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学 (理大)工商管理学院市场学讲座教授郭泽若与西班牙庞培法布拉大学Maria Galli 于二零一一年在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发表一篇以”Unconscious transfer of meaning to brands” 为题的论文,并获选为最佳论文;最近更获得Society for Consumer Psychology的C.W. Park 奖,该论文主要阐述他们一项有关潜意识广告宣传 (subliminal advertising) 效用的研究。
潜意识广告宣传是指广播广告内容的时间长度不足以使人对内容留下有意识的印象。自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有广告商表示潜意识广告能够发挥宣传作用以来,有关潜意识广告的争议没有停止,科学研究也未有定论。
郭泽若教授与Maria Galli合作在香港进行研究,探讨人是否可能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获得关于品牌特性的信息,结果发现潜意识广告可以产生效果— 受众没有印象的广告可能改变他们对广告产品的想法。研究人员安排参与者在香港观看电脑屏幕,上面先后显示一个虚构的中文品牌名称加上‘黑’字, 和另一个虚构的中文品牌名称加上‘白’字。虚构品牌的显示时间为26毫秒,参与者来不及意识到所看的内容;他们只能意识到看见‘黑’字和‘白’字。
其后研究人员邀请参与者就可乐和豆奶两种饮料在两个‘新’品牌名称中作出选择。就豆奶来说,参与者均表示比较不喜欢(在他们没有察觉的情况下)与‘黑’字连在一起的品牌名称。至于可乐,他们比较不喜欢(在他们没有察觉的情况下)与‘白’字连在一起的品牌名称。研究结果反映,即使参与者未能意识到他们看见虚构品牌名称,但短暂的显示足以在他们的脑海中形成颜色和虚构品牌的连系,影响到他们对品牌名称的感觉。
虽然广告法例禁止播放潜意识广告,但现存的广告不少播放时间相当短促,以致受众难以有所意识。但是项研究亦证实这类广告能够产生效果。
郭泽若教授与Maria Galli认为,脑袋是非常奇妙的,即使在我们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它都能把事物连系起来,而我们却不能阻止这些连系影响我们的态度和行为。
(完)
工商管理学院
![]() | (852) 3400 3415 |
![]() | fbmkwong@polyu.edu.hk |
工商管理学院
![]() | (852) 2766 4646 |
![]() | fblilian@polyu.edu.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