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imageimage

在城市化的進程中,香港發展並不均衡。有見及此,設計學院古儒郎先生及林海華博士構思建設八個人工島,其創新概念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中展出。

為何開展這個以「香港是土地」為題的項目?

我們應現代藝術博物館館長Pedro Gadanho的邀請,為主題為「不平衡增長:擴展中超級城市的城市化策略」的展覽開展了一個有關2045年的香港的研究項目。該展覽於全球最具影響力之一的現代藝術博物館舉行,展現香港、紐約、里約熱內盧、伊斯坦堡、拉哥斯及孟買這六個城市的未來規劃。

此外,我們與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網絡實驗室合作,構想出八個人工島,以回應香港的發展。這題為「香港是土地」的項目是透過土地的設計,表達社會的整體價值觀。

這項研究在香港不平衡發展方面有什麼發現?你們如何在研究中演繹「人工島」?

在不平衡發展方面,香港與其他城市大有不同。五十年代,貧民區吸納新移民的問題隨著引入獨特的公共房屋計劃而得以解決。我們從另一個角度進行這研究,以經濟與社區的未來為主體,重點研究嶄新的城市設計方案。除了紀錄香港的不平衡發展之外,此項目更以建設人工島為未來的願景,探究不同方案,作為城市規劃、房屋密度及人口增長的範例。

我們最終構思出八個完全超越城市境況的人工島,包括:土地島、海洋島、自我島、資源島、逃避島、剩餘島、獨特品種島及回憶島。

這個展覽有什麼特色?

我們特製了一個2米高、8米長的巨型地圖,讓參觀人士容易理解此計劃。在地圖製作監督Gilles Vanderstocken帶領下,一個由七位本科及碩士生組成的團隊合力製作這龐大畫作,透過研究新物料、土地用途的分佈、社區形態、地圖製作及模擬場景,具體呈現人工島的建議方案。

我們亦將於2015年1月5日在理大舉行題為「島嶼、群島及其他濕地」的公開講座中,分享創作這個展覽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