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 Digest, 星期六, 2012年6月9日

Today's Editor:

袁光伟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yuan_guangwei@iapcm.ac.cn

乔中华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
zqiao@polyu.edu.hk
====================================================================================
马克西姆康采维奇荣获2012年度邵逸夫数学科学奖

来源:中国数学会

邵逸夫数学科学奖遴选委员会5月29日宣布2012年度邵逸夫数学科学奖授予
马克西姆·康采维奇(Maxim Kontsevich)以表彰他在代数、几何和数学物
理,特别是形变量子化,Motivic积分和镜像对称等方面的开创性工作。

近年来物理学的某些观念激发了代数和几何的深刻进展。马克西姆·康采维
奇是这些进展的领路人。

海森堡引入量子力学以来,量子化的数学过程,即从古典力学到量子力学的
过程已经成为一个中心研究课题,其中关于泊松流形的形变量子化(某些特
殊情形除外)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康采维奇使用量子场论的思想完美地
解决了这一问题。他发明了一个令人惊奇的全新概念和工具——Motivic积分,
康采维奇和其他数学家使用这一工具解决了代数几何中一些过去无法下手的
问题(多变数的多项式方程组的解的研究)。

弦理论学家发现“镜像对称”以后导致了一系列出人意料的数学预见,它断言
关联到古典力学的辛几何和代数几何这两种明显不同的几何在弦理论中是互
为“镜像” 的。经过数学家们的努力,这些断言逐渐得以证实。现代的镜像
对称是基于一些重要的洞察和进展表述的,其中大多数归功于康采维奇,从
1994年最初提出同调镜像对称猜想开始,他不但重新回顾了最初的构想,而
且对“什么是镜像对称” 这一数学问题给出了更清晰的概念性的回答。

马克西姆·康采维奇1964年生于俄罗斯希姆基,1999年成为法国公民,现为法
国高等科学研究所教授暨安盛研究基金会数学主席,1992年获德国波恩大学博
士学位,1990至1993年,分别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美国哈佛大学及普
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等机构做访问学者,1993至1995年成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
分校教授。他曾获得1997年庞加莱奖、1998年菲尔兹奖及2008年克拉福德奖等
奖项,现为欧洲科学院及法国研究院成员。

====================================================================================
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执委会会议召开

来源: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网站

2012年5月21日,中科院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简称交叉中心)第一届执行委员会
第二次会议在京召开。交叉中心第一届执行委员会成员、科学院相关局领导、数学院领导
及各研究专题负责人等30余人出席了会议。

此次会议目的是:总结交叉中心运行一年多来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部署交叉中心未来一年的工作计划;完善、修改交叉中心的运行机制与管理办法。交叉中心
主任郭雷院士、副主任王跃飞研究员和陈志明研究员分别主持了会议。中科院基础局王永祥
处长、数学院学术院长席南华院士应邀出席会议并致辞。

会议期间,交叉中心副主任高小山研究员汇报了2011年交叉中心总体情况,六个交叉
研究部主任分别对各自研究部的2011年工作总结与2012年工作计划进行了汇报,六个专题
负责人也对他们的工作总结与工作计划进行了报告。汇报结束后,针对交叉中心的科研活动、
日常运行、人才机制、经费管理、ICIAM2015世界大会筹备等议题,执委会成员展开了
认真讨论,形成了指导性意见,并对交叉中心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部署。

====================================================================================
ITER计划专项2012国内研究项目启动实施

来源:科技部

近日,科技部基础司在四川绵阳组织召开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专项2012年
国内研究项目启动会,正式启动“聚变堆燃烧等离子体诊断关键技术研究”等6个项目。
来自项目依托部门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的代表和项目承担
单位代表、各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及专家4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上宣读了ITER计划
专项2012年国内研究项目立项通知,并为6位项目负责人颁发了聘书。

会议特别邀请了国家磁约束核聚变专家委员会两位召集人、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李建刚所长和中国核工业集团西南物理研究院刘永院长分别介绍了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
“东方超环”和“中国环流器二号”装置的最新物理实验成果和下一步工作设想。

ITER计划专项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具有明确国家目标、针对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科学发展
和技术进步、具有全局性和带动性的研究发展计划专项,旨在依托已有大中型聚变能实验
装置,推进国内聚变能研究基地建设,全面深入参与ITER装置建造和实验开发利用,提高
磁约束核聚变反应堆关键技术开发和关键部件制造能力,大力提升我国核聚变能发展的自主
创新能力,培养并形成一支稳定的高水平核聚变能研究开发和工程建设队伍。

====================================================================================
《自然》报告:中国高质量论文数量持续上升

作者:黄
来源:新华网


著名的英国学术期刊《自然》5月23日发布报告说,中国的高质量科研论文数量近年来
上升势头强劲,目前位居全球第四。据该报告作者预计,到2014年,中国的这一排名
有望超过英国和德国,仅次于美国。

这份报告当天以《自然》副刊的形式发布。《自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科研学术期刊之一,
是自然出版集团的旗舰刊物。这份报告统计了《自然》及其系列刊物中由中国研究人员发表
或参与发表的论文比例,结果显示在2011年为6.6%,高于2010年的5.3%,维持了近些年
来的持续上升势头。

该报告还调查了全球范围的论文数据,结果显示在那些引用次数排名最靠前的高质量科研
论文中,由中国研究人员发表或参与发表的论文比例在2011年达到11.3%,该比例在
2001年时为1.85%。与此同时,在全球高质量科研论文中,美国所占比例在2001年为64.3%,
在2011年为50.7%。

这份报告还显示,在中国的高质量科研论文中,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研究者的论文所占比例居前。

====================================================================================
博士后制度应摒弃国家统管

作者:昌增益 付新苗
来源:中国科学报

现行政策使不少博士后的主要动机成为了借两年时间“混”一个新的“文凭”,从而导致
博士后混日子的不少,而真正热心科研工作的不多,这是目前许多一流高校及其他科研单位
博士后的常见状况。

博士后训练是博士生在获得学位之后,找到正式学术职位之前的一个过渡阶段。一方面,
博士学位获得者可以利用这段时间继续充实提高自己,获取更多的学术研究经验,甚至
涉足新的研究领域,同时也可继续发表学术论文,增加自己的学术资本;另一方面也为
导师提供了一种受过良好科研训练的科研辅助力量。

我国博士后制度始于1985年,运行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不长。该制度建立之初,国家
处于计划经济时代,而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时代,这套制度显得弊端重重,未能发挥其应有
的作用。在国家日益重视科学研究的今天,博士后管理制度亟待进行大幅度的改革,以发挥
博士后的巨大科研潜力,使之成为我国前沿科研的执行主体和领军科研人才的主要后备力量。

取消“博士后证书”制度

自2006年设立的“博士后证书”的管理制度强化了博士后作为一种文凭的倾向以及官僚
机构非理性评价的分量,弱化了学术的含量,不利于调动博士后的积极性。获得这样一个
“文凭”,一般只需花费两年时间,出站要求也比较低,但日后却直接与其工资待遇和
职称挂钩。现行政策使得不少博士后人员的主要动机成为了借两年时间“混”一个新的
“文凭”,从而导致博士后混日子的不少,而真正热心科研工作的不多,这是目前许多
一流高校及其他科研单位博士后的常见状况。另外,在博士后获取这个“文凭”的过程中,
导师的话语权非常有限。这样的管理模式难以调动博士后本人和导师的积极性,最终导致
博士后和导师“双输”的局面。这与博士后在国外被导师视为主要的科研辅助力量形成了
明显的反差。

用人单位应该根据博士后的科研成绩以及导师的评价来对博士后的水平进行客观评定后再
给予相应的待遇和职称。换句话说,用人单位不能只是依据盖了一个公章的“博士后证书”
来评价博士后出站人员的能力。这种简单的将“博士后证书”与包括工资待遇、职称等利益
直接挂钩的现象,在像北大、清华和中国科学院这样的学术单位可能并不多见,但在地方
院校等单位却非常普遍。

与取消博士后证书相关的改革还应包括取消对博士后训练的年限规定。目前规定博士后经过
两年训练必须出站的规定是不符合学术研究规律的。两年的时间,至少对于很多生命科学
专业而言,是难以做出什么出色成果来的,所以大部分出站者都是成果平平。就笔者自己
的实验室而言,在过去的若干年时间里共招收过4位博士后,其中有两位就未能发表任何
科研论文,是典型的“双输”案例。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政府不设年限规定,让博士后和
导师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由单位和导师自主管理

在中国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变革的过程中,减少政府行政审批是一项重要的改革内容。
科研、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管理也应该遵循这个原则,尽量减少政府负责的审批、评定、
颁证等管理环节。博士后是起源于欧美的青年人才培养模式,但这些国家的政府并没有对
博士后进行直接管理,其制度运行效果却很好,这值得我们反思。中国自1985年建立的
政府主导的博士后管理模式可能适应于当时的计划经济时代,在加入WTO已经10年后的
今天,依然坚持政府主导管理就显得落后和不合时宜了,没有与时俱进。但非常遗憾的是,
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最近颁发的“十二五”规划中,依然把坚持政府主导作为基本原则。
这样的规划内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下一些政府主管部门本身可能成为改革的障碍。国家
有关部门需要慎重研究的是,为什么要坚持政府主导管理博士后?如果没有政府管理,
难道博士后的培养质量就会下降吗?毕竟博士后训练只是一个人科研职业的过渡阶段,
不是一种正式教育,所以无需政府进行严密而烦琐的管理。

摒弃政府统管的同时,应该增强单位和导师自主管理的权限。这和经济领域改革中减少
政府干预、增强企业自主权(包括人事自主权)的道理类似。对博士后工作质量的最佳
评判者是其导师。导师应该根据其科研的需要和经费的充裕程度自主招收博士后,也可以
根据博士后的绩效好坏来决定解聘或者续聘博士后。在自主管理的模式下,博士后的待遇、
工作年限、绩效评价完全可以实现市场化管理,从而最大地发挥博士后的潜力,同时强化
导师在博士后管理环节中的积极性,最终达到“双赢”的结局。

提高人员经费是招收优秀博士后的关键

毛泽东曾说过,战争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其次才是武器。科研更是如此,人才是第一要素。
但是,目前中国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中的“重物轻人”的现象还是很严重。尽管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等所管理的基础研究经费近年来有了大幅度提高,但其中人员经费
比例一般都不超过15%。而在美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科研项目中人员经费
的比例一般都超过50%。

人员经费不足大大限制了导师招收优秀博士后的能力。以每年获得100万元科研经费资助
的实验室为例,其人员经费上限只有15万元/年,这其中还需要给大量的博士研究生发放
生活补贴,用于补贴博士后的额度就少得可怜了。在人才全球化的年代,优秀博士毕业生
一般选择去欧美发达国家而非留在国内进行博士后训练,待遇低下是重要原因之一。

在博士后制度改革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应该只是帮助制定供参考的待遇标准范围,具体待遇
由单位和导师根据所聘人员的实际水平、努力程度和课题进展状况等进行灵活掌握。至于
和博士后待遇有关的住房等问题也都应该实行货币化和市场化。要避免目前的博士后和
导师的“双输”现象,就需要进行如下改革:取消“博士后证书”制度,摒弃国家统管,
增强单位和导师的自主权限,增加科研项目中的人员经费比例以提高博士后人员的待遇等。
惟其如此,才能在不久的将来,有更多国内乃至国外的优秀博士毕业生选择在中国进行
博士后训练,并成为中国学术研究的主力军。这毋庸置疑是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经
之路。

====================================================================================
张量谱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举行

作者:杨庆之

5月30日-6月2日,由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数学学院、香港理工大学
应用数学系和北京大学数学学院联合举办的张量谱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
省身楼召开。这次会议吸引了来自美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比利时、意大利、
澳大利亚、中国香港和国内的高校或研究机构的70多位代表参会。南开大学副校长
许京军教授、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所长龙以明院士等应邀出席了开幕式并讲话。

会议学术委员会由著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数学学院张恭庆教授;南开
大学客座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系主任祁力群教授;中科院院士,四川大
学李安民教授,美国芝加哥大学Lek Heng Lim教授和香港浸会大学Micheal Ng教授
组成。42位专家学者就张量特征值理论及应用、相关的优化问题的理论及解法做了
精彩的学术报告。

张量计算或称数值多重线性代数是应用数学的一个新兴领域。2005年,祁力群和林
立行提出了高阶张量特征值的新概念。自那以后,许多学者相继投入到这个领域的
研究中。现在,高阶张量特征值理论己在医疗影像、高阶马尔可夫链、超图谱理论、
多次型正定性、最佳秩一逼近、弹性力学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和代数几何联
系紧密,并和Finsler几何建立了联系。在非负张量特征值方面,已建立了较为丰富
的理论和算法。但还有更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该研讨会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汇集在南开大学,交流彼此的学术成果,探讨研究
过程中的疑难点和进一步需要开展的课题,无疑是十分有意义的。

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
2012年度“北京大学应用数学暑期学校”增课信息

发件人:yyliu@pku.edu.cn

在北京大学举办的第十一届“北京大学应用数学暑期学校”,在原有的5门课程基础上,又新增加
了一门课程。 欢迎感兴趣的老师和同学报名参加。

课程信息如下:

课程名称:Finite Element Exterior Calculus and related topics.

主讲教授:Professor Ragnar Winther(University of Oslo, Norway)

上课地点:北京大学国际数学研究中心,镜春园82号院甲乙丙楼82J04教室
上课时间:2012.08.20(星期一)---2012.08.24(星期五) 9:30--11:30(am)

报名及录取:
需通过邮寄形式提交报名表及专家推荐表(登陆http://www.math.pku.edu.cn/amel/ —
暑期学校 下载),
截止日期为2012年6月15日,以当地邮戳为准。

联系方式:
邮寄地址: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邮 编:100871
联 系 人:刘艳云
Email:yyliu@pku.edu.cn
联系电话:010-62759536

更多课程信息请登录:http://www.math.pku.edu.cn/amel/

====================================================================================
会议纪要:The 8th China-Norway-Sweden workshop on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发件人:Weibing Deng

第八届中国-挪威-瑞典计算数学交流会于2012年5月28-30日在南京大学顺利召开。会议由
南京大学数学系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研究所联合承办,并得到了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
实验室和南京大学数学所的资助。
中国-挪威-瑞典计算数学交流会由石钟慈院士和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Vidar Thomee教授、
Bjorn Engquist教授等人发起,目的是使三国优秀的计算数学学者交流各自的研究成果,
促进彼此间的联系和合作。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轮流在三国举行,至今已举办了八届。
本次会议与会代表15名,其中中国代表7名,瑞典代表5名,挪威代表3名。会议共安排了
15个40分钟报告。会上,三国的学者分别报告了各自最新的研究成果。报告吸引了不少
青年教师和研究生。 参加报告会的学者一致认为此次会议的报告代表了很高的学术水平。
此次会议还确定下一届交流会将于2014年在瑞典举行。


====================================================================================
会议信息:第八届全国有限元会议(第二轮通知)

发件人: 段火元

http://www.math.nankai.edu.cn/conference/fem8/index.htm

“第八届全国有限元会议”将于2012年9月24—27日在天津市南开大学召开。
本次会议将以有限元理论及其应用为主题,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和讨论,旨在提高国内有限元
方法方面的整体学术研究水平。现将有关会议事宜通知如下:

一. 本次会议由中国计算数学学会主办,南开大学承办。

二. 会议论文将择优在国际知名SCI、EI期刊《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的一期正式发表。

三. 会议时间及地点:

1. 2012年9月23日报到,地点: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
2. 2012年9月24—27日会议,会议报告地点: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

四.邀请报告人:

陈传淼,湖南师范大学
段火元,南开大学
胡 俊,北京大学
黄建国,上海交通大学
李永海,吉林大学
毛士鹏,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聂玉峰,西北工业大学
谢和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谢小平,四川大学
邹青松,中山大学

五.征稿范围:有限元方法的理论、应用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

六. 征稿要求:请提交一页A4纸的论文摘要(注明作者、作者单位、联系方式、EMAIL地址),
电子投稿(PDF, PS, DVI, Latex or word file)。

七.会议回执下载 点此下载 或登录会议网站在注册栏里下载会议回执。

八. 论文摘要和会议回执联系人:

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段火元教授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4号,邮编 300071
E-mail: hyduan@nankai.edu.cn
电话:15522468641

九. 重要日期:为了便于妥善安排代表们的食宿和会议报告,有意参加会议者请务必于
2012年9月1日之前返回参会回执,会议报名和提交论文摘要截止日期也是2012年9月1日。

十. 会务费用:代表800元/人,学生400元/人。

会议组织委员会
2012年5月29日

====================================================================================
会议信息: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Physics (ICCP8), 7-11 January, 2013, Hong Kong

发件人:zeng@hkbu.edu.hk

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Physics (ICCP8) will be held
in Hong Kong on 7-11 January, 2013. It is organized by the Institute of Applied
Physics and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IAPCM) and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The conference aims to bring together researchers, scientists, engineers, and
students to exchange and stimulate ideas from different disciplines, to discuss
the practical challenges encountered and the solutions adopted, and to learn about
the recent developments in frontiers of theory and numerical methods in computational
physics.


Conference Website: http://www.math.hkbu.edu.hk/ICCP8/

Scientific Committee:

Xiantu He (Chair), Institute of Applied Physics and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China
Remi Abgrall, Universite Bordeaux France
Shiyi Chen, Peking University, China
Weinan E, Peking University and Princeton University
James Glimm, Stony Brook, SUNY
Dieter W. Heermann, Institut fur Theoretische Physik, Germany
Peter Jimack, University of Leeds, UK
Choy Heng La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Yong-Joo Rhee, Korea Atomic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Jin Shi,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USA
Chi-Wang Shu, Brown University, USA
Hideaki Takabe, Institute of Laser Engineering Osaka University, Japan
Tao Tang,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Michel A. Van Hove,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Jaw-Yen Yang,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Pingwen Zhang, Peking University, China
ShaoPing Zhu, Institute of Applied Physics and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China (TBC)

Organizing Committee:

Song Jiang, Institute of Applied Physics and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China
Zhonghua Qiao,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Tao Tang,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Michel Van Hove,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Kun Xu,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ieyong Zeng,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Pleanray Speakers (tentative list):

Kazuo Aoki, Kyoto University, Japan
Stefano Atzeni, Universita di Roma ‘La Sapienza’ and INFM, Italy
Gang Bao, Zhejiang University, China and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USA
Yuan Ping Feng,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Leonardo Golubovic,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USA
Klaus Hermann, Fritz Haber Institute of the Max Planck Society, Germany
Dieter H. H. Hoffmann, Technical University Darmstadt, Germany
Masahiro Hoshino, Unversity of Tokyo, Japan
Michel A. Van Hove,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contact Dr. Tieyong Zeng at zeng@hkbu.edu.hk.

====================================================================================
会议信息:Group Actions and Applications in Geometry, Topology and Analysis,
July 21-29, 2012, Kunming, Yunnan, China

发件人: Lizhen Ji

The Conference on Group Actions and Applications in Geometry, Topology and
Analysis (GAAGTA) will be held on July 21-29, 2012 in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nnan, China.

Groups are basic objects and have played a fundamental role in mathematics
and sciences. They are the mathematics underlying the symmetry phenomenon
in many different contexts. The importance of groups comes from their actions
on suitable spaces or structures. The purpose of thi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s to bring experts from different areas of mathematics where group actions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We hope and expect that this will be an exciting
conference and that it will provide a good opportunity to interact with fellow
users of groups and to develop potential cooperation and interchange between
different subjects.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see the website of the conference

http://cem.kmust.edu.cn/html/conf/GAAGTA/index/.

====================================================================================
期刊内容: Commun. Comput. Phys. Vol. 12 No. 1 (2012)

发件人: CiCP

Communications in Computational Physics (CiCP)
Free downlable -- Volume 12, Number 1, 2012
http://www.global-sci.com/issue/contents/12/issue1.html

Articles in the Issue:

Regular Articles:

Thibault Pringuey and R. Stewart Cant
High order schemes on three-dimensional general polyhedral
meshes - Application to the level set method.
Commun. Comput. Phys., 12 (2012), pp. 1-41.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12_1.pdf

A. Zarghami, M. J. Maghrebi, J. Ghasemi and S. Ubertini
Lattice Boltzmann finite volume formulation with improved stability.
Commun. Comput. Phys., 12 (2012), pp. 42-64.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12_42.pdf

Philipp Neumann, Hans-Joachim Bungartz, Miriam Mehl,
Tobias Neckel and Tobias Weinzierl
A coupled approach for fluid dynamic problems using the PDE framework Peano.
Commun. Comput. Phys., 12 (2012), pp. 65-84.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12_65.pdf

Riccardo Adami and Claudia Negulescu
A numerical study of quantum decoherence.
Commun. Comput. Phys., 12 (2012), pp. 85-108.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12_85.pdf

Gabriel N. Gatica, Antonio Márquez and Manuel A. Sánchez
Pseudostress-based mixed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or the Stokes problem
in RN with Dirichlet boundary conditions. I: a priori error analysis.
Commun. Comput. Phys., 12 (2012), pp. 109-134.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12_109.pdf

Linda Hung, Chen Huang and Emily A. Carter
Preconditioners and electron density optimization in orbital-fre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ommun. Comput. Phys., 12 (2012), pp. 135-161.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12_135.pdf

V. A. Titarev
Efficient deterministic modelling of three-dimensional rarefied gas flows.
Commun. Comput. Phys., 12 (2012), pp. 162-192.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12_162.pdf

N. Anders Petersson and Bj?rn Sj?green
Stable and efficient modeling of anelastic attenuation in seismic wave propagation.
Commun. Comput. Phys., 12 (2012), pp. 193-225.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12_193.pdf

Degang Zhao, Jingfang Huang and Yang Xiang
Fast multipole accelerated boundary integral equation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stress field associated with dislocations in a finite medium.
Commun. Comput. Phys., 12 (2012), pp. 226-246.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12_226.pdf

Ravi Kannan and Zhijian Wang
Improving the high order spectral volume formulation using a diffusion regulator.
Commun. Comput. Phys., 12 (2012), pp. 247-260.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12_247.pdf

Lavdie Rada and Ke Chen
A new variational model with dual level set functions for selective segmentation.
Commun. Comput. Phys., 12 (2012), pp. 261-283.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12_261.pdf

Laiping Zhang, Wei Liu, Lixin He and Xiaogang Deng
A class of hybrid DG/FV methods for conservation laws III: two-dimensional
Euler equations.
Commun. Comput. Phys., 12 (2012), pp. 284-314.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12_284.pdf

Lizhen Chen, Jie Shen and Chuanju Xu
A unstructured nodal spectral-element method for th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Commun. Comput. Phys., 12 (2012), pp. 315-336.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12_315.pdf

====================================================================================
期刊内容: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 Vol.55, No.6/ 2012

发件人: "Chai Zhao"

(Formerly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A: Mathematics)
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1674-7283/


In this issue:

A geometr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transition density of a symmetric Levy process
Niels Jacob, Victorya Knopova, Sandra Landwehr & Rene L. Schilling
Sci. China Math., 55(6), 2012, pp. 1099-1126.

Correcting for biases in affected sib-pair linkage analysis caused by uncertainty
in sibling relationship
Min Yuan, WenQuan Cui & YaNing Yang
Sci. China Math., 55(6), 2012, pp. 1127-1135.

On enumeration of polynomial equivalence classes
TianZe Wang & DongDai Lin
Sci. China Math., 55(6), 2012, pp. 1137-1152.

Hochschild cohomology of Beilinson algebra of exterior algebra
YunGe Xu, Chao Zhang, XiaoJing Ma & QingFeng Hu
Sci. China Math., 55(6), 2012, pp. 1153-1170.

Cluster tilting for tilted algebras
XiaoJin Zhang
Sci. China Math., 55(6), 2012, pp. 1171-1178.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rreducible characters in p-blocks with normal metacyclic
defect groups
Sheng Gao
Sci. China Math., 55(6), 2012, pp. 1179-1188.

Lattices, Diophantine equations and applications to rational surfaces
Mang Xu & JiaJin Zhang
Sci. China Math., 55(6), 2012, pp. 1189-1196.

Laguerre homogeneous surfaces in R^3
TongZhu Li
Sci. China Math., 55(6), 2012, pp. 1197-1214.

Some remarks on Kong-Liu's conjecture on Lorentzian metrics
JinHua Wang
Sci. China Math., 55(6), 2012, pp. 1215-1220.

Volume growth for gradient shrinking solitons of Ricci-harmonic flow
Fei Yang & JingFang Shen
Sci. China Math., 55(6), 2012, pp. 1221-1228.

Spectrality of a class of self-affine measures with decomposable digit sets
JianLin Li
Sci. China Math., 55(6), 2012, pp. 1229-1242.

The convergence rates of Shannon sampling learning algorithms
BaoHuai Sheng
Sci. China Math., 55(6), 2012, pp. 1243-1256.

Random coverings of the circle with i.i.d. centers
JunMin Tang
Sci. China Math., 55(6), 2012, pp. 1257-1268.

The Viro method for construction of Bernstein-Bezier algebraic hypersurface piece
YiSheng Lai, WeiPing Du & RenHong Wang
Sci. China Math., 55(6), 2012, pp. 1269-1279.

A projection method and Kronecker product preconditioner for solving Sylvester
tensor equations
Zhen Chen & LinZhang Lu
Sci. China Math., 55(6), 2012, pp. 1281-1292.

Computing polynomial univariate representations of zero-dimensional ideals by
Grobner basis
XiaoDong Ma, Yao Sun & DingKang Wang
Sci. China Math., 55(6), 2012, pp. 1293-1302.

Split graphs whose half-strong endomorphisms form a monoid
YanFeng Luo, WenTing Zhang, YingYing Qin & HaiLong Hou
Sci. China Math., 55(6), 2012, pp. 1303-1320.

------------------------------
End of CAM Digest

本期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