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2018年7月号

翁启衍分享创业经验

浅谈金融科技的今昔

George_July金融科技(FinTech)近年成为瞩目的名词,不少业界人士都认为它将在未来数年重塑金融业,香港更有望成为区内以至世界上领先的金融科技中心……然而,这对翁启衍来说可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因为早在1998年创业时,他走上的正是金融科技大道!

翁启衍 (George) 预科毕业后被香港大学录取,攻读土木工程,但他很快发觉对这科兴趣不大,于是力排众议转到理大修读电子计算学。可是,当他真正接触该课程后,他却有点后悔。

不少中学生念书不过为了考试,到了上大学,在学习上真正「自由」了,却容易感到迷惘,所选科目未必是真正喜欢的。George当年也遇上了类似情况,他攻读的科目要求他在首二年修读大量商业管理知识,单是会计一科便让他与「零分」擦身而过。不过,他还是坚持下去,后来,多得理大课程的实习安排让他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需要。

「我被安排到一家跨国科技公司实习。那次实习让我体会到,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并不足以应付实际工作。当时有朋友正要报读一个一年制工商管理学位课程,我随着报名,但遭校方拒绝,因为我当时还在理大修读电子计算学。」George说:「于是我跟校方谈条件,提出如果我不能成功毕业,他们就不用发证书给我。结果我在那年同时修读两个课程,恶补了工商管理,最后取得工商管理的学位,同时在理大以一级荣誉毕业。」

虽已获得双学位,George仍觉不够,于是到中大再修读了硕士课程。「坦白说,那时我还没有一个很清晰的方向。结果,在涉足了一、两个行业后,我误打误撞地进了一家银行做信息科技工作,后来即使想尝试其他行业,加入了一家顾问公司,结果所接触的还是银行类客户。」

毕业四年有多,George并不介意从事银行的信息科技工作,但稍嫌辛苦。于是,他开始为前途打算,希望在三十岁前能有一些改变。由于他已建立了一些人脉关系,故萌生了创业的念头。

最后,他创立了名为Axisoft的公司。但数据显示,只有一成新公司能熬过首两年,而五年后仍能生存的公司则更少。有鉴于此,George一边营运Axisoft,一边努力地在找其他工作。

「我那时接到一些小型项目,但没有停止找工作,也没打算租地方作办公室。刚好有位旧同学在香港中文大学有一个实验室,他答应借出一张办公桌给我。打从那时开始,我才专注于发展自己公司的业务,大约维持了一年的时间,客户多了,便开始聘请员工,一年多后正式搬离中大。说起来,我第一个主要客户还是银行呢!」George回忆说。

目前,Axisoft的业务主要集中在香港和新加坡,后勤支持中心则设于珠海,员工超过二百人。George自言他的创业故事并没什么特别,却顺其自然地一直发展。其实,他只想在三十岁以前做点事情,成功固然可喜,即使不成功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因为他付出成本并不高。

昔日,他误打误撞投身银行界,为金融业务提供软件和解决方案;今日,「金融科技」的发展被一致看好,但他却有另外的看法。

「2000年的IT热潮并没有为我们带来什么特别的好处,因为我们的项目都是踏实、务实的,而不是天马行空,所以不易吸引投资者。但我视这为幸运,因为飞得高,摔得惨!」George说:「今天人们挂在嘴边的『Fintech』,我们已经涉猎多年,我倒不认为今天的金融科技和以前有什么不同,只是科技可以应用在不同的行业,而金融业是香港的支柱工业,加上有能力负担科技方面的投资,所以金融科技的支出较多,以倍数抛离其他工业。以前的金融科技经过新包装,变成现在令人着迷的课题,社会的关注加速了它的发展步伐,增加了投资,吸引了更多人才。我相信金融科技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然而,不应把它泡沫化。」

谈到George的创业路,他虽没有刻意选择金融科技,但二十年信步走来,他自有资格评论金融科技的发展,因为他克服了这产业发展曾经面对的一些大难题。

例如人才难求吧,曾几何时他在报纸刊登招聘广告,一星期后连一封求职信都没有收到,结果为了让公司上轨道,他被迫到珠海成立发展中心;又例如竞争力吧,这行业的入行门坎不低,竞争对手都有不错的实力,因此竞争激烈;而由于客户主要来自银行界,当多所外资银行都把重心迁到新加坡时,他们随即开拓这个新市场,但面对的是不少来自国际的强劲对手。
「在金融海啸之后,银行客户收紧支出,我们的公司首度录得亏损。于是,我们决定拓展其他业务,包括开网上补习社。俗话说得对,所谓「不熟不做」,我们亏得更惨。」

痛定思痛,他们壮士断臂,重新返回最熟识的银行金融业务,以最熟识的工具和丰富经验开发新的产品,集中拓展最适合金融业的解决方案,把客户群扩展至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的专业团队等。这些决定不单扭转他们的劣势,而新服务和产品更赢得奖项及口碑。「美国和中国拥有巨大的本土市场,科技公司在那些国家大有生存空间,但香港的本土市场很小,只有把科技广泛地应用在各个行业才能生存。」George说。

「创业是很辛苦,你必须作好一星期工作七天的打算。」如若时光可以倒流,返回起点,George坦言未必会选择创业:「创业者一星期最少要花八、九十个小时来工作,如果能力和体力稍缺,那么,初创企业的『死亡』率是很高的。所以,就创业而言,年轻人确是有不少优胜的地方,例如他们能力高,精力充沛,但他们同时需要有良好的心理质素,要有毅力,才能坚持下去。毕竟『行行出状元』,即使不创业,在银行里从事信息科技工作也能有不错的前景的。无论选择从哪一个方向发展,不管是得是失,都应尽力而为,累积宝贵的经验,才能达至成功。」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