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光纖鐵路科技 發展舉世觸目

建設更佳鐵路網絡

 

理大副校長(科研發展)衞炳江教授(前排左)與中國西南交通大學鐵路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本寬教授(前排右)共同簽訂科研合作協議書。

Berthold Leibinger Stiftung在公佈獎項時表示:「這科技有多方面的優勢」。其實,不單是這組織對光纖光柵傳感技術應用到鐵路運行表示欣賞,香港的鐵路網絡以至全球鐵路營運商亦相繼在其行車系統中採用這嶄新科技。

理大先進光纖光柵鐵路監測系統於2 011年率先獲中國京滬高鐵主要幹線採用,以收集振動、加速率及溫度變化的實時數據,從而監察路軌和列車的情況,以及鐵路地基的結構健康。

與大連交通大學的合作見證了理大開發的光纖光柵傳感器得以成功安裝於高鐵檢查列車,並進行鐵路監測。最近,澳洲的Transport Sydney(悉尼交通)亦計劃在首批無人駕駛列車中安裝這些傳感器,以確保系統安全。

(左起) 廖信儀博士、何兆鎏教授及譚華耀教授

 

這科技有多方面優勢:它能傳送清晰信號,不受電磁干擾,傳感器網絡無需現場供電亦可運作,多個傳感器可同時結合於可達多公里遠程的單一光纖光纜。這只需在光纖末端利用激光及一個分光器便可做到。

Berthold Leibinger Innovationspreis 評審團

 

西南交通大學是(西南交大)另一使用者,其鐵路發展公司最近與理大深圳產學研基地作進一步合作。繼為內地高鐵列車安裝光纖光柵傳感器後,雙方於2014年6月在香港簽訂協議, 進一步發展高鐵網絡及科技。

在此協議簽約儀式致辭時,理大副校長(科研發展)衞炳光教授表示:「這協議彰顯彼此日後將更緊密地共同發展鐵路新科技。」西南交大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張衛華教授亦同意:「我們與理大日後會有更密切的合作,開拓更多適用於鐵路的應用科研。」

理大與西南交大已合作開發出控制高鐵列車振動的技術。這些振動不僅影響乘客乘坐的舒適度,更嚴重加劇車箱與路軌的耗損。對於以每小時行駛逾300公里的火車,任何結構上的失誤都可引至重大後果。

理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倪一清教授表示:「這研究成功減輕阻尼器在車速超過每小時300公里下行駛的逆向振動」。這使高鐵能穩定運行,令旅客更舒適,以及延長列車的使用壽命。

與西南交大的持續合作引領理大在中國高鐵項目上作出更深遠的貢獻。這關鍵性的合作,以及不斷為檢測及監控提供創新方案而開展的科研項目,將為鐵路交通寫上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