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imageimage
 

知识转移是理大独有的DNA,大学一直以来结合教学、研究,以及现实生活上的科研应用,致力肩负其核心使命。在2015/16学年,理大在知识转移项目录得收入共五亿四千万港元,高踞本地院校首位。今期excel@PolyU邀请到副校长(行政及营运)卢丽华博士分享理大在推动知识转移和培育企业家方面的策略和配套设施。

为何知识转移为大学使命中的重要一环?

我们藉着科研创造知识,透过教学传授知识,并在应用层面推动知识转移。我们深信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透过转化科研成果,造福社会。这个以知识转移为大众福祉而创造价值的信念,在各院系中普及实践,应用范畴广泛,多为人知的例子包括:抗癌药物、铁路工程系统、智能织物、食物安全以至环保建筑物料。

大学在推动知识转移上的策略是甚么?

理大采用三管齐下的策略推动知识转移。首先,理大拥有独特的应用科研文化,鼓励教职员实践知识转移。在员工表现评核中,除了考核教员在教学和科研的主要表现之外,大学亦会表扬他们在知识转移方面的努力。理大同时设有既定机制,与有关的教员分享知识转移和商品化的收益。

第二,理大与工商界一直合作无间。我们与业界的紧密协作网络有助教研人员在学术研究中从业界角度出发,将大学的创新发明和技术转化为可增值的产品和服务。

第三,理大具备完善和负责任的知识转移管理机制,设有由大学人员和独立业界代表组成的知识转移委员会和创业计划管理委员会,确保大学的知识转移工作具透明度和一致性,通过良好的管治架构向持分者和公众尽责。

理大推动知识转移背后的动力是甚么?

我们最关注创新发明为社会带来的影响。故此,知识转移带来的收入对我们推动相关工作只属次要。我们的科研人员深知以科研创造价值,造福人类,回应社会所需的重要性。其中一个例子是理大将可抵御高温和高湿环境的工作服的设计,以港币一元授权予建造业议会,期望减低建造业工人因高温而导致的不适和中暑的机会。

理大如何建构创业文化?

理大致力在社群中建构创业文化,培育怀抱社会责任感和「创富创善」精神的年青企业家。因此,大学设立了不同的基金资助计划,支援学生、毕业生和校友创业,为他们提供初创企业极需要的资源、网络和指导。

各类基金资助计划的合作伙伴包括: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香港科技园、社会创新及创业发展基金,以及天使投资者。这些计划每年合共提供近一千万港元,资助近六十家初创企业和社会创新项目。今年,我们新设「学生创业概念验证基金计划」,为有意计划将创新意念和科技商品化的学生提供训练和原型制作的资源,使他们能结合课堂上的知识,学以致用。

大学有没有支援初创企业的配套设施?

今年三月,我们成立了「理大 InnoHub」,旨在促进区域初创企业的合作,并加强创业社群的凝聚力。这个位于校园赛马会创新楼的共创空间,已开放予理大支援的初创团队、合作机构和天使投资者,为初创团队提供所需的资源、指导支援和创业前期培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