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 2012 issue

設計大師小忠告
走進兩個死胡同,何不朝著市場走

在設計界、藝術界,以至教育界,劉小康大名鼎鼎。以往看他的訪問,視角多從設計大師、藝術家或教授等身份出發,談藝術、文化和學術的內容,讀者已然得益不少。不過,他還有另一個成功的身份:Poly-preneur™ (理大企業家)。現從這個角度發掘,劉小康營商的經驗之談又將為後進補了實用的一課……

談起劉小康的創業路,毫不曲折,平淡若水。其實一切就正如流水般順勢而行,自然而然。

「在理大畢業後就在靳叔(靳埭強)的設計公司裡工作,做到主任設計師時,基本上是什麼事情都得管,而靳叔也很放心,反正見客人之前,我們已把要做的工作都做好。」劉小康說:「在八十年代時,我的確有想過自立門戶,希望做一些產品設計的工作,奈何當時工作實在太忙,所以想法也被打住。」後來,設計公司改組,靳埭強和以前的搭檔在合作方向上有點分歧,於是就找來劉小康合夥,組成「靳與劉設計」,即目前蜚聲國際的專業設計公司。

「我和靳叔經常討論問題時,我們的看法都很接近,而他以前的搭檔卻可能覺得某種想法的冒險成分過大,方向也不是他們所想的,所以,拆夥也是很自然的事。我們想多作些不同類型的事情,想多做專業的設計,同時又想兼顧文化和教育方面,這都是我們共同的理念。」

除了理念相同能造就生意上的好搭檔外,靳叔找他再組公司,合作的體驗怎會不是考慮的因素!「能把工作當作自己的事情,讓老闆根本不用擔心的,就是這種心態。如果打工的時候沒有把工作當成一盤生意一樣,到自己有一盤生意的時候,那又怎麼能做好呢?」劉小康說。

要創業,合適的夥伴看來很是重要。但是否別無其他?

「對我來說,是的,我幸運地遇上一位好前輩。可是,經營了那麼多年,我們都有一個感受:找一個志同道合的搭檔是好的,但整家公司也需要一個管理能力比較強的人。尤其是我們做創意工作的,管理這一門技巧總是較弱的。如果有多一個人來做管理就更好了。」劉小康說:「多年來,我們也是誤打誤撞,摸著石頭過河那樣子走過來的。經濟好的時候,日子容易,經濟不好的時候,我們也有損失。在財務管理上,我們也不是專長,其實早應找別人來幫忙的。」

劉小康回憶當日樓市好的時候,業主「強迫」他們把單位買下,要不就被趕走。「算來算去,那是很煩的事,結果,我們還是買下了那物業,可是,後來樓市下滑,那就輸錢了!我們對財務投資不是專家,故從幾年前開始,我們請朋友幫忙把公司的結構、財務等重組,到現在已納回軌道了。年輕人可不要學我們這樣了。」他笑說。

要營運一盤生意,劉小康一再強調必須明白自己的業務的強勢在哪裡。「靳叔很有名氣,不過,我們賣的不單是創意,還有專業,就是我們怎樣完成工作並能幫助客戶發展其業務,而非發展我們個人的名聲。設計是服務行業,當客人來找時,認清楚他的需要是很重要的。只有能幫助客人發展業務,我們的業務才能有增長。」

認清目標和認清自己的優勢同樣重要。

「以人口比例算,國內人才怎會比香港少?拼搏精神又怎會沒有?我們則優勝在一直以來擁有的國際經驗、國際視野、對品質的要求和我們的專業性。這些不單需要把持,還必須把這些優點發揮在創意上,這樣才會讓客人覺得找香港公司能幫助他們做得更有成績,這樣才最重要,倒不是獨有創意啊。」劉小康寄語想創業的後進:「開公司時,需要知道自己的強項。要發展,必須做一些市場調查。盡力做就以為可以做得很好,也有可能,但必須看得遠一點,看看市場是否只是香港,還可以做些什麼,整個世界在需要什麼設計呢?你自己最想做的,做得最開心的範疇,你在裡面又佔了些什麼位置呢?」
對那些一腔熱誠,滿以為設計了一件特別的產品就可走上創業路的朋友來說,劉小康的肺腑之言可能也是當頭棒喝:「很多人有個錯覺:設計師把東西設計出來,放在地攤上賣,那就很有創業精神了。那不是的,難道你叫每年畢業的二千個設計師都蹲地攤嗎?這種概念是不對的。用創意創造品牌,生產產品鼓勵創意是沒錯的,但同時間也要讓他們認清楚那條道路有多艱辛。可能如我所說,他們需要有搭檔。」

「不少年輕人都想自己開公司,做設計師,服務客戶,但最終會走進兩個死胡同。第一,他們經驗不足,才走出學校,未必真的能夠給客戶解決問題,問題解決不足,客人付的費用也不足咯!到翌年畢業的設計師,他為了生意,收費又再便宜些,結果,那就是一個死循環!第二,設計師做產品時,不是說你懂不懂把那產品想出來,而是必先要做出來,然後賣出去。後兩者是很多設計師都把握不了的。」

「市場需求不一樣,回報也不一樣,是需要理解的,其次,也要知道市場在哪裡。大部分做得好的香港公司,很自然地已向國內發展。香港市場太小了,香港每年訓練那麼多人才 ,沒有出口的話,怎消化得了?就像英國人做創意產業,也是外看整個歐洲市場的。市場在哪裡,我們就去哪裡,那是很自然的。」談到當下的年輕人,劉小康忠告道:「現在的年輕人比較多憂慮,可是,他們不去面對和看清楚一點。覺得沒什麼前途了,謀生很難,薪水越來越低……其實,他們應先認清楚自己的競爭能力,總有地方是需要他的。到外面發展不是不好,決心卻一定要有,挑戰是很大的,包括心理和經濟,也必須經過一些困難的時間。如果一定要呆在香港,又想置業的話,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建議好了。」

無論走進哪一個行業,總是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誠如劉小康所說:「不一定是要發財的嘛,要是走進一個做得很開心的行業,覺得累積了的創作,最終可以留給後世的,那是一件好事,也是一種財富。」

Photo 1 Photo 2
Photo 3 Photo 4 劉小康《椅子戲》系列的繞腳椅
Photo 5 Photo 6 劉小康與馬來西亞皇家雪蘭莪合力製作的<<生生不息>>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