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将于七月十二日在校园举办名为‘太空多面睇―从日常生活到太空研究’的讲座,由理大及海外知名太空研究专家主讲。参加者更可于讲座后参观理大创新馆所展出的太空研究项目。
是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与公众人士分享理大在太空探索及相关方面的卓越研究成果,并展示理大各学系的杰出研究人员对航天发展的热诚和贡献,藉此加深公众对太空的了解和提高他们对太空探索的兴趣。
理大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副系主任容启亮教授将以‘从日常生活到实践太空梦―探索外太空生物奥秘’为题发表演讲。除了介绍由理大发明及制造的太空探索工具外,容教授亦会分享有关工具的设计灵感和他在研究期间所面对的挑战,并探讨航天发展的未来机遇。此外,来自奥地利科学院太空研究所的Norbert I. Köemle 博士,将就其最近专注的研究‘行星土壤创新探索技术’发表演说。
题为‘从日常生活到太空人健康的研究―微重力对太空人健康的影响’的演讲,则由理大康复治疗科学系系主任陈智轩教授主讲。陈教授将讲解太空人长期在微重力的环境下工作所导致的生理反应和健康问题,并剖析太空人在心肺系统、肌肉骨骼系统、运动神经和认知系统所受的影响,及介绍学系与中国航天员中心合作的相关研究项目。
欢迎传媒及公众人士参加‘太空多面睇―从日常生活到太空研究’讲座。详情如下:
日期:二零零八年七月十二日 (星期六)
时间:上午十时至中午十二时正
地点:理大N 座地下 N001 演讲厅
语言:广东话
费用:全免 (网上报名:www.ife.polyu.edu.hk/pdo/space)
此外,由即日起至二零零八年九月二十六日,理大创新馆亦举行太空探索研究项目展览(展出项目详列如下),欢迎公众人士或团体预约参观。有兴趣人士可致电:三四零零 二七九九查询。
* 国家探月工程―理大与中国国家月球探测工程中心于二零零六年签订协议,在人才培育、科研及学术交流三大范畴,积极展开交流与合作。现时参与国家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事宜委员会的五位港区科学家中,有两位来自理大。
* 太空探索的样本采集工具―由理大研发的太空样本采集工具包括:获俄罗斯太空总署采用的‘太空持崁钳’、获欧洲太空总署采用于‘火星快车’计划,并随着‘猎犬二号’登陆船携带到火星的‘岩芯取样器’,及将于二零零九年随着登陆船携带到‘火卫一’收集火星土壤样本的采探仪器 ‘行星表土准备系统’。
* 太空微重力对航天员的健康的影响―就减轻航天员在太空微重力的环境下工作所遇到的健康问题, 理大康复治疗科学系的研究人员与北京中国航天员中心医学监督与医学保障研究室合作研究多个项目,包括:人类步行系统对不同负重情况的适应性、用于防止失重引起的骨质数位超声针灸、微重力性肌肉萎缩的电刺激干预研究、航天员认知和情感功能改变的评估系统,及体适能评估及航天员选拔。
* 为中国国家航天局控制中心人员设计工作服―理大纺织及制衣学系应中国国家航天局的邀请,按局方的严格要求为神舟六号地面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设计可防静电的工作服,并挑选及测试有关物料。
此外,为增加公众人士对理大在不同领域的科研实力和成就的了解,理大特别举办‘理大创新馆开放周’,展出该校过去荣获多个国际奖项的科研项目,理大创新馆将于二零零八年九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六日开放予公众人士参观,开放时间为每日上午十时至下午五时(下午一时至二时休馆),导赏时段为下午二时三十分至三时三十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