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 Digest, 星期六, 2010年10月30日

Today's Editor:
 
Xuejun Xu (许学军)
Institute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xxj@lsec.cc.ac.cn

Zhonghua Qiao (乔中华)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zqiao@hkbu.edu.hk

====================================================================================
著名计算数学家徐献瑜先生逝世

来源:北京大学数学学院

著名计算数学专家、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民盟盟员,徐献瑜先生因肺部感染不幸于2010年10月
23日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100岁。

徐献瑜先生1910年7月16日出生于浙江吴兴(今湖州),193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 1934
年获燕京大学物理学院硕士学位,1938年获美国圣路易华盛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
任燕京大学讲师、教授,数学系主任。新中国建立后,曾任燕京大学教授、数学系主任,北京
大学教授、数学力学系高等数学教研室主任、计算数学教研室主任,1952年至1954年任北京大
学工会副主席。1957年后兼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三室主任,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研究
员,全国计算数学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徐献瑜先生1986年7月退休。 1990年被推
举为中国数学软件协会名誉会长。

徐献瑜先生是我国计算数学的开拓者,是我国第一个计算数学学科和我国第一个国家级计算中
心的创建者之一,也是我国第一个“数学软件库”的研制和建立的主持人。他在过去几十年的计
算数学教育和研究生涯中为北京大学,也为我国计算数学和计算机软件学科的建设和人才培养
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为沉痛悼念徐献瑜先生,定于2010年10月29日上午9时, 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徐献
瑜先生遗体告别仪式。

谨此讣告。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2010年10月24日

====================================================================================
中文<<数学文化>>期刊第3期已可以免费下载

http://www.global-sci.org/mc/ 或 http://www.global-sci.org/mc/issues/

本期内容包括:
数学人物
木遥 : 华尔街最有名的数学家
伊藤清 : 柯尔莫哥洛夫的数学观与业绩
汤涛, 姚楠 : 冯康 —— 一位杰出数学家的故事(连载三)
数学趣谈
周涛 : 新中国邮票中的数学元素
李尚志 : 数学聊斋连载(连载三)
数学烟云
ukim : 关于广义相对论的数学理论
张宇 : 幽遐诡伏,靡所不入 —— 反问题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数学教育
项武义 : 理性文明两千年——概述与重访(上)
蒋迅 : 推介陶哲轩的数学博客
陶哲轩 : 做数学一定要是天才吗?
数学经纬
萨苏 : 翰林外史(连载一)
万精油 : 上帝掷色子 —— 2008美国统计年会杂记
ukim : 聊聊数学家的故事(连载二)
好书推荐
丁 玖 : 乌拉姆自传《一个数学家的经历》
读者来信

中文<<数学文化>>期刊由山东大学刘建亚和香港浸会大学汤涛主编;
编委包括蔡天新, 张海潮, 邓明立, 顾沛,项武义, 贾朝华, 罗懋康, 张英伯,
张智民, 宗传明.

纸质版北京的九章书店可以买到; 网上订阅方式可参看

http://www.global-sci.org/mc/Subscription.html
或电邮 periodical@bjzhongke.com.cn

====================================================================================
石钟慈院士撰文纪念华罗庚:华先生教我学计算数学

来源:科学时报

1955年秋,我从复旦大学数学系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工作。当时,所长是传奇数学
家华罗庚先生。这里可是许许多多数学学子们梦寐以求的地方,当时我别提有多高兴了。然而,
不久我就扫兴了。有一天,华先生找我谈话,很严肃地说:“根据国家需要,组织分派你去搞
计算数学。”我一下子懵了,什么是计算数学?数学研究所里哪几个名家是搞计算数学的?要
知道在大学期间,我跟当时很有名望的陈建功先生学函数论,毕业论文还被《解放日报》报道
过。我踌躇满志地来到数学所,一心想继续我的函数论研究。但跟华先生的那次谈话,使我的
这个梦想彻底破灭了。说实在的,我很不乐意。华先生似乎看懂了我这个年轻人的心,耐心地
跟我讲解新中国的科学规划以及我们科学工作者的责任,鼓励我应该根据国家需要去学习计算
数学。

原来,华先生曾访问过美国、苏联等当时最发达的国家,参观过Von Neumann领导的世界上第一
台计算机实验室,并和苏联著名数学家Kolmogolov讨论过中国数学的发展规划,据说后者曾
建议中国发展计算数学。自1946年Von Neumann发明计算机之后,美国和苏联的计算技术及其
应用都有了相当规模的发展,而此时的新中国还在战后恢复中,这方面的技术完全是空白。
华先生了解到中国要发展科学技术,就必须发展计算技术(包含计算机、程序设计和计算数学)。
因此,在1956年我国第一个《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就有了包括电子学、半导体、
自动化、计算技术在内的“四大紧急措施”。中国科学院委任华先生为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委
员会主任,负责计算机和计算数学的发展。华先生心中清楚,计算机和计算数学对国防建设和
国民经济的深远影响,所以他鼓励我去学习计算数学。他积极筹办新的研究所,并苦口婆心动
员一批年轻人进入这一新的领域。

为了国家的需要,不懂也要去学,华先生那种敢于探索的勇气和一片赤子爱国心教育了我,
激励着我。他亲自带着我们一批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一起探索,分头找资料,先自学,再聚
在一起讨论,学习最初步的计算数学。这种形式的讨论班从1955年下半年开始,在数学所大
约坚持了半年多。可以说,这就是新中国计算数学的开始。在这期间,我从不很愿意,到
跟着走,最后心甘情愿地留在计算数学这个领域,成为中国计算数学队伍中最早的一批,
华先生则应当算是中国计算数学最早的领导人。

1956年秋,我被中国科学院派往苏联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学习计算数学。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最
初的启蒙老师,衷心地感谢华先生的鼓励和教导,领我进入了这个新的数学领域。现在回想起
来,能在华先生身旁学习和工作半年多,受到他的教诲和熏陶,使我后来在数学的学习和研究
上受益匪浅。

====================================================================================
彭实戈:眷恋数学追求美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赵秋丽 孟飞

8月19日至27日,第26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印度南部城市海得拉巴城举行。山东大学数学学院
彭实戈教授在大会上作了一小时报告。在该大会历史上, 彭实戈是第一位被邀请作一小时报
告的中国内地数学家。

彭实戈,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大学数学与系统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数学研究所
所长,经济学院院长,金融研究院院长。比这些头衔更为辉煌的是他的成绩:以其名字命名的
“彭一般原理”、“彭最大值原理”以及他所开创的新领域:倒向随机微分方程, 即“巴赫杜
(Pardoux)—彭方程”,在随机分析、随机控制和金融数学界已经获得了很高的国际知名度。

彭实戈很早就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少年时代的他爱读书、好追问,读高中时,就自学了别莱利
曼的《趣味数学》和华罗庚的《数学归纳法》。后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他被分到临沂县汤
公社程子河大队小东岭村。在下乡的两年时间里,他除了完成繁重的农活外,还读完了前苏联
斯米尔诺夫编写的大部头《高等数学教程》。甚至,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还曾经通宵徒步、
翻山越岭,就为了和一个同样喜欢数学的知青作“学术交流”。1971年,他被推荐到山东大学物
理系读书,决定他命运的第一篇论文《双曲复变函数》也就是在这三年中产生了。彭实戈说
:“对数学的眷恋是一种对美的追求。这个过程有苦也有乐,有磨练也有考验。”

1983年,彭实戈赴法国留学深造。在法国留学三年,他获得两个博士学位,一个是巴黎九大的数
学与自动控制三阶段博士学位,另一个是普鲁旺斯大学的“应用数学”博士学位,他提出的“含高
频振动的最优控制系统均匀化理论”更是得到专家们的击节称赞。随后, 在复旦大学作博士后
期间,他和法国著名教授巴赫杜一起联合提出了“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理论”,这被数学界誉为具有
奠基性意义的理论。

然而,让彭实戈领军中国金融数学的还是因为他研究的转向。在学界同人的启发下,他研究发现,
自己的成果能够应用于金融领域。他的理论被公认为研究金融市场衍生证券定价理论的基础工
具,直接影响了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并促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金融数学、金融工程和金
融管理”的启动以及我国金融数学学科的诞生。

彭实戈说:“我很喜欢苏东坡的那句诗‘一蓑烟雨任平生’。在学术研究以外,我宁愿让生活多一
点诗意, 充满偶然性,这样更有乐趣。”他确实是这样,没事喜欢爬爬山,还喜欢其他运动,甚至有
一副不错的歌喉。他在工作中有数学家的缜密,在生活中又有一种“孩子气”,不断地追求未知,不
断地尝试创新。他的学生说,彭老师自己觉得“倒向随机微分方程”在解释一些期望和风险度量上
还不够,他要开创一个新的非线性的东西。或许,这一切正是他不断前进的动力。

====================================================================================
数学大辞典:让理想变成现实

来源:科学时报

许多年前,当我国的数学研究者在查阅苏联或美国编撰的《数学百科全书》时,他们也许想过,
如果有一天我们能有一部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数学辞典该多好。

如果说改革开放后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数学》卷让大家有了自主编撰数学辞典的信心,
而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简明数学词典》让大家离理想又近了一步的话。那么,可以说,
今天——数学大辞典:让理想变成现实

“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元任总主编、两百多位专家共同
编撰的《数学大辞典》于日前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辞典内容全面、概念清晰、考证确凿、
词条典型、检索便利,集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于一体,是第一部由中国人自主编制的具有
权威性的大型数学辞典。

与我国数学发展相伴而生

“工具书是一种特殊图书,在汇总一个时代的知识体系、传承一个国家的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
作用。”科学出版社副总编李锋援引了《词源》中的一句话“国无辞书,无文化之可言也”来
说明辞书的重要意义。他说:“蔡元培先生也曾指出:‘一社会学术之消长,观其各种辞典之
有无多寡而知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数学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与数学科学的蓬勃发展
不相称的是,数学辞书的出版不尽人意。出版一部由华人自主编制的规范性、权威性的大型数
学辞典,一直是数学界和出版界共同的期盼。如今,这一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作为出版者,
我们倍感荣幸。”

王元介绍说:“历史上,数学强国对编撰辞书都很重视。因为由于数学的抽象及其分支领域的
繁杂,文献浩如烟海,即便是专业数学家,对他专业以外的数学领域,往往也了解有限,因此
出版各种层次的数学辞书很有必要。”

我国曾影印过部分施普林格出版社出版的专业数学百科全书,也翻译出版过苏联的《数学百科
全书》和日本的《岩波数学辞典》等著名数学辞典。这些书的出版都对我国的数学发展与普及
起过重要的作用。但是,出版一部我们自己编撰的辞书一直是数学工作者的一个心愿。因为,
实际上辞书的出版,是我国数学事业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我国数学水平的反映与检验。

“经全国数学家的努力编成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数学》是我国自己完成的第一部大型数学辞
书。从中,我们积累了好的编写辞书的经验。而近30年来,数学在我国有了较大发展,年轻数
学家辈出,已具备编写一本大型数学辞典的条件。科学出版社顺应形势,组织全国部分数学家
编写一本大型的以词条为单元的数学辞典,这是一个较大的系统工程,《数学大辞典》的出版
对我国数学的发展与普及有着重要的意义。”王元说。

众多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

《数学大辞典》是一部综合性的数学大辞典,全书正文共分为17个部分,共收录数学名词术语
9000余条,约300万字。辞典涵盖数理逻辑与数学基础、数论、代数学、分析学、复分析、常
微分方程、动力系统、偏微分方程、泛函分析、组合数学、图论、几何学、拓扑学、微分几何、
概率论、数理统计、计算数学、控制论、信息论、运筹学等学科,以常用、基础和重要的名词
术语为基本内容,提供简短扼要的定义或概念解释,并有适度展开。正文后附有数学发展历史
纪要(大事记)、人名译名对照表等附录, 并设有便于检索的中、英文索引。

辞典的编撰者很多是来自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著名数学研究机构的权威专家。本书在编撰中力求做到严谨,
内容可靠,同时注意普及性与可读性及趣味性。

由于数学史不适宜用条目形式撰写,所以由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李文林教授写一
篇大事记附在书后,展示了数学发展的概貌,让读者对数学发展的历史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大
事记编写的截止时间为19世纪末。王元院士解释说:“因为20世纪刚过,在全世界还没有一个
权威的20世纪数学史,所以我们也难判断哪些工作真正有意义,最少也得到22、23世纪。19、
18世纪的很多问题现在还有争议。所以我们写到19世纪,一般说来就比较成熟一点。”但是20
世纪数学学科的新发展和新成果则尽量在词条中有所反映。

不到5年的编撰过程

回顾《数学大辞典》的编撰出版过程,李锋十分感慨。的确如此,在不到5年的时间,编撰出
一部如此厚重如此权威的专业大辞典是十分难得的。

《数学大辞典》的筹备工作是在2005年,2006年正式开始工作。王元院士任总主编,全书17个
部分,每一部分设一个分编委会,基本上由一个单位(数学研究所或数学院系)来承担,分编
委会确定该领域应设置的条目,以及条目的撰写人与审稿人。由分编委会主任等组成辞典的编
委会,编委会的职责为确定编撰方针、组织、协调与工作安排。

2007年上半年基本确定各篇词目收录草案。“词目的选定”作为《数学大辞典》最早开展的编
撰工作,也是打基础的一项工作。经各篇专家认真讨论、细致推敲,审慎确定了收词范围,
5500多条一级词目和4200多条二级词目几乎涵盖了数学各个分支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

2007年5月,王元总主编的首批168页“数论”手稿交稿,出版社将这部分稿件转发各篇,作为
编撰工作的参照。手稿所展示出的直观的实例、简洁的阐释,为各篇提供了参考,推动了整部
辞典的工作。

2008年9月,迎来了第一次交稿高峰。此间,编委会专家不断提出好的意见和富有建设性的设
想,编辑部在广泛征求各方建议、集思广益的基础上,陆续分发了 “《数学大辞典》编审条
例”、“《数学大辞典》编写细则”、以及若干期“《数学大辞典》工作通讯”等文件,及时互通
信息、提供一些必要的参考和指导,总结交流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解决方案等。而正是这
些,保证了《数学大辞典》的质量和编撰速度。

2010年8月,《数学大辞典》正式出版面世。

让每个词条都有人负责

《数学大辞典》是来自全国(及海外)的近300位撰稿者与约200位审校者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如此大型的图书的编撰出版过程中,发挥大家的积极性是关键因素。王元将最重要的经验
总结为两点——“一是要发扬民主,二是要充分放权。”

王元说:“发扬民主就是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只要是有利于工作开展的,就及
时总结并分发给大家参考。充分放权的最重要的一个做法就是各个分支学科分别成立编委会,
由分编委会主任全面决定一切。”

对于《数学大辞典》来说,王元有三重身份,“一重是主编,主编的事情很简单,就是放权
和发扬民主,协调一下工作;第二重是分编委主任,我是负责数论,要做哪些条目,分编委
会怎么建立,这是我的事情;第三重身份是作者,数论所有的条目都是我一个人写的。”正
是因为这三个层次的工作他都做了,所以他选择了这种最能够调动编撰者的积极性、给大家
更多的空间和责任的组织方式。

《数学大辞典》创作集体在编撰过程中,作出了许多积极而有益的探索,比如这种“分篇负
责制”,各篇负责人以高度的责任感,协调组织本篇的编撰和审稿工作。各篇主编统筹本篇
中词条的选定、具体的写法、大小词条的配比等工作。总主编放权给各篇,各篇工作起来就
有很大的自由度,做事情时比较方便。从编委的聘请,到稿件的审改,均非常顺畅。翻开
《数学大辞典》,你会发现,与我们常见的辞典有一处很大的不同,就是每个词条的后面,
都注明了执笔人和校阅人的名字。王元介绍,这也是他们借鉴了美国的数学辞典编撰的经验,
这样词条的编撰者和校阅者都得对自己的每一个词条负起责任来。

而“执笔+ 校阅”的编撰模式,在以往的数学辞书编撰中很少见,这一创新之举也为今后科
技辞书的编撰提供了经验。300位撰稿者、200位审校者,每个词条都上了“双保险”,这种
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过多地受到执笔者个人视角的局限,阐释问题更加全面,出版质量
更高。事实证明,作者和审校者双重把关,是一项十分得力的质量保障措施。王元院士介绍
说,有的在初稿完成之后,各篇的主编将作者们集中在一起,通过学术答辩的形式进行了学
术交流,一位作者逐条讲解其所撰词条,其他老师以及出版社编辑提出意见或者建议,将词
条逐个审议。

“《数学大辞典》前后历时5年,整个编撰出版工程,难度大、参与人员多、编撰不易、校勘
繁复,绝非一般著作所能比拟。如此规模的著作,能够在5年之内出版,各项工作均堪称高效。
我想,这是与《数学大辞典》编撰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严谨、务实’的精神分不开的。”李
锋说,“传承数学文明,普及数学知识,促进学科发展,是一代学人和出版人的神圣使命。
我们得以参与其中,既是我们的荣幸,也是我们的责任。希望这部《数学大辞典》的出版,
在为广大读者查考数学知识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社会留下一笔丰厚的文化积淀。”

而作为编撰者,王元院士还有另一个希望,那就是将这部由中国人自己编撰的《数学大辞典》
推向国际。也许,这个梦想成真的那一天,并不遥远。

====================================================================================
《解码者——数学探秘之旅》:解码“法式”数学奇迹

来源:科学时报

法国的浪漫世人皆知,但这样的国度同样也孕育着精确而严谨之精神——笛卡尔、费马、帕
斯卡、拉格朗日、拉普拉斯、蒙日、傅立叶、柯西、伽罗瓦、庞加莱……这些数学史上的天
才均来自法国,在巴黎有100多条以数学家命名的街道,法国人也骄傲地宣称“数学是我们
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部分”。

10月12日,在上海世博园法国馆首发的《解码者——数学探秘之旅》一书,以法国科学高等
研究所为背景,通过大量在办公室中的照片和个人的自述向人们展示数学家在研究所中的
活动。这不仅能为读者“解码”数学家的生活,也能为浪漫而严谨的“法式”数学奇迹解答一
二。

现代数学的圣地

法国科学高等研究院(IHES),在这里有过工作经历的科学家,都称它为“天堂”。
《解码者——数学探秘之旅》(以下简称《解码者》)一书中,数学家们丝毫不吝溢美
之词——

菲尔茨获奖者吴宝珠说:“来到法国科学高等研究所的时候,我们这些普通的数学家们分享
着和穆斯林前往麦加朝圣时同样的感觉。”爱因斯坦奖获得者蒂博·达穆尔说:“小说《追
忆似水年华》中叙述者迈步在盖尔芒特旅馆院子里铺满凹凸不平的碎石小路上时体验到的
幸福,我也曾有过,那是经过沙特尔路35号前由碎石铺成的小路,看到了那块大理石铭牌,
上面的金色字体闪闪发光:法国科学高等研究所。”埃尔曼·外尔奖获得者尼基塔·涅克拉
索夫说:“对我来说,法国科学高等研究所代表着一个起点,它综合了我从孩提时代起的
全部梦想,它也有我长大成人以后仍然梦寐以求的东西。”

IHES是1958年由法国实业家莱昂·莫查纳按照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模式建立的研究
所,目的是向全球顶尖的学者提供一个专心研究的场所。对访问学者几乎不提任何要求,
既没有教学任务,也没有行政事务,甚至没有获得数学研究成果的硬性要求(至少在一个
短期时间内)。这个远离巴黎市区的场所,“有沏好的热茶,有美味佳肴相伴,每一位新
来的访客都不会迷路而找不到他的办公室,报告厅里面的话筒都接通了,计算机系统运行
时不会中途停顿,文章都已经用TEX输入完成,花园里开满了鲜花,草坪也很漂亮”。

不仅如此,在这里无论是蜚声世界的数学家,还是在读的博士生,无论是在此进行短期
访问还是常住此地,他们都营造着一种相互尊重和接触的氛围。这是IHES一套独特运作
方式所带来的,这里只有不足十位的终身制研究员,其他人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访问学
者,他们或在此从事长期研究,或进行短期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追求新的灵感。因此
虽然没有硬性科研指标要求,但是每年由常任教授、访问学者发表的研究成果却十分惊
人,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

一本独一无二的书

创作《解码者》一书源自偶然,2005年的某天,专业摄影师让-弗朗索瓦·达尔等三人
偶尔来到IHES,看到这里人们的生活他们十分讶异。“本能的习惯促使我们将他们的活
动拍摄下来”,从2006年1月至2007年9月,让-弗朗索瓦·达尔等拍下了一系列照片,
他说:“这些照片中,既有他们在办公室里的孤独影像,也有他们在教室里对着三层黑
板苦思冥想的形象,有用粉笔或者铅笔交谈的情景,还有倾心聆听彼此讲话时流露出的
陶醉的神态。”

法国科学高等研究院中有人看到照片后说:“要是我们每个人都写一篇短文的话,或许
会成为书的素材。”这个想法很快变成了现实,研究院的每一个人都参与了进来,他们
都像往大海里扔进漂流瓶那样,写下了自己的愿望、想法。

本书的校订者、高等教育出版社张小萍不无感慨地说:“这是第一次有专业的摄影师
这样近距离地拍摄了这么大量的数学工作者的‘生活—工作照’,也是第一次,有这样多
的数学工作者愿意和大家分享他们和数学之间的那种感情。在这里,数学不仅仅是一
些冷冰冰的定义、猜想、定理、证明,数学还是一门充满诗情画意和需要梦想的‘浪漫’
学科。”

“把此书引进到国内,为了让国内读者读着更觉亲切,我们也增加了一些‘中国元素’
——加入了陈省身、莫毅明、张圣容、陈秀雄4位中国数学家的短文。”《解码者》策划
编辑、高等教育出版社王丽萍说,“这几位数学家都与IHES有渊源,在那里作过学术研究,
像陈省身先生就多次到研究院进行学术交流,目前该学院还设有以他名字命名的‘陈省身
基金’。”

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10月12日,法国科学高等研究院在上海世博会法国馆举行“会见解码者”公众报告会,多
位中法数学家做客法国馆报告厅,带来了8场普及性学术报告。会议期间,由高等教育出
版社引进出版的《解码者》举行了首发式,之后,该书法文版编者与高教社就本书姊妹
篇《最大的机会:量子惊喜》中文版出版达成初步意向。

高等教育出版社一直对法国的数学优秀著作情有独钟,对此该社副总编辑吴向说:“法
国的数学不仅具有深厚的根基和领先的水平,而且具有优秀的传统和独特的风格。鉴于
此,高等教育出版社在建社之初的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就与国内其他出版社从法国
引进了一批优秀的教材、著作作为国内教材的补充。但是由于语言方面的障碍和其他原因,
用法文出版的优秀数学著作在我国的传播受到了较大的限制,20世纪90年代翻译、出版法
文教材和专著曾中断了一段时间。2008年在著名数学家李大潜先生及其他一些国内教授
如彭实戈、严加安、文志英、张伟平等的建议下,并取得了部分法国著名数学家的热情
的支持,高等教育出版社引进出版了‘法兰西数学精品译丛’。这套丛书,将法国的一
些享有盛誉并有着重要作用与影响的数学经典,以及颇具特色的大学与研究生数学教材
及教学参考书,有选择地从法文原文分批翻译出版。此次的《解码者》也是整个翻译计划
之中的一个。”

这次《解码者》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和法国科学高等研究院有一个共同的愿望——为公众
宣传法国的数学渊源,激发公众对数学探知的兴趣,引领中国读者去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

====================================================================================
2010年江苏省计算数学学术年会

发件人: minxin chen <chenmx@gmail.com>
主 题: 2010江苏计算数学年会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省信息与计算数学工作者的交流与合作,给信息与计算数学领域的教师、研
究生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个了解学科前沿发展动态、互相交流最新研究成果的平台,推动江
苏省计算数学事业的发展,定于2010年11月5日---7日在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召开“2010年江
苏省计算数学学术年会”。 本次会议由江苏省数学学会主办,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承办。
会议将邀请我省和兄弟省市计算数学领域的知名专家教授和优秀中青年学者作专题学术报告,
并举行分组报告,还将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教学情况进行交流。欢迎我省信息与计算数学
及相关领域的教师、研究生、研究人员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到会交流,共同探讨。

会议主席:
宋永忠教授, 南京师范大学校长

邀请报告人员:
袁光伟研究员 北京计算数学与应用物理研究所
苏仰峰教授 复旦大学
许学军研究员 中科院计算数学所
李董辉教授 华南师范大学

会议时间与地点:
会议定于2010年11月5—7日在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举行。11月5日下午报到,11月6日全天开会,
11月7日上午旅游,午饭后会议结束。

报名最后截止日期: 2010年10月30日
请准备参加会议但尚未报名的人员在10月30日前将填写的会议回执发到邮箱:chenmx@gmail.com
请已报名参加会议并准备做报告的人员,将报告摘要在10月30日前发到邮箱:chenmx@gmail.com

报到时间:2010年11月5日下午。
会 务 费:400元/人(研究生250元/人), 报到时交会务费。

报到地点:苏州东吴饭店大厅
乘火车的与会代表到苏州火车站下车,直接打的到东吴饭店(打的费30元左右),或者乘公交汽
车 32路下行,在接驾桥西(恒孚银楼)换乘204路上行抵达苏州饭店,向东步行5分钟到东吴饭店,
姑苏饭店。
乘汽车在苏州汽车站(苏州南站、苏州北站)下车的与会代表,直接打的到东吴饭店(苏州南站
打的费10元左右,苏州北站打的费30元左右),到南站的代表乘公交汽车811路在网师园换乘47
路上行,抵达苏州饭店,向东步行5分钟到东吴饭店,姑苏饭店;到北站的代表从平门东出发,乘
坐309路在第一人民医院西换乘204路抵达苏州饭店,向东步行5分钟到东吴饭店,姑苏饭店。

会务组联系人: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陈旻昕老师 (Tel: 13962159825) 岳兴业老师 (Tel: 18915562178)
陈中文老师 (Tel: 13962107159)

会务组电子邮件地址:chenmx@gmail.com

江苏省数学学会
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2010.10.20.

====================================================================================
“分形几何之父”伯努瓦·曼德尔布罗逝世

来源:京华时报

“分形几何之父”伯努瓦·曼德尔布罗(Benoit Mandelbrot)10月14日在美国马萨诸塞州
剑桥辞世,享年85岁。

曼德尔布罗上世纪70年代提出“分形几何”概念,所撰写《大自然的分形几何》一书1982年出
版,在数学界乃至流行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分形热”。

就整体而言,分形几何图形处处不规则,例如海岸线和山川形状从远距离看存在不规则。就
不同尺度而言,分形几何图形的规则性相同,例如海岸线和山川形状从近距离看,局部形态
与整体形态相似。

曼德尔布罗所作开创性研究有助于人们测量一些先前难以测量的物体,例如云团或海岸线。
他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物理、生物、金融等各项领域,而不规则图形设计理念甚至影响流行文化。

曼德尔布罗出生于波兰,童年时随家人移居法国,后来在美国担任耶鲁大学名誉教授。

法新社16日报道,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向曼德尔布罗家人表示哀悼,“法国对曾经接
纳伯努瓦·曼德尔布罗、让他受益于最好的教育而感到骄傲”。

曼德尔布罗的家人在一份声明里说,他死于癌症。

====================================================================================
《中国科学:数学》编辑岗位招聘

发件人: Chai Zhao <chaizhao@scichina.org>
主 题: 中国科学数学编辑部招聘

中国科学》杂志社是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学术期刊出版单位, 主要从事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
与发行业务, 是国内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学术期刊编辑与出版的专业化机构之一。

50多年来, 中国科学杂志社始终以向世界报道中国最优秀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为己任, 它出版
的中国科学》系列期刊和《科学通报》是我国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领域里权威性的学术刊物,
在国内外都有着长期而广泛的影响。近几年来, 随着刊物国际知名度的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
国外学者通过我们的刊物来关注着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根据学科的发展,需招聘以下岗位:

招聘岗位:中国科学杂志社 《中国科学:数学》编辑部学科编辑
招聘条件:
1.具有纯粹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等相关专业硕士或以上学位,有较强的学习和科研背景。
2.中英文口语及文字表达能力强。英文通过CET6。
3.善于与人交住,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强的组织能力及策划能力,热爱编辑工作。
4.年龄在35岁以下,身体健康。
5. 北京户口
6. 此岗位有编辑出版工作经验者优先。
对以上岗位有意者,请将个人简历(含彩色照片)和相关资料E-mail至:scp@scichina.org

撰写简历要求:写明与编辑工作有关的各种技能和表现,如写作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
中英文语言能力、工作经验。不符合撰写要求的简历将不被回复。
《中国科学》杂志社在收到应聘者的材料后,凡经审核符合以上招聘条件的,我们会尽快通知
应聘者面试。

《中国科学》杂志社
2010-10-26

==================================================================================
Journal of Algorithms and Computational Technology call for papers

发件人: LAI, Choi-Hong <C.H.Lai@gre.ac.uk>
主 题: Journal of Algorithms and Computational Technology

Journal of Algorithms and Computational Technology is
a journal dedicated to the publication of original ideas
in various aspects of algorithms for business, engineering
and scientific applications. The journal is published by
Multi-Science Publishing Company, UK.

The aim of the journal is to serve an interdisciplinary community
which needs to use mathematical techniqu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ational analysis and engineering methodology, in order to better
solve real life problems such as noise, vibration, energy, civil
engineering, etc. It also aims to bridge the subject areas of
mathematics, classical computer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future
generation computational analysis.

The journal is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from many journals of numerical
analysis, computational analysis, and algorithms. The acceptance of
papers is judged on the use of mathematical techniques and/or
engineering methodology in the computational analysis, and in the
engineering of the solutions and simulations of complex industrial and
real life systems. Articles describing carefully tested computational
techniques, including post-processing visualisation, for real life
systems are welcome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criteria. Articles
dealing with mathematical models, computational analysis, and
computational processes, must be driven by applications with industrial
and real life relevance and are judged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criteria. Longer papers which survey recent progress in the field of
computational technology and algorithms are also published. Articles
dealing with numerical analysis or mathematical analysis alone will not
be accepted.

Please check http://www.multi-science.co.uk/jact.htm and
http://ammsc.gre.ac.uk/jact/table_of_contents/.

===================================================================================
期刊内容: Communications in Mathematical Sciences (CMS),Vol. 9, No. 1, 2011

发件人: Communications in Math Sciences <jcms@math.wisc.edu>
主 题: Table of Contents, Communications in Mathematical Science

Kerr-Debye relaxation shock profiles for Kerr equations
Denise Aregba-Driollet and Bernard Hanouzet

Multi-scale methods for wave propagation in heterogeneous media
Bjorn Engquist, Henrik Holst, and Olof Runborg

On the uniqueness for sub-critical quasi-geostrophic equations
Lucas C. F. Ferreira

On the Cauchy problem for the nonlocal derivative nonlinear Schrodinger
equation
Roger Peres de Moura and Ademir Pastor

Wave propagation in shallow-water acoustic random waveguides
Christophe Gomez

Relaxation to equilibrium in diffusive-thermal models with a strongly
varying diffusion length-scale
Paul Clavin, Laurent Masse, and Jean-Michel Roquejoffre

On the Ostwald ripening of thin liquid films
Shibin Dai

On the uniqueness of entropy solutions to the Riemann problem for 2x2
hyperbolic systems of conservation laws
Hiroki Ohwa

High-order entropy-based closures for linear transport in slab geometry
Cory D. Hauck

Asymptotic stability of rarefaction waves in radiative hydrodynamics
Chunjin Lin

A parametrix construction for the wave equation with low regularity
coefficients using a frame of Gaussians
Alden Waters

From Boltzmann equation to spherical harmonics expansion model: diffusion
limit and Poisson coupling
Mohamed Lazhar Tayeb

An improvement of the TYT algorithm for GF(2m) based on reusing
intermediate computation results
Yin Li, Gong-liang Chen, Yi-yang Chen, and Jian-hua Li

A singular 1-D Hamilton-Jacobi equation, with application to large
deviation of diffusions
Xiaoxue Deng, Jin Feng, and Yong Liu

A weak trapezoidal method for a class of stochastic differential equations
David F. Anderson and Jonathan C. Mattingly

Crank-Nicolson finite element methods using symmetric stabilization with
an application to optimal control problems subject to transient advection
- diffusion equations
Erik Burman

===================================================================================
期刊内容: Journal of Algorithms and Computational Technology V4(4) Table of Contents

发件人: LAI, Choi-Hong <C.H.Lai@gre.ac.uk>
主 题: Journal of Algorithms and Computational Technology V4(4) Table of Contents

Journal of Algorithms & Computational Technology
Multi-Science Publishing
ISSN 1748-3018
www.multi-science.co.uk/jact.htm

Volume 4 · Number 4
http://multi-science.metapress.com/content/121506/
http://ammsc.gre.ac.uk/jact/table_of_contents/

Mitigating DoS Using Handlers for Global SOA
Deven Shah, Ashish Mangal, Mayank Agarwal, Mahendra Mehra
and Dhiren Patel...............................................381

Impact of Semantic Interoperability in Enterprise Computing: A
Report on the Use of Inter Enterprise Computing in an Actual
Commercial Environment
K. Asha........................................................395

Improving Semantic Web Services Composition Performance, Using
Data Mining Techniques
Shahab Bayati, Ardeshir Bahreininejad, Ali Farahmand Nejad
and Sdegh Kharazmi.............................................409

A Fuzzy Approach to Weighted Temporal Mining Using Automatic Weight
Assignment with Reduced Complexities
C. Balasubramanian, K. Duraiswamy
and V. Palanisamy..............................................425

An Architectural Framewor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ecure Mobile
Payment System
S. Britto, R. Kumar and S. Albert Rabara.......................443

A Generic Optimization Framework for Mobile Gis Queries
Haifa Elsidani Elariss and Souheil Khaddaj.....................463

ERP Implementation the Blindspot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Hopcroft Maureen and Goodland Michael..........................481

Finite State Automata Evolution Using Modular Architecture
Rajni Jindal and Shraddha Singhai..............................495

Software Metrics for the Evaluation of SemanticWeb Applications
Biju John, Souheil Khaddaj and Andreas Hoppe...................511

Quality of Service Issues in Distributed Component Based Environments
S. Khaddaj.....................................................523

Semantic Web for E-Governance
Manisha A. Kumbhar, Anil D. Kumbhar and Vidya Gavekar..........533

Global SOA Architectural Style - SOA for End Users
Deven Shah, Vaibhav Vyas, Vishal Vyas and Dhiren Patel.........555

Efficient Querying of Web Services Using Ontologies
K. Saravanan, S. Kripeshwari and Arunkumar Thangavelu..........575

OLearner - An Ontology Based Learning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to Support Semantic Search and Contribution of Learning Objects
Urjita Thakar, Anupama Meena and Amit Meena....................587

------------------------------
End of CAM Digest

本期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