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寄朋友 首頁 聯絡我們 前期通訊
iPolyU facebook YouTube 简体中文 English
 

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兒童家長訓練課程有效嗎?

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兒童家長訓練課程有效嗎?

 

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一直是家長及教育工作者關注的議題。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兼仁愛堂歐雪明兒童資優發展中心總監區美蘭博士分享她參與的一個合作研究項目,檢視合作機構所推行有關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兒童家長訓練課程的成效。 

為何開展這個集中探討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的研究?

針對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ADHD),除以廣被接受的藥理治療外,本地及全球近年更關注發展實證為本的介入。再者,隨著世界各地大力推動為有特殊學習需要兒童而設的融合及多元教育模式,這方面的研究尤為重要,不僅在於控制症狀,更是從生態學角度找出可行的方法,以優化ADHD兒童的認知、情緒及社交功能。國家衛生和卓越護理研究院的指引亦特別提倡家長培訓。

理大具備這範疇的專家團隊,應用社會科學系遂應本地一所自二零零七年已在港推行ADHD兒童家長培訓的非政府機構邀請,合作進行一項有關家長訓練課程的成效研究。研究所得的建議亦供社會福利署參考之用。

請簡述研究項目的背景。

是項研究目的是檢視為本地ADHD兒童的家長而設的八節行為管理訓練課程之成效。為評鑑成效,研究包括量度兒童的破壞性行為及家長呈報的壓力,並於介入後兩個月評核課程成效的持續性。當中的假設包括:(1) 經介入後,與控制組比較,實驗組的兒童破壞性行為(包括嚴重程度及複雜程度)會減少;(2) 經介入後,與控制組比較,實驗組的家長壓力會減少。共183名育有5-12歲ADHD兒童的家長參與是次研究,當中130名為實驗組,53名為控制組。

除了就ADHD兒童的背景進行基本統計分析外,是次研究亦就兒童在視覺及聽覺的專注力與非口語能力方面進行認知評估。而所有參與家長則需要分別在治療前、治療後及兩個月跟進期的這三個階段,就兒童行為及其所面對的壓力狀況進行評分。

這個研究項目提到的「行為管理訓練」是什麼?

為ADHD兒童的家長而設計的行為管理訓練旨為提升教養技巧及兒童行為表現,並分為三個部分。首先是介紹ADHD兒童的行為特質及所面對的困難,讓家長對其子女有更透徹的認識和包容。接著是技巧分享,透過實際參與練習,加強幫助兒童專注及向其發出指令的技巧,以優化兒童的行為表現。最後是加強家長與兒童情緒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是項研究有什麼發現?

通過《艾伯克兒童行為量表》作評估,是項研究發現,課程在減低兒童破壞性行為方面有顯著的成效。然而,在減低家長壓力方面則沒有顯著的改善。家長的年齡、教育程度和社經地位及兒童的認知功能狀況,對治療成效並沒有帶來顯著的影響。在跟進階段,治療能有效維持控制破壞性行為,但對破壞性行為的嚴重程度則沒有顯著的影響。

這些結果表明現有的課程能有助減輕家長對ADHD兒童所作破壞性行為的負面感受。然而,要有效減輕家長壓力則需要多於八節課程的時間。最後,持續的支援對維持治療成效有莫大幫助。我們的團隊即將開展一項跟進研究,以發展及引證更長期的家長支援計劃之成效。

 

本通訊由理大傳訊及公共事務處出版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