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的竞争优势

倡导未来发展的愿景

理大愿景

「成为一所在专业、应用研究及伙伴协作方面表现卓越的大学,为国家及世界作出贡献。」

理大使命

「推动知识创新,拓展科技前沿,以回应不断变化的社会要求。」

以上均为理大在启导知识转移以及培育创新科技的里程上奠下稳固基石,使理大在发展具高应用性的研究上一直有卓越的表现。

理大的研究成果

以下成果辑录了理大在创新里程上的主要印记。

航空与航天

理大在航空运输与航天探索的道路上奠立了多个里程碑。当中的研究不单获得知识上的新发现,更成就了多个成功应用的实例。

[Image: 相机指向机构系统]

相机指向机构系统

系统由理大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共同研发,跟随嫦娥三号登陆月球,肩负探月任务。系统是自二零零三年中国探月工程开展以来,被国家委派应用于计划中的首个由香港制造的仪器。

[Image: 太空探索计划]

太空探索计划

理大科研团队研发出一系列太空探测仪器,其中包括「岩芯取样器」、太空钳及「行星表土准备系统」等,并参与二零一一年的中俄联合探索火星任务,随俄罗斯太空船登陆火星。

航空服务研究中心(ASRC)

香港理工大学与波音公司联合成立ASRC,进一步巩固香港在提供世界级飞机维修工程(行内简称MRO)的领先地位,促进中华地区航空相关行业的未来发展。

医疗与复康

这个领域涵盖药物研发、复康治疗与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与诊断科技、眼科视光学以及其他有关社会医疗健康等的主题。

基于三维超声的诊断及评估

生物医学工程跨领域学部研发出应用三维超声于脊柱侧弯的诊断,为病人提供一个不含辐射、符合成本效益、兼且具备前所未有的清晰、准确的三维超声成象诊断系统。此技术在德国纽伦堡市举行的第六十二届「国际创意、发明及新产品展」中夺得银奖。生物医学工程跨领域学部进一步成功研究出为乳房组织超声成象提供自动三维注解的崭新技术,以协助乳癌的审查与诊断。现在技术更推展至角膜检查、疤痕评估以及肝纤维化、糖尿病足的组织弹性检测。

[Image: 肌动机械手]

肌动机械手

系统特别为上肢残障人士(如中风病人)设计,由用者自身的肌肉活动(皮肤表面肌电图(EMG))所带动,配合互动式机械训练系统,有效地协助使用者进行上肢活动能力训练。这个崭新的理念,能锻炼上肢残障人士的活动能力,有助他们重投正常生活。

[Image: Novel Anti-cancer Technology for Treating Various Cancers]

用於治療各種癌症的新型抗癌技術

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的研究團隊利用耐熱性精氨酸酶,成功研發出療效更強更持久的新一代抗癌藥物。

[Image: Intelligent system for speedy diagnosis of strokes]

智能系統快速診斷中風

這套電腦輔助系統結合人工智能、病理學和精密運算技術,透過分析多張 X 光影像,可於三分鐘內就急性中風進行診斷,協助醫生迅速偵測腦部危急但微細的變化。

[Image: 放缓近视增长的崭新技术]

放缓近视增长的崭新技术

新技术以「光学离焦」软性隐形眼镜,利用了眼睛的自然反馈机制,为佩戴者提供清晰的视力,放缓学童近视加深的速度。除此之外,新技术亦启发更多以适度运用离焦治疗屈光不正的方法。

安全

针对社会对食物、环境、大型建筑结构和交通等不同安全领域的关注,推动相关研发,并减轻或预防各种灾害带来的破坏。

[Image: 大型结构诊断与预测系统]

大型结构诊断与预测系统

系统为高楼结构的健康监测、控制、保养以及管理提供了一套崭新的技术。

理大食物安全及科技研究中心

中心致力发展推进公共食品安全的崭新技术。

可持续发展

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已成为衡量计划项目价值的一项重要准则。为提升社会持续进步的空间,改善生活质素,理大视可持续发展为重点研究项目。

[Image: Tandem solar cells with high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

具备高能量转换效率的叠层太阳能电池

理大科研人员利用钙钛矿及硅材料配合崭新技术,研发出钙钛矿/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其能量转换效率高达25.5%。钙钛矿电池上层可吸收短波段光子,而涂上硅材料的底层则可吸收较长波段光子。

可持续城市发展研究院

理大十分关注快速城市化所衍生的问题,致力为城市制定可持续发展模式,使自然环境得到良好保护的同时,能有效地运用能源以及其他资源。可持续城市发展研究院以香港作为一个城市环境生活实验室,结合理大跨学科的科研技术和经验,为高密度城市的持续发展研发创新的技术。当中研究计划环绕重点领域包括基础设施的周期性能、区域空气质量、空间的创造和重用及地下资产管理等。

交通

在都市化的大气候影响底下,城镇交通越见复杂,系统运作更为紧张。理大致力同时从微观及宏观的角度,研究解决交通日益繁重所衍生的问题。

[Image: 为铁路监控而设的光纤光栅感应系统]

为铁路监控而设的光纤光栅感应系统

在光纤光栅感应器的协助下,智能铁路监测系统能够为铁路系统中的列车及路轨的结构和操作,作持续的实时监测,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以及安全性。

“FlexiBOL”-一个能够安全分隔交通与行人的多用途组合式栏杆

FlexiBOL透过系统中的安全柱,有效地指导或分隔交通中的行人或车组。安全柱具高度灵活性,可以在短时间内轻易拆卸并迅速地重新组合,现已应用于城市中多个繁忙的角落。

[Image: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Professor William Lam and his research team have developed some innovative and efficient solu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TS) - the Journey Time Indication System (JTIS) and the Speed Map Panel (SMP) for monitoring and estimating the real-time traffic conditions. The Smart Transportation constitutes Smart City to let people enjoy smart living in Hong Kong.

[Image: 理大的光学感应器技术应用于高速铁路上]

理大的光学感应器技术应用于高速铁路上

理大研究人员与内地的合作伙伴已经在中国大陆的高铁安装了部分的“高级光纤光栅铁路监测系统”。数以百计的光学感应器将为工程人员提供振动、加速和温度变化的信息,协助监察轨道和列车的状况,以及结构健康状态。

其他科技亮点

除上述策略领域外,理大科研成果与其应用更涉猎其他不同学术单位的研究,如设计学院、纺织及制衣学系等。

[Image: Hierarchical Positioning System enhances logistics terminal management]

分层定位系统改善码头物流管理

这分层定位系统采用 Zigbee 无线感测网络技术及差分全球定位系统,让码头物流营运商以低成本实时追踪集装箱位置、卡车排队状态、卡车位置及起重机活动。

[Image: Integrated iWheelchair System]

Integrated iWheelchair System

PolyU's applied research project ‘iWheelchair’ enables wheelchair users to put the monitoring of their home environment, their own safety, health and hygiene at their fingertips, thus to be more independent in their daily activities and to enjoy a better quality of life. The project was awarded a Bronze Medal at The Seoul International Invention Fair 2015.

[Image: Novel integrated 3D mapping model]

Novel integrated 3D mapping model

PolyU researchers developed a model to improve accuracy in 3D mapping which contributes to China’s lunar missions and facilitates smart city development.

[Image: Nu Torque]

Nu Torque

The patented spinning technology enhances manufacturers’ productivity by 20-40% at the same time improved quality in softness and resistance to tearing.

[Image: Spray-on Nanocomposite Sensors]

Spray-on Nanocomposite Sensors

PolyU researchers developed a breed of nanocomposites-inspired sensors which can be sprayed on curved engineering structural surfaces. Due to its light weight and low cost, large quantities of sensors can be deployed in a sensor network for detecting hidden flaws of structures.

[Image: Tourism Demand Forecasting System facilitates effective planning]

旅游业需求预测系统促进有效规划

这个网上系统可预测旅游业的相关需求,提供数据予旅游相关业务和旅游业投资作规划用途,以及用作制定可持续发展旅游政策。

我们的专业

理大积极鼓励跨学科的技术研究和开发,并就特别研究领域成立多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

有关理大研究所和研究中心的详情,请参阅此连结

联系产、学、研的网络

理大致力与业界建立稳固、多维的互动关系。经过理大学生、教学人员、科研专才、校友以及管理团队的多年努力,成功为研究学界与业界建设一个重要的沟通桥梁,促成理大联系产、学、研间跨学科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