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活龄学院在12月4日举行「赛马会龄活城市计划」公众论坛,透过多位讲者的分享和一众与会者的讨论,探讨「空间活用、建筑共融」。
香港赛马会慈善事务部主管(长者及家庭)陈载英女士,联同理大应用社会科学系系主任、社会工作及老年学讲座教授兼活龄学院总监黎永亮教授主持论坛开幕礼。
为回应人口老化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挑战,香港赛马会慈善信讬基金在2015年起主导展开「赛马会龄活城市计划」,联同本地四间老年学研究单位,包括理大活龄学院,透过由下而上、地区为本的模式,与社区不同持份者共同努力,将香港建构成一个年龄友善城市。是次论坛是计划开展以来的第四个公开论坛。
「赛马会龄活城市计划」在2015年7月至2017年9月期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世卫)提倡长者及年龄友善城市的八大范畴,在全港十八区进行基线研究,以了解香港的长者及年龄友善程度,研究共收集了9,785份问卷,并透过91个聚焦小组访问739位人士。世卫的八大范畴为:「交通」、「社会参与」、「房屋」、「尊重和社会包容」、「公民参与和就业」、「信息交流」、「社区与健康服务」及「室外空间和建筑」。
黎永亮教授在论坛上介绍有关「室外空间和建筑」的研究结果,该范畴的年龄友善程度得分在八大范畴中排名第五。研究指出,受访者普遍认为,长者可使用的绿色室外空间及无障碍设施充足,惟大部分受访者亦指出许多领域仍需加以改善,以提升社区的年龄友善程度,包括改良行人道的设计、改善环境清洁卫生、教育公众驾驶单车的正确态度等。「随着人口老化加剧,香港的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应照顾各年龄层人士的需求。我们推动这计划的最终目的,便是提升整体社会的生活质素,促进社区共融。」
陈载英女士表示:「很多社会议题都必须要跨界别、跨专业共同商讨及实践解决方案。马会很高兴可以促成这个平台,让政府、商界、社福界等持份者共聚一堂,互相交流。为了推动社会各界携手推动长者及年龄友善文化,『赛马会龄活城市计划』于今年6月,开展『全城‧长者友善』公众教育活动,鼓励商界及公营机构推行长者友善措施,藉此带动全民参与,尊重和关注长者的需要。」
在公众论坛上,多位讲者就多项年龄友善议题提出见解,包括人口和建筑物双重老化的挑战、运用智慧城市科技及室外空间和建筑规划应对人口老龄化。在紧接主题演讲的小组讨论中,政府代表、来自医疗、建筑、学术和社福界别的专业人士,以及长者代表与400多名与会者,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公共空间和建筑环境的社会包容性和年龄友善程度。
此外,大会设立展览及摊位,介绍「赛马会龄活城市计划」及有关长者及年龄友善的概念,以及其他城市在活用室外空间及共融与建筑,建设年龄友善社会的实例。(有关「赛马会龄活城市计划」详情,请浏览:- http://www.jcafc.hk或www.facebook.com/HKJCAFC。)
理大应用社会科学系研究助理
![]() | 3400 8379 |
![]() | uta.keung@polyu.edu.hk |
理大应用社会科学系副研究员
![]() | 3400 8379 |
![]() | kkdennis.lee@polyu.edu.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