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02理大科研成果揚威日內瓦國際發明展

理大副校長(產學合作)呂新榮博士(左六)與獲獎研究員合照。左起為牛建磊博士、邵健偉博士、麥永佳教授、容啟亮教授、李蓓博士、呂副校長、鍾慧儀教授、汪國成教授、黃偉強博士、梁潤新博士、莫碧賢博士。汪國成教授(右二)與鍾慧儀教授(右一)領導研究的無創性血糖測試儀,勇奪評審團嘉許特別金獎。李蓓博士(右) 用於高效和環保污水淨化的新型納米材料獲特別大獎及金獎。 黃偉強博士(右)、莫碧賢博士(左二)及梁潤新博士(左一)的智能服飾配襯系統獲特別大獎及金獎。

香港理工大學最近在於瑞士日內瓦舉行的第三十五屆國際發明及創新技術與產品展覽中,勇奪一項評審嘉許特別金獎、三項金獎、兩項銀獎、一項銅獎及兩項特別獎,創下該校近四年參加該國際盛事的獲獎最高紀錄。

這項一年一度由瑞士聯邦政府及日內瓦市政府贊助的大型國際展覽,於今年四月十八至二十二日舉行。展出來自四十五個國家、七百七十五個參展商的一千項多發明品,吸引了世界各地超過七萬五千名人士入場參觀。

在該展覽中獲獎的理大發明及其首席研究員等資料簡述如下﹕

(一) 評審團嘉許特別金獎:無創性血糖測試儀
首席研究人員:醫療及社會科學院汪國成教授

理大科研人員使用近紅外線技術,以嶄新的方式量度人體的血糖水平,新技術有異於傳統使用針筒抽取血液樣本方法,不會對檢查對象做成任創傷或不適。無創性血糖測試儀不但能夠分辨及減少使用近紅外線技術量度血糖水平時的基本波長�波長頻帶的數量,而且更可減少有關產品的成本及體積,新技術對需要經常監測血糖水平的糖尿病患者至為合用,理大研究人員正準備將方法進一步改良,以用於分析其他血液成份如膽固醇及乳酸等。

由醫療及社會科學院院長汪國成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成員包括護理學院的鍾慧儀教授與樊家倫博士。

(二) 特別大獎及金獎:新型納米材料用於高效和環保污水淨化
首席研究人員: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副教授李蓓博士

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的其中一個研究小組成功開發出一類新型球狀及多層的聚合物納米粒子, 並且成功地應用於各類污水處理。這些納米粒子能有效地吸走大多數有機和無機污染物,並且這些吸了污染物的納米粒子可以通過薄膜過濾技術將它們從水中分離,之後通過簡易脫污和活化處理後多次循環使用,既經濟又環保。相比目前廣泛使用的吸污劑, 例如活性炭,這類新型納米材料有多方面的優點,其中包括﹕納米粒子有量活化表面和很多高活性的化學基團,可以有效和快速吸污。這些納米粒子易在水中分散及流動,並可多次循環再用,減少廢物再處理的成本。除了有效吸污功能, 這些納米粒子還可以殺除水中有害細菌和病毒。

(三) 特別大獎及金獎:智能服飾配襯系統
首席研究人員:紡織及製衣學系助理教授黃偉強博士、助理教授梁潤新博士及講師莫碧賢博士

此智能服飾配襯系統能模仿時裝設計師及形象顧問,提供時裝配襯建議給顧客。 此系統能自動識別額客所挑選的時裝產品及提供即時配襯建議,利用模擬試衫器,顧客無須把所挑選的服裝穿上身體,便能看到自已穿上該件服裝的模様。此系統亦能分析每位貴賓級客人以往的購買習慣及行為,從而提供更加貼身及個人化的服飾建議。該系統以人工智能及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為基礎,可以協助時裝零售商提昇其整體服務與營運質素。

該系統已獲一間本地時裝連鎖店採用,逐步安裝於其分區的銷售點。預期該系統可以有助於提昇銷售額及顧客服務質素。

(四)金獎: 一部創新的微注塑機
首席研究人員:工業及系統工程副系主任容啟亮教授

這是全球首部由下至上注射的高精密微注塑機,主要應用於生產高精密的微型化部件,如微型生物裝置、醫療部件、晶片等。微注塑技術是製做高精密度微型部件最符合成本效益的方法。現有的機器只圖縮小傳統的設計,而理大設計的微注塑機卻採用了革命性的從下而上注塑技術,徹底解決了傳統技術中容易困著氣泡和受到閥門影響塑流的問題。

新器材的鎖模的四角各有伺服器,能夠自動調整鎖模壓力以防注塑有任何偏差。它使用的兩組直線電動馬達可以更快和更準確地將以毫克計的塑膠注入模框,並透過實時壓力分析進一步提高準確度,確保沒有任何誤差。新器材的設計簡約,所採用的機電一體化控制更可以透過軟件更新以提高效能。有關的尖端技術由容教授領導的微型系統科技中心研發,該中心於二零零五年獲政府創新科技基金斥鉅資成立。

(五) 銀獎:螢幕批改系統
    首席研究人員:建築及房地產學系麥永佳教授

螢幕批改系統的原理是以掃描器先將試卷轉化成數碼影像,發送到電腦螢幕上,供老師直接在電腦螢幕上檢閱及批改。每一題目的得分、老師給予的註解和符號等都會自動記錄在系統內。老師可在個人電腦上離線批改考考試、作業及功課。螢幕批改系統適合各種規模的學校及大專院校供個人使用。

(六) 銀獎:免塞過濾器
    首席研究人員:設計學院副教授邵健偉博士 
        
一般過濾器的過濾通道常會被各種物質阻塞。此發明的特點,就是在過濾通道入口加上一個或以上特別設計的溝槽,即可有效地減少過濾通路入口出現阻塞的情況。此具創意及突破性發明能廣泛應用於不同的過濾器、裝置及系統上。自二零零五年起,邵博士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史丹福大學、世界銀行、環境及公共衛生組織、日本紅十字會、尼泊爾紅十字會、美國和平部隊、和其它國際機構和非政府組織合作,把「免塞」的概念應用在KAFTM濾水器的設計中,以去除食水中的污染物。理大的發明已計劃在KAF濾水器中採用,該濾水器將送往在第三世界國家如尼泊爾、柬埔寨和孟加拉等的農村使用。

(七) 銅獎:與座椅結合的個體送風技術
  首席研究人員:屋宇設備工程學系副教授牛建磊博士

現有的通風系統設計,通常採用全混稀釋型原理。這種氣流組織方式在降低室內人士吸入空氣污染物含量,以及人與人之間傳染病傳播風險方面效用很低。二零零三年非典型肺炎爆發過程中,不少通風系統設計上存在的上述技術缺陷便表露無遺。在牛建磊博士研發的送風技術中,送風口和座椅相結合,使用者可靈活調整送風口的位置使其與人體口鼻位置更接近,讓人體吸入空氣污染物含量可減少百分之八十。這種新的通風技術可應用於多種環境的座椅設計上,如劇院、電影院、民航客機、火車及巴士等。

有關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及創新技術與產品展覽」的詳情,請瀏覽大會官方網址﹕www.inventions-geneva.ch


(完)

詳情查詢

楊孟璋先生

理大企業合作處總幹事

Email(852) 3400 2800
Emailpadyoung@polyu.edu.hk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