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一项研究发现,长跑初学者以较轻着地的步姿跑步,可以减少受伤风险达百分之六十二。
长跑愈来愈普及,因跑步而受伤的人数不断增加。针对此问题,理大康复治疗科学系副教授张子熙博士推出步姿训练计划,此为首个针对跑步姿势的随机对照实验,证明有系统的训练能够改善步姿,从而有效减低跑步受伤的风险。
研究圑队招募了320名18岁至50岁的长跑初学者,他们跑龄不足2年,每周恒常跑超过8公里。这项研究收集并比较各人长达1年的数据。
在这些跑步者中,166人(步姿训练组)接受两周的跑步训练,在一共8次的训练中,他们在实验室以自选的速度在跑步机上跑步,位于跑步机前上方的显示器会产生视觉生物反馈信号,以提醒他们「跑轻一点」。另外154人(对照组)也用实验室的跑步机跑步,并以他们惯常的步姿跑共8次,但不会收到任何视觉生物反馈讯号。
跑者难以察觉自己跑步姿势属于轻着地还是重力着地,但接受了视觉生物反馈训练的跑者在信号的提示下,能有效地改变步姿。
步姿训练降低着地撞击力
在步姿训练开始前,研究人员量度所有跑者分别在慢速(8公里/小时) 和快速跑 (12公里/小时)的着地撞击力,即「垂直平均负荷率(VALR)」和「垂直瞬时负荷率(VILR)」。 VALR和VILR分别是冲击期间平均和最大的负荷速率,是已知与受伤相关的生物力学指标。
在步姿训练组中,跑者的VALR和VILR在训练后显着下降。在慢速跑,VALR从 65.9 BW/s 降至 54.8 BW/s,而VILR则从90.7 BW/s降至 75.0 BW/s ; 此外,快速跑的VALR和VILR也分别从81.3 BW/s降至66.6 BW/s ,以及从111.9 BW/s降至94.8 BW/s。相反,对照组跑者在训练后,慢速跑的VALR不但没有显着改变,他们快速跑的VALR及两种测试速度下的VILR更有轻微增加。
在步姿训练后,研究人员比较两组跑者的实验数据,发现步姿训练组的VALR和VILR均显着低于对照组。(详情请参阅附录图1)
张博士说:「许多跑者没有留意自己跑步的步姿,其实他们应该以全掌着地(又称中掌着地)、缩短步幅或增加步频,以及稍微倾前身体,以避免受伤。」
轻步跑者较少受伤
在训练后的12个月,所有参与者均再接受评估,并报告每周的跑步里数、训练和受伤的情况。步姿训练组跑者平均每周跑7.4公里,对照组为7.1公里。对照组的跑者共报告61宗受伤案例,占该组整体百分之三十八。然而,轻步跑者只报告28宗受伤个案,仅占该组整体百分之十六。统计学上显示,轻步跑者与对照组相比,受伤机会降低了百分之六十二。
此外,两组报告的受伤类型亦有所不同。在步姿训练组的报吿中,有10宗小腿跟腱炎和小腿拉伤,但对照组的跑者并无这些问题。另一方面,对照组报告23宗足底筋膜炎及18宗膝关节疼痛,但轻步跑者分别只有2宗和4宗。(详情请参阅附录图2)
张博士解释:「较多步姿训练组跑者出现小腿受伤,可能是因为他们尝试使用前掌着地以减轻着地的撞击力,脚踝蹠屈肌因而承受更大压力。跑者应使用全掌着地的方法来避免小腿受伤。」
研究重点:https://www.dropbox.com/s/py3rfnz0y0t9v2x/Dr%20Cheung_C_final.mp4?dl=0
不正确及较理想跑姿:https://www.dropbox.com/s/pv9xv9fc2w6ae9u/Running_C_final.mp4?dl=0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