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專家學者講論系列-個人的存在與拯救——高行健小說論

-
日期
2019年1月18日
-
主辦單位
香港孔子學院及中國文化學系
-
時間
16:30 - 18:00
-
地點
N001
備註
講座以普通話進行。
摘要
內容摘要 :
高行健小說的現代性追求可概括為—“個人的存在與拯救”。如果說魯迅的《狂人日記》發現中國文化“吃人”的本質,那麼高行健的小說則講述“個人”被中國文化遮蔽的現實。這兩位文學家都因為個人現代意識的覺醒,看見了中國生存的瘋狂與荒誕。一個在20世紀初,一個在20世紀末,都將批判的鋒芒指向了中國文化的集體主義之惡,揭露“非人”的生存現實。他們彼此的呐喊形成呼應與迴響,帶給我們深切的震動。此演講運用當代文藝思潮中的現代主義理論方法,對高行健小說的現代性追求進行論述,重點有三個:1、個人的存在:荒誕;2、女性的意識:瘋癲;3、個人的拯救:逃亡。高行健小說的現代性追求可概括為—“個人的存在與拯救”。如果說魯迅的《狂人日記》發現中國文化“吃人”的本質,那麼高行健的小說則講述“個人”被中國文化遮蔽的現實。這兩位文學家都因為個人現代意識的覺醒,看見了中國生存的瘋狂與荒誕。一個在20世紀初,一個在20世紀末,都將批判的鋒芒指向了中國文化的集體主義之惡,揭露“非人”的生存現實。他們彼此的呐喊形成呼應與迴響,帶給我們深切的震動。此演講運用當代文藝思潮中的現代主義理論方法,對高行健小說的現代性追求進行論述,重點有三個:1、個人的存在:荒誕;2、女性的意識:瘋癲;3、個人的拯救:逃亡。
個人簡歷 :
莊園,汕頭大學台港及海外華文文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華文文學》常務副主編,澳門大學哲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華文文學、女性文學、影視文化等,出版專著四部——《個人的存在與拯救——高行健小說論》、《女性主義專題研究》、《重構女性話語》、《文化名人面對面》;編著兩部——《女作家嚴歌苓研究》、《文化的華文文學——華文文學方法論爭鳴集》。2010年1月出任《華文文學》副主編,《華文文學》現已成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擴展版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刊擴展期刊。
高行健小說的現代性追求可概括為—“個人的存在與拯救”。如果說魯迅的《狂人日記》發現中國文化“吃人”的本質,那麼高行健的小說則講述“個人”被中國文化遮蔽的現實。這兩位文學家都因為個人現代意識的覺醒,看見了中國生存的瘋狂與荒誕。一個在20世紀初,一個在20世紀末,都將批判的鋒芒指向了中國文化的集體主義之惡,揭露“非人”的生存現實。他們彼此的呐喊形成呼應與迴響,帶給我們深切的震動。此演講運用當代文藝思潮中的現代主義理論方法,對高行健小說的現代性追求進行論述,重點有三個:1、個人的存在:荒誕;2、女性的意識:瘋癲;3、個人的拯救:逃亡。高行健小說的現代性追求可概括為—“個人的存在與拯救”。如果說魯迅的《狂人日記》發現中國文化“吃人”的本質,那麼高行健的小說則講述“個人”被中國文化遮蔽的現實。這兩位文學家都因為個人現代意識的覺醒,看見了中國生存的瘋狂與荒誕。一個在20世紀初,一個在20世紀末,都將批判的鋒芒指向了中國文化的集體主義之惡,揭露“非人”的生存現實。他們彼此的呐喊形成呼應與迴響,帶給我們深切的震動。此演講運用當代文藝思潮中的現代主義理論方法,對高行健小說的現代性追求進行論述,重點有三個:1、個人的存在:荒誕;2、女性的意識:瘋癲;3、個人的拯救:逃亡。
個人簡歷 :
莊園,汕頭大學台港及海外華文文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華文文學》常務副主編,澳門大學哲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華文文學、女性文學、影視文化等,出版專著四部——《個人的存在與拯救——高行健小說論》、《女性主義專題研究》、《重構女性話語》、《文化名人面對面》;編著兩部——《女作家嚴歌苓研究》、《文化的華文文學——華文文學方法論爭鳴集》。2010年1月出任《華文文學》副主編,《華文文學》現已成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擴展版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刊擴展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