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协同和富社会企业开展题为「塑造品格・共创未来」的研究计划,计划获和富基金资助,总共包括五项研究。其中首项研究显示,香港青少年的道德品格发展存在隐忧。
首项研究由理大协理副校长(本科生课程)及应用社会科学系讲座教授石丹理教授, 以及助理教授(研究)林立博士带领,以问卷调查形式进行,访问来自 20 所本地中学的 2,474 名学生,藉以了解他们对自己和朋辈(即一般香港青少年)的品格特质、社会心理能力及社会行为的评价;以及他们对自己的家庭和学校生活的观感。
石教授指出,香港华人社会过分重视学业成绩,品格教育成为次要;加上社会过分鼓吹消费及彰显个性,可能会令青少年变得物质主义,以自我为中心。然而,西方不少研究显示,道德品格教育有助青少年的全人发展。香港因而有迫切需要展开是项研究计划,深入了解青少年的道德品格发展状况,从而循多方面对症下药。
石教授及林博士于今天(11 月 2 日)的发布会上,分享首项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
1. |
约百分之二十的受访学生有物质主义和自我中心主义的倾向。 |
2. |
大多数受访学生认为自己拥有许多良好的品格特质,其中约八成认为自己具有尊重他人及有同情心的品格特质;但他们认为自己欠缺某些品格特质,其中仅三成认为自己勤劳,不到一半具有自律的品格特质。 |
3. |
超过六成受访学生认为家庭、学校和朋辈对个人品格发展有相当大或非常大的影响, 然而,只有三至四成认为媒体和网络对个人品格发展有相当大或非常大的影响。 |
4. |
约七至八成受访学生认同一般香港青少年的各项社会心理能力属一般甚至弱,同时约三成学生认为品格教育和生活技巧教育不足。 |
5. |
学生对社会的整体信任度较低,其中超过四成学生不信任香港政府,约六成学生不信任政党。 |
6. |
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有较好的责任行为表现,其中约七成认为自己在尊重别人、关心别人方面表现好;但仅有约三成认为自己在关心社区、关心香港、关心国家这些方面表现好。 |
7. |
在家庭生活中,超过半数受访学生的父亲及超过三成母亲与子女沟通不足。 |
8. |
超过半数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整体评价正面,但仍有三至四成学生认为自己学校的老师经常使用惩罚的教学方式。 |
9. |
高中生比初中生物质主义和自我中心主义倾向较强,而社会信任度和生活满意度则较低。 |
10. |
整体而言,学生对自己的评价高于他们对一般香港青少年的评价。 |
石教授总结谓,是项研究显示中学生的道德品格发展存在隐忧。因此,研究团队建议政府提供更多资源,协助学校及社区加强中学生的道德品格教育,推行提升品格的项目,并加强相应的师资培训,从而协助青少年实现全人发展。
附件:
1) 研究报告
2) 研究报告主要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