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创校八十周年,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举办环球领袖讲座系列,今年从全球邀请在各个专业具有影响力的领袖到理大主持讲座,讨论医疗保健、商业,创新与创业、艺术和文化、体育、城市永续发展议题,十分丰富。讲座系列为大学社群提供难得的机会,从讲者精闢的见解及创新的角度中学习,并启发学生追寻远大的梦想,为世界带来正面的改变。
理大应用科学及纺织学院、医疗及社会科学院很荣幸邀请了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的卫生系统与创新助理总干事Marie-Paule Kieny博士,在年二月十五日主持讲座,题为「在伊波拉病毒疫症期间开发疫苗:防疫经验及未来展望」,为讲座系列揭开序幕。
伊波拉出血热在一九七六年首次被记述,几内亚在二零一三年十二月开始爆发的伊波拉病毒,是有记录以来扩散最严重的伊波拉疫情,至二零一六年,包括几内亚、利比亚及塞拉利昂等多个国家共有二万八千多人被感染,死亡人数达到一万一千三百多人。在疫苗短缺、医疗及诊断团队人手不足的情况下,世卫领导开发了一种有效的疫苗,将研究和开发所需的时间从十年或以上压缩至少于一年。在二零一五至一六年,Kieny博士在世卫的伊波拉研究团队中担当领导角色,带领开发及评估对抗病毒的创新药物及疫苗。她目前负责世卫寨卡病毒的研发工作,并制订世卫的研发蓝图,以加快全球的研究准备工作,应对将会爆发的疫情。Kieny博士是次讲座的亮点,是讲述全球公共卫生机构在设计迅速对策以控制新兴传染病所面对的挑战和困难。
理大校长唐伟章教授在致词时表示:「理大的学者及科学家一直积极参与改善公共卫生的研究工作,我们在药物开发'疫苗研究'感染控制,以及食品安全等方面有多项研究计划……我们亦一直与世卫合作,就各个健康议题交流意见及专业知识。」
藉着庆祝创校八十周年的环球领袖讲座系列,理大汇聚环球领袖,鼓励知识共享,启廸思维;是次讲座便分享了控制紧急公共卫生事件,如爆发伊波拉疫情所需的创新研发过程。
如欲查询更多详情,请查阅 >www.polyu.edu.hk/fast/80anniversary/w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