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27理大積極研發太空儀器再征火星

亞歷山大.沙加諾夫博士昨日(十一月二十六日)在理大演講,題為「現今俄羅斯科學太空活動」。理大積極研發太空儀器再征火星
香港理工大學的科研人員現正與享負盛名的俄羅斯太空總署緊密合作,將該校研發的太空儀器安放於俄羅斯太空船在二零零九年的中俄聯合探索火星任務中使用。這任務也是中俄兩國首次合作的策略性太空合作計劃。

今次歷史性任務也是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後的首次星際宇航計劃,同時也是人類史上首次登陸地球以外其他行星的衞星之創舉,和首次將搜集行星衞星的土壤樣本送回地球分析的任務。而理大現正研發在今次太空任務中起著關鍵作用的「行星表土準備系統」。

俄國科學太空研究所首席科學家、負責今次火星衞星土壤探測任務的主管科學家亞歷山大.沙加諾夫博士(Dr Alexander V. Zakharov)本周專程訪問理大,與該校的工程科學家商討測試儀器的嚴格要求與工作進展。

由理大研發的「行星表土準備系統」僅重四百克,體積比一包香煙稍大一點,它能夠把火星最大的衛星火衛一(Phobos)的表層土壤磨碎至直徑少於一毫米,再篩下來交由登陸船進行實地分析,這土壤分析對於解開宇宙的演化及地球以外行星是否存有生物的奧秘,至為關鍵。

中 俄兩國航天機構於二零零七年三月在國家主席胡錦濤與俄羅斯總統普京見證下簽署合作儀式﹔共同偵察火星和它最大的衛星火衛一。按計劃,俄羅斯將進行一項名為 Phobos-Grunt的火星探索任務,發射太空船攜帶中國製的人造衞星和登陸船至火衛一,而由理大製造的採探儀器將隨登陸船在火衛一著陸,負責準備土 壤樣本供登陸船實地分析及送返地球之用。

促成今次這項合作的關鍵人物為本港發明家兼理大院士伍士銓牙科醫生和理大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副系 主任容啟亮教授。兩人不辭跋涉與負責航天科技的機構斡旋,向有關當局闡述他們與羅斯太空署和歐洲太空總署研發太空儀器的經驗,最終爭取到機會參與今次重要 的火星任務。「行星表土準備系統」由容啟亮教授及理大工業中心的工程師負責設計與制造,中心總監黃河清博士全力支持,研發工作已接近最後階段,將於今年年 底備妥予火星任務之用。

香港理工大學過去曾為多項太空計劃研發儀器,廣為人知。最早期研發的「太空持崁鉗」的概念源自一把牙醫抓鉗工具, 由伍醫生率先提出,在理大研究人員協助下,概念得以逐漸發展成為一組七十多件可互相接駁的零件組合。一九九五年,「太空持崁鉗」獲俄羅斯太空總署採用,其 中四套更被訂製送到前「和平號」太空站,供太空人用作精密焊接之用。

二零零三年,理大科研人員再研發出「岩芯取樣器」,在歐洲太空總署「火星快車」計劃中採用,由火箭帶動登陸船「獵犬二號」攜帶到火星。雖然,「獵犬二號」在火星表面登陸時意外墜毀而未竟全功;但伍醫生和理大科研人員並沒因此而放棄探索太空的夢想。

(完)

詳情查詢

黎明輝先生

傳訊及公共事務高級經理

Email2766 5218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