下藥。

石教授及林博士於今天(11 月 2 日)的發布會上,分享首項研究的主要結果如下:

1.

約百分之二十的受訪學生有物質主義和自我中心主義的傾向。

2.

大多數受訪學生認為自己擁有許多良好的品格特質,其中約八成認為自己具有尊重他人及有同情心的品格特質;但他們認為自己欠缺某些品格特質,其中僅三成認為自己勤勞,不到一半具有自律的品格特質。

3.

超過六成受訪學生認為家庭、學校和朋輩對個人品格發展有相當大或非常大的影響, 然而,只有三至四成認為媒體和網絡對個人品格發展有相當大或非常大的影響。

4.

約七至八成受訪學生認同一般香港青少年的各項社會心理能力屬一般甚至弱,同時約三成學生認為品格教育和生活技巧教育不足。

5.

學生對社會的整體信任度較低,其中超過四成學生不信任香港政府,約六成學生不信任政黨。

6.

大多數學生認為自己有較好的責任行為表現,其中約七成認為自己在尊重別人、關心別人方面表現好;但僅有約三成認為自己在關心社區、關心香港、關心國家這些方面表現好。

7.

在家庭生活中,超過半數受訪學生的父親及超過三成母親與子女溝通不足。

8.

超過半數學生對學校生活的整體評價正面,但仍有三至四成學生認為自己學校的老師經常使用懲罰的教學方式。

9.

高中生比初中生物質主義和自我中心主義傾向較強,而社會信任度和生活滿意度則較低。

10.

整體而言,學生對自己的評價高於他們對一般香港青少年的評價。

石教授總結謂,是項研究顯示中學生的道德品格發展存在隱憂。因此,研究團隊建議政府提供更多資源,協助學校及社區加強中學生的道德品格教育,推行提升品格的項目,並加強相應的師資培訓,從而協助青少年實現全人發展。

附件: 

1) 研究報告

2) 研究報告主要圖表

 

(完)
**********

詳情查詢

石丹理教授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

Email(852) 2766 5652
Emaildaniel.shek@polyu.edu.hk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