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認為電子設備有助他們學習,父母表示數碼器材容易導致兒童分心。專家又怎說呢?且聽理大人文學院院長、神經語言學及雙語學講座教授李平教授的意見。


李教授團隊最近領導一項研究,探討各種腦部活動模式及個別閱讀人士的認知差異和閱讀習慣,包括使用電子設備,怎樣影響對科學性文本的理解。該研究邀得五十一名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士參加,他們被安排在磁共振成像掃瞄儀內閱讀短篇說明文本,例如有關電路原理的文章。參與實驗的讀者的眼球活動和腦部反應同時被紀錄,以評估他們對所讀內容的理解。此外,研究人員亦詢問和了解閱讀者使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電腦等電子設備的閱讀習慣和頻密程度。

 

李教授解釋道:「我們要求讀者閱讀科學性質的文本,是由於他們在閱讀這類文本時須把多個層面的資訊加以整合和組織,才可確切了解其內容。」

 

研究發現使用電子設備的頻密程度與腦部負責處理資訊的左島葉和前額葉腦迴區兩個區域的活動呈負相關性。這可能表示參加者並沒有用上腦部這些區域去理解文本和把相連的資訊整合,以確切地了解複雜的科技概念。 

 

李教授指,過度使用電子設備或會有損學習科學概念的能力,尤其經常使用智能手機等電子設備的年輕學生,其學習能力可能更容易受到不良影響。

 

這項研究運用了神經影像學和眼動追蹤方法,為探討使用電子設備於學習和教育上的效果,開闢了新路向,並已於全球第十一位最常被引文的科學期刋 —《自然》的「科學報告」中發表。

 

詳情>> (只有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