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 Digest, 星期六, 2017年 6月3日

本期编辑:

    许跃生
    中山大学应用计算科学研究院
    compsci@mail.sysu.edu.cn

    乔中华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
    zqiao@polyu.edu.hk

====================================================================================
第十二届“冯康科学计算奖”通告

发件人:丁如娟 <dingrj@lsec.cc.ac.cn>
 
第十二届“冯康科学计算奖”评选结果近日在北京揭晓。获奖人分别是:
 
李若(北京大学)
吴国宝(香港浸会大学)   
  
该项奖励旨在表彰他们两位分别在
玻尔兹曼方程矩方法的全局双曲正则化理论;数值线性代数求解结构化的线性系统,图像处理中的数学和计算方法所取得的杰出成就。   
 
颁奖仪式定于2017年7月21-23日在西安召开的中国计算数学年会上举行
 
“冯康科学计算奖”工作办公室
 
2017年6月1日于北京 

====================================================================================

袁亚湘院士当选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联合会主席

来源:中国数学会

当地时间5月20日,在西班牙瓦伦西亚召开的一年一度的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联合会理
事会会议(ICIAM Board Meeting)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
研究院袁亚湘研究员当选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联合会主席(President-Elect,2017-2019;
President,2019-2023),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在国际应用数学组织中担任重要职位,
反映了我国应用数学方面国际学术地位和影响力的显著提升。

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Industri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ICIAM)成立于1987年,旨在突出应用数学的重要性并在国际科学界建立
起应用数学的地位,促进会员学会间的交流,是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领域最具影响的全
球性组织。目前,该联合会有21个正式会员(Full Members)和27个观察会员(Associate
Members),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是正式会员。

袁亚湘院士1986年博士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
等奖,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数学奖,首届“冯康科学计算奖”;曾在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
大会上作大会报告,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45分钟邀请报告。2011年当选美国工业与应
用数学学会会士,2012年当选美国数学会会士,2014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与巴
西科学院通讯院士,2015年当选中国数学会理事长,2016年当选中国科协副主席。袁亚
湘院士多年来一直积极参与我国工业与应用数学领域的活动,发挥了巨大作用。他曾担
任国际运筹联盟副主席,亚太运筹学会主席,中国运筹学会理事长,中国工业与应用数
学学会第三、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第8届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大会程序委员会委员等。

====================================================================================

林群院士和周向宇院士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来源: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5月16日科技部发布了《关于全国创新争先奖拟推荐对象的公示》名单,其中我院的林群
院士和周向宇院士入选。

林群院士主要从事计算数学研究。二十多年来,林群一直致力于微积分的科普教育工作:
画微积分连环画《画中漫游微积分》;出微积分读物《微分方程与三角测量》《微积分
快餐》《微积分减肥快跑》;办微积分普及讲座;开微积分博客……大家都亲切地称他
为“微积分爷爷”。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林群院士,但微积分对于许多人来说依然像座大
山,这也让林群院士不断思考向大众宣传微积分的方式方法。除用通俗语言或者用小学
学过的知识,一点点去讲述微积分外,他还尝试制作微积分卡片,希望普通人可以像念
《三字经》一样,先背诵下来再慢慢理解。他曾获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9)、
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999)、第十二届华罗庚数学奖、波尔查诺数学科学成就金奖
(2001),并入选2015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和2016年度中国科学十大新闻人物。    

周向宇院士长期从事现代数学的重要前沿领域---多复变与复几何的研究,堪称该领域
的国际领先专家。他证明了扩充未来光管猜想,被认为是“二十世纪下半叶数学发展的
亮点之一”;他与合作者解决了最优L2解析延拓问题,并建立了最优L2延拓定理,作为推
论完整解决了“长期悬而未决的”根本问题, 最优L2延拓问题与Demailly强开性猜想,
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 开辟了该领域新方向。他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8)、
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1998)、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9)、第八届陈省身
数学奖(中国数学会)(2001),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4)。 

全国创新争先奖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共同设立,
表彰奖励在创新争先行动中做出突出成绩的科技工作者和集体。2017年首届全国创新争
先奖表彰范围和名额:先进个人300名,为其颁发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对其中30名做出重
大贡献的科技工作者颁发全国创新争先奖章;先进集体10个,奖励科技工作者团队,颁

发全国创新争先奖牌。  

====================================================================================

第九届组合论国际学术会议在上海交大召开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5月24日上午,第九届组合论国际学术会议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陈瑞球楼100报告厅
开幕。此次国际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主办,旨在交流在组合论与图论
各领域,包括组合计数、组合设计、代数组合论、有限几何、组合矩阵论、组合算法、
图论、编码理论和密码学等方向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成果。共有来自比利时、加拿大、德
国、匈牙利、以色列、意大利、日本、新加坡、韩国、英国、美国、中国以及中国香港
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150多人参加会议。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张晓东教授
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徐学敏代表学校致开幕词。她向与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指出上海
交通大学的名称可诠释为“中西交融,古今贯通”,本次会议的召开将进一步推动我国
与国际组合数学界的联系、合作与交流,将对推动组合数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起到重要
作用。

美国数学会首批会士、国际线性代数协会前主席Richard A. Brualdi教授表示,上海交
通大学组合论国际学术会议的召开给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学家和学者提供了交流学习的机
会,同时对会议组织者的辛劳付出表示了衷心感谢。

比利时弗莱米希科学院院士、国际数学家大会45分钟邀请报告人Joseph Adolphe Thas
教授盛赞了中国学术交流的国际化氛围。Thas教授表示,本次会议将更加加强国际组合
数学界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同时对于组合数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讲席教授Eiichi Bannai表示,在整个中国组合数学蓬勃发
展到今天的过程中,组合论国际学术会议在其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Bannai教授参加
了迄今为止全部九届会议。

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励建书对全体与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数学科
学学院近年来的发展,强调多名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更加活跃的国际化学术交流必将更
好地促进数学科学学院的跨越式发展进程。

开幕式后,美国数学会首批会士、国际线性代数协会前主席Richard A. Brualdi教授和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邢朝平教授分别做50分钟主题报告。

此次上海组合论国际学术会议于5月24日至28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共有14个大会邀
请报告,40个分组报告。

据悉,“组合论国际学术会议”自1993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第一届以来,已成功举办
八届,历时24年。此次会议的学术水平与组织工作受到与会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评价,将

会很好地促进我国组合数学各领域研究的发展以及中青年研究人才的培养。

====================================================================================

第五届数学、计算机与生命科学交叉研究青年学者论坛成功举行

来源: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

2017年5月20日-21日,第五届“数学、计算机与生命科学交叉研究”青年学者论坛在北
京成功召开。该论坛由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张世华副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王秀杰研究员共同发起和组织,论坛的指导委员会包括陈润生
院士、郭雷院士和马志明院士等领域内资深专家。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的多名会
员参与组织了本次会议,来自国内外150余家科研院所与高校的500余名专家学者和研究
生出席了会议。

中国科学院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副主任闫桂英研究员、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主任李亦
学研究员等邀请嘉宾出席了开幕式。张世华副研究员主持了开幕式,闫桂英研究员、王
秀杰研究员分别致辞,并对论坛和与会的青年研究学者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19位科学家分别作了学术报告,主题涵盖了结构生物学、三代测
序数据分析与应用、进化生物学、表观基因组学、脑网络组学、蛋白质组学、计算生物
学、生物统计学、医学信息学等研究领域。19位报告精彩纷呈、高潮迭起。李亦学研究
员关于藏獒适应缺氧环境的报告,通过比较茶马古道上多个犬种的基因组,发现藏獒的
缺氧适应能力源于青藏高原灰狼的基因渗入,引起了与会者广泛的兴趣;王艳丽研究员
关于CRISPR/Cas系统的报告,通过对蛋白复合物的结构解析,详细阐释了两类CRISPR系
统的分子作用机理;蒋田仔研究员主讲的关于脑网络组图谱的研究报告,展示了全新的
脑网络组图谱及其在脑认知和脑疾病研究中的应用,令与会者赞叹不已;爱荷华大学的
区健辉副教授结合三代测序数据与二代测序数据的优点,开发了新的等位基因分析算法,
展示了结合二、三代测序技术后所凸显的独特优势;汪迎春研究员关于蓝藻蛋白质组的
报告,展示了50%以上的蓝藻编码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等等。此外,十位向论坛提交墙报
的学生作者也被邀请在论坛上进行了简短的墙报陈述,学生们表示这种形式为他们提供
了十分难得的锻炼机会,提升了学生们的学术交流能力。

论坛第二天下午的“大数据时代的生物学研究” 专题讨论将本次论坛推向又一个高潮。
本次会议特邀李亦学研究员、圣犹大儿童研究医院的张晖副教授、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
执行副院长刘心就大数据时代下的生物学研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生物技术人员的流
动对研究带来的问题和解决之道、生物技术的创新与生物数据的管理等方面的热点问题
进行了问答互动。与会人员纷纷表示,论坛为从事生物信息学、计算生物学的青年学者
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报告和专题讨论均使大家受益匪浅。

本次论坛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与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中国科
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运筹学会、中国细胞学会功能基因组信息学与系统
生物学分会、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的支持和多家科技公司、杂志社的赞助。

====================================================================================

第十一届全国数学规划学术会议在桂林召开

发件人:中国运筹学会

5月11日至15日,“第十一届全国数学规划学术会议”在广西桂林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
运筹学会数学规划分会主办,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承办。来自美国、英国、香港等国家和地
区,以及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全国193所高校
和研究机构的600多名代表参加了此次学术盛会。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欧阳缮教授,
中国运筹学会数学规划分会名誉理事长韩继业教授,中国运筹学会理事长胡旭东教授,美
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堵丁柱教授,中国运筹学会副理事长、数学规划分会前理事长
修乃华教授,中国运筹学会数学规划分会理事长戴彧虹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我校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院长朱志斌教授主持。

欧阳缮副校长在会上致辞。他从历史沿革、师资队伍、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介绍了
我校的情况。他指出,这次会议是一次高水平的学术会议,本次会议由我校承办,既是对
我校建设发展的肯定,也是我校进一步加快学科建设、提升办学水平的一次很好的学习机
会。

此次大会特别邀请了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堵丁柱教授、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徐慧福
教授、南京师范大学韩德仁教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邹晖教授、中南大学陈建二
教授、美国休斯顿大学彭积明教授、北京大学文再文教授在大会上作主题报告;邀请了12
位国内知名学者专家分别作了连续与离散优化青年专题邀请报告;组织了14个数学规划热
点领域专题报告。为推动统计优化和随机规划的迅速发展,会议组织了由美国明尼苏达大
学双城分校邹晖教授与北京交通大学孔令臣教授主讲的统计优化,以及由英国南安普顿大
学徐慧福教授主讲的随机规划短期课程,参加课程的学员达270余名。

本次学术会议主题是交流最优化理论、算法及其应用的最新成果。议题包括线性与非线性
规划、锥优化、全局优化、变分不等式与互补、组合优化、整数规划、网络优化、博弈论、
向量与集值优化、非光滑优化、动态规划、不确定性优化、金融优化、通信中的优化、
管理中的优化、统计中的优化、工程中的优化等。来自国内外一百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
和与会代表189人分别在十个分会场作了专题与分组学术报告,在数学规划各分支的理论、
方法、应用和教学等领域进行了广泛深入地学术交流。

会议历时五天,于5月15日上午顺利闭幕。

====================================================================================

白春礼:大数据将为“天眼”探索宇宙起源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来源:光明科技

通过对这些海量科学数据的处理分析,将可以搜索到星际信号,为探索宇宙起源提供更加
准确的依据。”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26日说。

白春礼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的2017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开幕式上演讲时说,FAST中
文全称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建在离贵阳150公里的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面积有
30个足球场大,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

他说,自2016年9月FAST正式运行后,原始数据流量达到每秒3.8GB,未来十年数据存储
需求要接近1亿GB。通过对这些海量科学数据的处理分析,将可能帮助“天眼”搜寻到更
多的奇异天体,探测到更多脉冲星,甚至可以搜索到星际信号,为探索宇宙起源提供更加
准确的依据。

同时,白春礼认为科技创新突破也将为大数据发展打开新的空间。他说,当前人类社会呈
现信息爆炸式增长,围绕海量数据信息处理的需求,存储硬件和软件等能力都面临诸多挑
战。对此,科学家们也在积极探索新材料和新方法。例如,量子计算机成为未来解决海量

数据计算的一条有效途径,而且展现出良好前景。

====================================================================================

中国数学会奇异摄动专业委员会2017年年会暨换届选举会议报道

发件人:"张祥"<xzhang@sjtu.edu.cn>

中国数学会奇异摄动专业委员会2017年年会”全国奇异摄动理论和应用学术研讨会”于2017
年5月12—14日在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举行,会议期间举行了中国数学会奇异摄动专
业委员第二届委员会的换届工作。本次会议经中国数学会奇异摄动专业委员会批准,报送
中国数学会同意备案,由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承办。

本次会议有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上海大学和江苏师范大学等近40多
个单位、100多位代表参加。出席会议的代表有中国数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程晋教授,中国数
学会奇异摄动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张伟江教授,中国数学会奇异摄动专业委员会
顾问委员安徽师范大学莫嘉琪教授、上海大学戴世强教授、江苏师范大学周明儒教授,华
东师范大学徐钧涛教授等。

开幕式上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肖冬梅教授致欢迎辞并介绍了上海交通大
学数学科学学院的发展情况,张伟江教授对学科的发展和研究理念给以阐述和展望,周明
儒教授回顾了学会和学科发展的历程,并提出了期望。中国数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复旦大学
程晋教授代表中国数学会出席了会议的开幕式和专业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并致辞。程
晋教授对奇异摄动专业委员会的工作给以了肯定,并强调利用奇异摄动专业学科特点进行
学科交叉和应用的研究。

会议报告内容涉及奇异摄动几何理论、奇异摄动渐近理论、奇异摄动的优化控制、奇异摄
动系统的多尺度算法与动力学分析、以及奇异摄动理论在物理和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奇异
摄动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产生了第三届专业委员会领导集体: 主任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
张祥,常务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倪明康教授、副主任有江苏师范大学杜增吉教授、湘潭大
学肖爱国教授、上海大学侯磊教授、湖州学院韩祥临教授。

会议期间,学会部分领导专程看望了为中国奇异摄动理论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华东师范大
学林武忠教授。

本次会议得到中国数学会、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和奇异摄动专业委员会的资金资助。
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为本次会议筹备和召开作了精心组织和周到安排,使得会议取
得圆满成功。在此向会议组织委员会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各位老前辈给予会议的大力支

持深表敬意。

====================================================================================

2017年偏微分方程数值方法与理论暑期学校通知, 广东-广州, 2017年7月31日- 8月16日

发件人:Liuqiang Zhong <zhong@scnu.edu.cn>

“偏微分方程数值方法与理论暑期学校”由国内二十二所高校和研究所共同发起,其宗旨是通过开设暑期课程、
专题讲座和举办前沿学术研讨会,探索青年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国内建设和培养研究视野宽、创新意识强、
数学基础深厚、计算能力坚实、有国际影响力的计算数学与应用数学人才队伍做贡献,从而推动和促进国内
及国际上偏微分方程数值方法与理论的发展。

“2017年偏微分方程数值方法与理论暑期学校”由华南师范大学主办,其他二十一所高校和研究所协办。本次
暑期学校将于7月31日至8月16日开设两门暑期课程和五个专题讲座,于8月13日至8月16日举办学术前沿讨论
会,其中学术前沿研讨会8月13日注册,8月17日离会。

本次暑期学校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主办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

二、协办单位(按拼音排序)

北京大学、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北京科学与工程计算研究院、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电子科技
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同济大学、
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湘潭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
科学研究院、中山大学

三、学术委员会(按拼音排序)

陈志明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凤小兵    美国田纳西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黄云清    湘潭大学
江  松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许进超(主席)  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北京大学
许跃生    中山大学
邹  军    香港中文大学、武汉大学

四、组织委员会

主席团成员(按拼音排序)
陈  龙    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北京科学与工程计算研究院
陈艳萍  华南师范大学
胡  俊   北京大学                
黎  稳   华南师范大学 
委员(按拼音排序)
陈金如  南京师范大学
程晓良  浙江大学
段火元  武汉大学 
韩渭敏  美国爱荷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黄建国  上海交通大学 
        李永海  吉林大学
芮洪兴  山东大学
武海军  南京大学
谢小平  四川大学
谢资清  湖南师范大学
徐立伟  电子科技大学
徐  岩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许学军  同济大学
张智明  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美国韦恩州立大学
钟柳强  华南师范大学

五、课程及专题讲座

暑期课程
1、偏微分方程数值方法  应隆安教授(北京大学)
2、非线性问题数值方法  凤小兵教授(美国田纳西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专题讲座
1、多重随机算法  陈龙教授(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北京科学与工程计算研究院)
2、电磁场数值方法  陈志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3、分数阶微分方程数值方法  王宏教授(美国南卡罗莱大学)
4、深度网络算法  许进超教授(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北京大学)
5、Introduction to Gaussian processes   George Em Karniadakis教授(美国布朗大学)

六、招生对象

青年教师及研究生,共招收学员120名

七、学员待遇

为学员免费提供相关的课程资料及活动期间的当地食宿,其他所有费用自理

八、联系人

钟老师   电话:020-85211342     邮箱:zhong@scnu.edu.cn
张老师   电话:010-62759857     邮箱:zhxy@math.pku.edu.cn

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2017年5月18日

====================================================================================

2017年北京大学偏微分方程数值方法暑期活动通知

发件人:cmal@math.pku.edu.cn

我们拟于2017年7月24-28日在北京大学举办“第五届偏微分方程数值方法暑期活动”。此次活动的宗旨是给
相关研究领域的青年学者提供了解和学习该领域的前沿进展、展示研究成果、自由讨论和相互学习交流的
机会,并促进他们进一步拓宽研究视野、加强创新意识、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从而探讨青年人才特别是研
究生培养的新模式。

本次暑期活动邀请了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北京大学许进超教授开设一门“代数方程与优化问题的快速算法”课
程,同时还邀请了二十多位相关研究领域的优秀青年学者参加活动并作学术报告。

活动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

二、资助单位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三、组织委员会

许进超(主席)  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北京大学
陈  龙       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北京科学与工程计算研究院
胡  俊       北京大学
张晨松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四、招生对象及人数

青年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共40人

五、学员待遇

活动不收注册费,并免费提供课程相关资料,其他所有费用自理

六、住宿安排

活动为非北京学员统一安排住宿,费用自理(确有困难者可提出书面申请,主办方将酌情资助其住宿费)

七、报名方式

报名材料:申请表、个人简历、导师推荐信及其他证明材料
报名方式:请通过以下三种方式之一提交报名材料
1、下载并填写申请表,将填好的申请表及其他报名材料一起发送至联系人邮箱。
申请表下载地址:http://www.math.pku.edu.cn/xw/tzgg/35706.htm
2、通过报名链接提交报名材料:https://www.sojump.hk/jq/13250567.aspx
3、扫描右侧二维码进入报名页面提交报名材料:

报名截止时间:2017年6月30日
录取结果通知:7月14日前以邮件形式通知被录取学员

八、联系人

张老师
电话: 010-62759857
Email: zhxy@math.pku.edu.cn

====================================================================================

周炜良与同济

发件人:zhaoying@tongji.edu.cn

摘要

周炜良(Wei-Liang Chow,1911—1995),二十世纪代数几何学领域的主要人物,世界数学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
华裔数学家之一,以周炜良名字命名的数学名词见于许多代数几何学的专著、教材及数学辞典。周炜良先生曾先
后在南京中央大学、同济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巴尔迪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从事研究与教学,本文简要介
绍他一生的主要事迹,重点记述他在同济大学数学系的教学与生活经历。

早年经历

周炜良1911年10月1日出生于上海的一个殷实的书香门第。其曾祖父周馥曾历任山东巡抚、两江、两广总督,一
度名震江南;其祖父周学海36岁得中进士,补扬州府同知,为官期间好读医书,终成一代名医;其父周达为我国
现代数学家、社会活动家、资本家和邮学家,曾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数学学术团体“知新算会”。

周炜良为周达的幼子,在家中排行第三。由于家庭财力丰厚,周炜良自幼便在家中接受科学文化教育,又因周炜良
天资聪颖,很快就习得了中国语言历史文化,同时因为受到其父亲的影响,周炜良对数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十七岁那年,周炜良踏上了赴美留学之路,曾在肯塔基州的阿斯伯里学院和肯塔基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和许多科学
家相似的是,周炜良很快便发现自己在数学上似乎更有天赋。于是在1929年,周炜良进入芝加哥大学选修数学课程,
并在该校先后取得学士与硕士学位。

为了追逐心中燃起的对数学的热爱之火,年轻的周炜良在硕士毕业后第二年远赴欧洲,来到被誉为当时世界上最大
的数学研究中心的德国哥廷根继续数学研究。然而因为种种政治事件的影响以及哥廷根的衰落,周炜良来到新兴数
学中心汉堡向阿廷教授请教学习,并在这里认识了自己的一生至交陈省身先生与未来的人生伴侣维克多(Margot Victor)。

邂逅同济

1936年七月,周炜良与维克多结为夫妇。在外求学多年的周炜良在莱比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便与新婚妻子一道回到
了中国,开始在中央大学担任数学教授。

然而在周炜良回国后不到一年的时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了,中国自此进入了全面抗战的局面。迫于国家形势,
周炜良不得不回到上海。可此时的上海也早已不同往日的十里洋场,处处充满了血腥与恐怖,对于周炜良来说,只有
赋闲在家才是最正确却又最无奈的选择。

与此同时,在中国上海,有一所学校也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这所学校即是同济大学。1937年,同济大学在原
有的医学院、工学院和同济大学附设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的基础上又先后增设了文、理等学院,从而成为了一所多学科
的综合大学。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效仿美国的大学制度,以在每个省设立一所综合国立大学为目标。国立同济大学是
民国建设国立大学期间最早建立的七所国立大学之一,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早的一批综合性大学。但随着抗战全
面爆发,日军对整个上海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狂轰乱炸,美丽的同济校园在侵略者的轰炸中仅剩残垣断壁。

为求“一张平静的书桌”,同济大学于1937年开始内迁办学。经过三年流离、六次搬迁,先后辗转浙、赣、桂、滇等地,
直至1940年落脚四川宜宾的李庄古镇。师生们教学不辍,坚持文化抗战,并于1945年将原数理系分开成立了数学系与
物理系。此时仍处于上海的周炜良因为连年的战事不得不逐渐停止数学研究工作,又因为岳父母受到迫害流亡上海且
家中还有两个孩子需要供养,周炜良开始和家里人一道开始经商维持家里生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周炜良与生俱来的
数学天赋和后天努力得来的数学功底就此消失。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同济大学回迁上海,而正是在这个时候,周炜良与陈省身在上海重逢。后来周炜良曾在他的回
忆文章中写道:“陈省身不仅是我们这一代的领袖数学家,而且还是中国的现代数学之父。”周炜良教授这么说不是没
有缘由的,在时隔将近十年的重逢之后,作为挚友的陈省身不仅询问了周炜良归国以后的情况,而且为周炜良因形势
所迫放弃了数学研究而深表惋惜,并且鼓励他再次投身到数学研究中去。

此时周炜良面临一个关键性的选择,也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抉择:是否应该停掉生意,回到数学中去?当时周炜良的
生意已做得不错,且年已35岁,取得博士学位也已经10年,在那之后几乎没有做过任何学问。重回数学是否太晚?经
济问题又如何解决?这对于他来说无疑是在冒一次巨大的风险。

正当周炜良陷入人生中最矛盾的时候,同济大学数学系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也许正是这一封1946年7月29日的薄薄的
聘用函无异于一颗定心丸,让周炜良毅然决定弃商从数,全身心投入到数学研究中来。

来到同济后,在完成日常教学与校务工作之外,周炜良对陈省身留下的许多战时发表的论文,特别是对扎里斯基
(O.Zariski)和韦伊(A.Weil)的论文预引本进行了深入的阅读分析,不断学习在过去十年里数学界的最新成果,美
丽而宁静的同济校园让他再次感受到了科学进步的力量,新生的同济数学系让他再次聆听到了数学强有力的心跳,这
一切为周炜良重返数学界打下了坚实基础。

不凡成就

陈省身在同周炜良告别之后,写信给普林斯顿的莱夫谢茨(S.Lefschetz)作了推荐,于是在1947年3月,应普林斯顿高
等研究院之邀,周炜良结束了在同济大学的任教之后重返美国从事数学研究工作。继而在1948年秋受聘于霍普金斯大
学,并从1955年开始担任了十多年的系主任之职,负责霍普金斯出版的美国最悠久的数学刊物——《美国数学杂志》,
同时创建了霍普金斯代数几何学派。

周炜良的专业是代数几何,但作为一名数学家,他涉猎广泛、创见颇多,在数学的诸多领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1.相交理论(intersection theory)是代数几何中一个基本问题,周环(Chow ring)有很多优点,并被广泛应用。
2.周配型(associated forms)很好地描述了射影空间代数簇的模空间,相当漂亮地解决了一个重要问题。
3.他的阐明射影空间上的紧解析族是代数簇的周炜良定理(Chow's theorem)相当有名,它揭示了代数几何与代数数
论彼此之间的类似之处。
4.在推广热力学卡拉西奥多里结果的基础上,他建立了一条微分系统的可达性定理,这一定理在控制论中具有重要作
  用。
5.他有一篇鲜为人知的关于齐次空间的论文,通过精巧的计算对所谓矩阵摄影几何给出了一个漂亮地处理,他的论述
还可以推广到一般的情况。

结语

周炜良教授虽然只在同济任教一年,但正是这一年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为他日后勇攀代数几何高峰开辟了道路。周炜良
教授的一生是传奇的,就如陈省身教授说的那样:“炜良是国际上领袖的代数几何学家,他的工作,有基本性的,亦有
发现性的,都极富创见。中国近代的数学家,如论创造工作,无人能出其右。”

参考文献:

[1]王辉. 周炜良:一位极富创见且涉猎广泛的数学家[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02:80-87.

[2]陈省身,王辉. 周炜良(1911—1995)[J]. 高等数学研究,2001,03:2-3.

[3]张宪华. 皖籍数学家周炜良[J]. 大学数学,2006,06:165-166.

[4]邓诗涛,李乔. 关于代数齐性空间的仿射几何[J]. 数学学报,1965,05:651-663.

[5]李乔. 关于代数簇上循环特定化的周炜良理论和Shimura理论[J].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65,01:39-42.

[6]宋路霞. 周馥家族  百年轶事(下)[J]. 档案与史学,2002,05:54-63.

[7]宋路霞. 周馥家族百年轶事(下)[J]. 江淮文史,2003,03:133-154.

===================================================================================

会议信息:Multiscale Methods and Large-scale Scientific Computing,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China,August 16-18, 2017.

发件人:Eric Chung <tschung@math.cuhk.edu.hk>

A 3-day workshop on "Multiscale Methods and Large-scale Scientific Computing” will be held in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China on August 16-18, 2017

The aim of the workshop is to gather researchers working on multiscale methods and computation, review recent
advances in the field and provide a forum for joint collaborations.

Confirmed invited speakers are:

Xiaochuan Cai, University of Colorado, USA
Victor Calo, Curtin University, Australia
Liqun Cao,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China
Eric Chung,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hina
Huoyuan Duan, Wuhan University, China
Yalchin Efendiev, Texas A&M University, USA
Viet Ha Hoang,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Lijian Jiang, Hunan University, China
George Em Karniadakis, Brown University, USA
Hyea Hyun Kim, Kyung Hee University, Korea
Ping Lin,University of Dundee,UK
Alexei Lozinski, University of Franche-Comté, France
Pingbing Ming,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China
Daniel Peterseim, University of Augsburg, Germany 
Dongwoo Sheen,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Korea
Huazhong Tang, Peking University and Xiangtan University, China
Qi Wang, Beijing Computational Science Research Center, China
Xiaoping Wang,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Yuhe Wang, Texas A&M University at Qatar, Qatar
Mary Wheeler,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USA
Haijun Wu, Nanjing University, China
Ziqing Xi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ina
Jinchao Xu, Pennsylvania State Unversity, USA 
Zhijian Yang, Wuhan University, China
Jun Yao, Chinese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China
Dongxiao Zhang, Peking University, China
Pingwen Zhang, Peking Unversity, China
Zhen Zhang, South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A 1-day tutorial will also be held on August 15, 2017 for graduate students and junior researchers 
to learn basic numerical multiscale methods.

For more information, see the following website:
http://math.hnu.cn/conference/index.html#

The organizing committee:

Eric Chung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Yalchin Efendiev (Texas A&M University)
Yunqing Huang (Xiangtan University)
Lijian Jiang (Hunan University)
Yueping Jiang (Hunan University) 
Pingwen Zhang (Peking University)

 

------------------------------
End of CAM Digest
本期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