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 Digest, 星期六, 2010年11月13日

Today's Editor:
 
Xuejun Xu (许学军)
Institute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xxj@lsec.cc.ac.cn

Zhonghua Qiao (乔中华)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zqiao@hkbu.edu.hk

====================================================================================
中国数学会现任理事长马志明院士撰文:华老与中国数学会

来源《科学时报》

今年是华罗庚先生百年诞辰。我们深切缅怀华老为中国数学发展和中国数学会的建设所作出的巨大
贡献,更要进一步发扬华老所倡导的严谨治学、刻苦钻研等优良学风,进一步团结全国数学界,实
现华老的遗愿,早日把中国建设为数学强国。

上世纪50年代早期一直到80年代初,华老在中国数学界无论是科研、教育还是人才培养方面都可谓
是领军人物。这期间,华罗庚先生担任中国数学会的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理事长(1951~1983),
长达30余年。在全国众多学会中,中国数学会一直是学术氛围相对浓厚、学风相对严谨的一个学会,
这与华老在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对中国数学会的建设与指导是分不开的。

1951年8月15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数学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华罗庚当选理事长。这次大会在华
老的领导下作出了一些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决议或建议,如号召广大数学工作者深入研究中国数学
史,发掘祖国的数学宝库,激发广大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发扬祖国数学的优良
传统;要求广大会员重视应用数学,提倡并建议一部分会员到国防、经济、文化建设等领域去工作;
提议组织数学家、物理学家、电子工程师等一起研究电子计算机并培养这方面的专门人才。

数学会于1978年11月在成都举行了第三次代表大会,标志着经过十年动乱之后中国数学开始复苏。
华老自始至终领导了这次会议,针对学术界出现的粗制滥造、争夺名利等学术败坏现象,先后提出了
“早发表,晚评价”以及“努力在我,评价在人”的评价标准,这是对科学发展特别是评价科学工作
价值的客观规律的概括。华老的这些教导,对于国内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良学术风气、浮躁的科研态度、
不恰当的评价体系等,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20世纪60年代初期,北京数学会组织科普活动,组织针对中学生的讲座和数学竞赛,华老非常重视,
欣然出任竞赛委员会主任,对活动如何吸引青年人才加入到数学学科中来以及如何最大程度地展示数学
的魅力都提出了具体的建议。1962年,全国形势好转,华老亲自为参赛学生和老师作了题为《从祖冲之
的圆周率谈起》的报告。“文化大革命”后,华老还亲自主持中学数学竞赛的出题、监考等工作。数
学竞赛活动吸引了一代一代的年轻人投身到数学研究的事业中去。

如今的中国数学会已经发展壮大,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成立地方数学会组织,它们独立
开展各项活动,中国数学会为它们提供协调服务。中国数学会在团结广大数学工作者、促进数学的发展、
繁荣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促进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今天,我们可以高兴地告慰华老,中国的数学已取得很大的进步,在国际数学界有了一定的地位,在
一些研究方向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者居于国际领先地位。我们正在走向世界,中国一定会成为数学
强国。


====================================================================================
第三届数值代数与科学计算国际会议纪要

发件人: "bzz"
主 题: NASC 2010会议纪要

“第三届数值代数与科学计算国际会议 (NASC 2010)”于2010年10月23日-27日在中国科学院数学
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举行。 在会议开幕式上,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洪佳林副院长致欢
迎辞,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研究所石钟慈院士和瑞士苏黎世联邦工学院Martin H. Gutknecht教授
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和清华大学等
单位的多位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会议主席是石钟慈院士和Martin H. Gutknecht教授。 会议邀请了一批国际上著名的数值代数
与科学计算专家作大会报告,其中包括Claude Brezinski(法国Lille大学)、Apostolos
Hadjidimos(希腊 Thessaly大学)、Ken Hayami(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Lev A. Krukier
(俄罗斯南部联邦大学)、 Galina V. Muratova(俄罗斯南部联邦大学)、 James G. Nagy(美国Emory大学)、
Esmond G. Ng(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Alastair Spence(英国Bath大学)、
Daniel B. Szyld(美国Temple大学)、 陈汉夫(香港中文大学)、陈小君(香港理工大学)、
戴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卢琳璋(厦门大学)和吴国宝(香港浸会大学)等。来自澳大利亚、
德国、俄罗斯、法国、韩国、 美国、日本、瑞典、瑞士、希腊和英国,以及中国大陆和香港的
150余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

会议的内容将涉及到数值代数和科学计算的各个方面, 报告均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 重要的理论
意义和很强的应用背景。 会议期间, 还进行了第三届“应用数值代数奖” 论文公开答辩和评奖
工作, 本届得主为同济大学数学系的殷俊锋博士。 “应用数值代数奖”由全国计算数学学会颁发,
旨在奖励中国数值代数和科学计算领域中的年轻学者和研究生已经发表的优秀科研论文, 其奖品
包括奖牌、 奖状和学术参考书。

这次会议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计算物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清华大
学数学科学系等单位的资助。 会议必将对我国数值代数和科学计算学科的发展以及年轻人才的培
养起到很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
汤森路透公布近十年数学领域论文发表前20名国家与地区排名

来源: 中国数学会

中国数学论文总被引次数排名第3位、论文数排名第2位、篇均被引次数未进前20名

检索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
根据各个国家和地区于2000年1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SCI、SSCI收录数学领
域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统计分析出前20名国家和地区排名(共有82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排名)。每个参与
排名的国家和地区在这期间发表的数学论文数超过0.29万篇,排名参照指标为总被引次数(Citations)、
文章数(Papers)和篇均被引次数(Citations Per Paper)。

美国数学领域论文的总被引次数319,787次和论文数68,095篇均排名第1位、篇均被引次数4.70排名
在第4位,中国数学领域论文的总被引次数83,760次排名在第3位、论文数28,389篇排名在第2位、篇均被
引次数2.95未进前20名(第36位),中国台湾地区数学领域论文的总被引次数10,633次排名在第21位、
论文数3,575篇排名在第17位、篇均被引次数2.97未进前20名(第35位)。

====================================================================================
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启动

来源: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日前,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下发了《关于做好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的通知》
(教研司[2010]10号),新一年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正式启动。教育部学位中心承担该项目
的通讯评议工作。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由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织,每年评选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不超过
100篇。开展这一项目,旨在加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工作,鼓励创新精神,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
特别是博士生教育的质量。自1998年5月启动以来,至今已完成12个年度的评选工作,共评选出全国优
秀博士学位论文1182篇。

====================================================================================
北师大“概率论”研究群体:概率论科学的默默探索者

来源:科学时报

北京师范大学概率论研究群体已有50余年的传统,经过严士健和王梓坤及几代人的努力,至2001年,
已在交互作用粒子系统、测度值随机过程、马尔可夫过程的谱理论等方面取得系统的研究成果,并有
相当的国际影响。这个仅有12人的团队,在国际上被称为“马氏过程的中国学派”或“北京学派”。

自2002年起,该群体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基金长达9年的资助。学术带头人、北京
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陈木法回忆道,当年申请这一基金时,他一度认为他们这样的“小学科、小团队”
不太可能获得国家重大项目的支持。“当得到资助的消息传来时,全体成员高兴的同时更多是感慨,
须知当时我们处于非常的困难时期,这项资助真是雪中送炭。”陈木法说。

正是在该基金的支持下,这一团队以“探索与概率论相关的无穷维数学的理论基础,特别是寻求新的
数学工具和方法”为主要目标,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和可喜的新进展。

无穷维给研究工具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许多在有限维非常有力的工具对无限维不再适用,需要探索和
发展新的研究工具。然而,无穷维与有限维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特别是与分析、几何、谱理论等紧
密交融。在这一背景下,该群体发展了涉及多个领域的耦合方法、泛函不等式和斜卷积半群等代表性
工具,且在马氏过程的稳定性、新型Harnack不等式及应用、测度值过程的遍历性、排队网络与反应扩
散过程等方向的研究中取得了系统的成果,得到同行的大量引用。

马氏过程稳定性速度是群体研究的中心课题。“与先前马氏过程定性理论的研究不同, 我们从事的定
量研究远为艰难,可视为马氏过程发展的新阶段。”陈木法说,其研究的范围是全方位的:离散或连
续,无边界或带边界,凸或非凸边界,有限维或无穷维,遍历或非遍历,指数式或非指数式收敛等等,
涉及概率、分析、几何、物理、排队网络等多个领域,获得各种稳定性的关系图、主特征值的对偶变
分公式、显式判别法和显式估计等系统成果。

该群体的第二大成果是,在随机分析与几何领域,发展了耦合方法,建立了与维数无关的Harnack不等式;
进一步应用到强Feller性、概率密度估计、各种超压缩性以及泛函不等式、传输不等式的研究。该方
法比已有的分析与概率方法具有更广的适用范围。获得带边流形上第二基本型的渐近公式,刻画了该
几何量所确定的反射扩散,过程的分析性质,引发了关于Neumann半群的一系列新成果;特别是对于非
凸情形,给出了对数Sobolev不等式的显式判别条件。在流形的路径空间上构造了一大类带一般扩散系
数的扩散过程;首次在跳过程的路径空间上建立了Poincaré不等式。

而在粒子系统与测度值分枝过程研究中,该团队证明了随机环境分枝粒子系统的极限定理,在此模型
和仿射金融模型之间建立了联系。证明任何具有一阶矩的仿射过程都是正则的。证明了一般分枝机制
的Dawson-Watanabe超过程分布的绝对连续性和超Lévy过程的瞬时传播性质。在带跳随机方程的Yamada
-Watanabe判据、解的比较定理等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由此证明了广义Fleming-Viot随机
流的强存在性。在有限跳幅随机环境随机游动中找到了分枝结构,得到了若干极限定理。建立了几类
测度值过程的极限定理、中偏差和大偏差原理。

创新成果的取得极大提高了我国概率论研究在国际上的地位。9年中,群体参与组织了中国概率统计
年会、中美概率统计联合研讨会等会议,特别是群体组织了7届“马氏过程及相关论题”国际研讨会,
吸引了来自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名家及大批中青年专家前来参会。群体还邀请了3位客座教授,为来
自全国各地的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开设前沿短课,邀请百余人次专家前来访问讲学,为推动我国概率论
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努力。

此外,该群体与法国布尔戈尼大学、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和加拿大McMaster大学开展了博士生联合培
养计划,群体成员经常到国内其他大学和国外科研院所访问或参加学术会议。通过“请进来、走出去”,
研究群体建立起与国内外同行合作交流的平台,奠定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在前沿短课讲义的基础上,
客座教授方诗赞和冯水分别出版了两本专著,至此,在施普林格出版社《概率论及其应用》丛书已出
版的33本专著中,有3本书的作者来自这一群体。

据该群体成员介绍,带交互作用的无穷随机系统这一所研究的课题相关研究目前在国际上的竞争非常
激烈,而该领域研究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靠单兵作战不可能完成,必须采取群体形式的战略攻关。
“因而,创新群体基金长达9年的资助,激发了群体成员拼搏进取的极高热情,我们团结协作,才有了
今天的成果。”他们如是说。

群体名片

“概率论创新研究群体”:陈木法,王凤雨,李增沪,张余辉,毛永华,洪文明,王颖喆,张梅,
邵井海,马宇韬,何辉。该群体围绕“探索与概率论相关的无穷维数学的理论基础,特别是寻求新的
数学工具和方法”,在马氏过程稳定性速度、随机分析与几何和测度值过程等方面取得了相当数量的
成果,其中不乏原创的新发现和新方法,被国际同行高度评价和大量引用。

====================================================================================
小蜜蜂破解数学大难题 或有助改善交通规划

来源:新华网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说,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的小蜜蜂显示出了轻易破解“旅行商问题”的能力,而这
是一个吸引全世界数学家研究多年的大问题,如能理解蜜蜂的解决方式,将有助于人们改善交通规划
和物流等领域的工作。

“旅行商问题”常被称为“旅行推销员问题”,是指一名推销员要拜访多个地点时,如何找到在拜
访每个地点一次后再回到起点的最短路径。规则虽然简单,但在地点数目增多后求解却极为复杂。
以42个地点为例,如果要列举所有路径后再确定最佳行程,那么总路径数量之大,几乎难以计算出来。
多年来全球数学家绞尽脑汁,试图找到一个高效的算法,近来在大型计算机的帮助下才取得了一些进展。

不过,英国伦敦大学皇家霍洛韦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报告说,小蜜蜂显示出了轻而易举破解这个问题
的能力。他们利用人工控制的假花进行了实验,结果显示,不管怎样改变花的位置,蜜蜂在稍加探索
后,很快就可以找到在不同花朵间飞行的最短路径。这是首次发现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动物,研究报告
即将发表在《美国博物学家》(The American Naturalist)杂志上。

进行研究的奈杰尔·雷恩博士说,蜜蜂每天都要在蜂巢和花朵间飞来飞去,为了采蜜而在不同花朵间
飞行是一件很耗精力的事情,因此实际上蜜蜂每天都在解决“旅行商问题”。尽管蜜蜂的大脑只有草
籽那么大,也没有电脑的帮助,但它已经进化出了一套很好的解决方案,如果能理解蜜蜂怎样做到这
一点,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将有很大帮助。

据介绍,“旅行商问题”的应用领域包括:如何规划最合理高效的道路交通,以减少拥堵;如何更好
地规划物流,以减少运营成本;在互联网环境中如何更好地设置节点,以更好地让信息流动等。

====================================================================================
菲尔兹奖获得者陶哲轩做爱因斯坦讲座:“测量宇宙距离的梯子”

来源:中国数学会

2010年10月9日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美国数学会举行了西区秋季会议。大约九百人聆听了菲尔兹奖
获得者陶哲轩所做的爱因斯坦讲座:“测量宇宙距离的梯子”(见陶哲轩博客)。陶哲轩在讲座中向
听众描述了人们如何获知从地球到太阳、月亮,从太阳到其他星球、星系的距离。确定这些距离尽管
不能通过直接的物理的测量,但是有许多非直接的数学的方法。仅仅利用这些基于基础数学的方法,
而不借助于现代高科技仪器和手段,就可以给出令人信服的准确的距离。这些数学方法就是借助于攀
登“测量宇宙距离的梯子”,即通过测量和确定不远处物体的距离,来估算出稍远处物体的距离。

====================================================================================
会议信息:Applied Inverse Problems Conference 2011

发件人: Jun Zou: zou@math.cuhk.edu.hk

The AIP conferences are held once every two years and are the
most important confenece and activity in the Inverse Problems Community.
The AIP Conferences aim to provide a primary international
forum for researchers working on applied inverse problems -
ranging through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alytic theories and methods,
as well as computational algorithms and data inversion techniques.

The upcoming AIP 2011 conference is the sixth in the series and will
be held in May 23-27, 2011, Texas, USA. Previous venues have been:
Montecatini (2001), Lake Arrowhead, California (2003),
Cirencester, UK (2005), Vancouver (2007) and Vienna (2009).

Scientific Committee:

Liliana Borcea Rice University
Raymond Carroll Texas A&M University
Mohamed Jaoua University of Nice
Ibrahim Hoteit KAUST
Peter Kuchment Texas A&M University
Lassi Paivarinta University Helsinki
William Rundell Texas A&M University
Otmar Scherzer University of Vienna
John Schotland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Gunther Uhlman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Masahiro Yamamoto Tokyo University
Jun Zou Chinese University, Hong Kong

Plenary Speakers:
Simon Arridge-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Gang Bao-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Heinz Engl- University of Vienna
Elisa Francini- University of Florence
Peter Hall-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Hyeonbae Kang- Inha University Korea
Andreas Kirsch- University of Karlsruhe
Peter Kuchment- Texas A&M University
Alison Malcolm- MIT
Maher Moakher- ENIT Tunisia
Lassi Paivarinta- University of Helsinki
Gunther Uhlman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More details can be found at

http://aipc.tamu.edu/

====================================================================================
期刊内容: Communications in Computational Physics (CiCP) Vol. 8 No. 5 (2010)

发件人:"CiCP" cicp-owner@global-sci.com
Communications in Computational Physics (CiCP)
Free downlable -- Volume 8, Number 5, 2010
http://www.global-sci.com/issue/contents/8/issue5.html

Regular Articles:

Eveline Rosseel, Herbert De Gersem and Stefan Vandewalle
Nonlinear stochastic Galerkin and collocation methods: application to a ferromagnetic cylinder rotating at high speed.
Commun. Comput. Phys., 8 (2010), pp. 947-975.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8_947.pdf

Tieyong Zeng, Xiaolong Li and Michael Ng
Alternating minimization method for total variation based wavelet shrinkage model.
Commun. Comput. Phys., 8 (2010), pp. 976-994.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8_976.pdf

J. W. Banks
On exact conservation for the Euler equations with complex equations of state.
Commun. Comput. Phys., 8 (2010), pp. 995-1015.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8_995.pdf

Xianjuan Li and Chuanju Xu
Existence and uniqueness of the weak solution of the space-time fractional diffusion equation and a spectral method approximation.
Commun. Comput. Phys., 8 (2010), pp. 1016-1051.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8_1016.pdf

Zhenhua Chai, Baochang Shi, Zhaoli Guo and Jianhua Lu
Gas flow through square arrays of circular cylinders with Klinkenberg effect: a lattice Boltzmann study.
Commun. Comput. Phys., 8 (2010), pp. 1052-1073.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8_1052.pdf

N. Anders Petersson and Bjorn Sjogreen
Stable grid refinement and singular source discretization for seismic wave simulations.
Commun. Comput. Phys., 8 (2010), pp. 1074-1110.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8_1074.pdf

Jan Nordstrom and Sofia Eriksson
Fluid structure interaction problems: the necessity of a well posed, stable and accurate formulation.
Commun. Comput. Phys., 8 (2010), pp. 1111-1138.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8_1111.pdf

C. Besse and T. Goudon
Derivation of a non-local model for diffusion asymptotics - application to radiative transfer problems.
Commun. Comput. Phys., 8 (2010), pp. 1139-1182.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8_1139.pdf

Yang G. Liu and Weng Cho Chew
A low frequency vector fast multipole algorithm with vector addition theorem.
Commun. Comput. Phys., 8 (2010), pp. 1183-1207.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8_1183.pdf

Congshan Zhuo, Chengwen Zhong, Kai Li, Shengwei Xiong, Xiaopeng Chen and Jun Cao
Application of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to simulation of compressible turbulent flow.
Commun. Comput. Phys., 8 (2010), pp. 1208-1223.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8_1208.pdf

Felix Rüting and Hannes Uecker
Statistics for surface modes of nanoparticles with shape fluctuations.
Commun. Comput. Phys., 8 (2010), pp. 1224-1241.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8_1224.pdf

Jun Zhu and Jianxian Qiu
Trigonometric WENO schemes for hyperbolic conservation laws and highly oscillatory problems.
Commun. Comput. Phys., 8 (2010), pp. 1242-1263.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8_1242.pdf

Short Note:

Hao Wu, Longjun Shen and Zhijun Shen
A hybrid numerical method to cure numerical shock instability.
Commun. Comput. Phys., 8 (2010), pp. 1264-1271.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8_1264.pdf

------------------------------
End of CAM Digest

本期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