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 Digest, 星期六, 2007年3月10日

Today's Editor:
 
Xuejun Xu (许学军)
Institute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xxj@lsec.cc.ac.cn

====================================================================================
舒其望教授获 SIAM/ACM 计算科学和工程大奖

美国布朗大学终身教授, 中国科技大学长江讲座教授,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
研究院杰出访问教授舒其望博士近期获得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协会(SIAM)及美国计算机
协会(ACM)颁发的协会大奖, 以表彰他的研究"对科学计算产生巨大影响的计算方法".

Chi-Wang Shu Wins Prestigious CS&E Prize
March 1, 2007
https://www.siam.org/about/news-siam.php?id=1071
http://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07-02/sfia-spi022807.php

The 2007 SIAM/ACM Prize in Comput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as awarded
February 20 to Chi-Wang Shu, Professor of Mathematics in the Division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t Brown University.

Shu received the priz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umerical methods that have had
a great impact on scientific computing, including TVD temporal discretizations,
ENO and WENO finite difference schemes, discontinuous Galerkin methods, and
spectral methods."

The prize is awarded jointly by the Society for Industri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SIAM) and the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ACM).

The prize, established in 2002 and first conferred in 2003, is awarded in
the area of computational science in recognition of outstanding research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mathematical and computational
tools and methods for the solution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oblems;
it consists of a hand-calligraphed certificate with the citation and a
cash prize of $5,000.

The prize was awarded at the 2007 SIAM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eld February 2007 in Costa Mesa, California.

The members of the selection committee for the 2007 award were John B. Bell
(Chair),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Anthony Ralston,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ffalo; and Mary F. Wheeler,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Dr. Shu received his Ph.D. in Mathematics in 1986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He is the Managing Editor of Mathematics of Computation, the
co-Chief Editor of the Journal of Scientific Computing, and a former editor of the
SIAM Journal on Numerical Analysis. Between 1989 and 2002, he was a consultant at
the Institute for 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CASE), NASA
Langley Research Center. Dr. Shu's research is concentrated on the design,
analysis, implemen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high order nonlinearly stable
numerical schemes for solving convection-dominated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
《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新闻》报道计算数学研究所举办的国际会议

摘自"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通讯

近日,2007年1-2月的《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新闻》(SIAM News)以较大篇幅报道了
2006年10月22-25日在我院计算数学研究所举办的“第一届数值代数与科学计算国际会议”
(NASC06)。这篇由数值代数和科学计算专家、美国Emory大学的Michele Benzi 教授所撰
写的通讯详细介绍了NASC06的主题、内容、 参加人员、学术报告以及会议组织与安排等
情况。文章称NASC06 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国际会议,所有报告“都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
这表明“在数值代数与科学计算领域的中国数学家的研究工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正在以很
快的速度增长”。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同行对我院国际学术交流工作的肯定。

来自海内外的120余位代表参加了这次国际会议。会议主席由我院石钟慈院士和香港中文
大学Raymond H. Chan 教授担任,14个大会邀请报告和21个25分钟报告涉及到了数值代数
和科学计算领域的各个方面。 会议还评选出了旨在奖励我国数值代数与科学计算青年优秀
论文的“应用数值代数奖”。这次会议必将对我国数值代数和科学计算学科的发展以及年
轻人才的培养起到很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专家们建议今后 2-3年内再召开这样的会议。

====================================================================================
2006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进展

来自:新华网

2006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经过专家多轮严格评选,10项具
有原创性、新闻性和广泛社会影响的代表性成果入选。

2006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分别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发现一个新粒子X18
35;找到前寒武纪两侧对称动物演化的有力证据;发现成熟森林土壤可持续积累有机碳;发
现一种可有效通过皮肤传送大分子药物的透皮短肽;确定出果蝇识别和记忆图形重心高度和轮
廓取向的脑区;在光纤通信中成功实现一种抗干扰的量子密码分配方案;研究证明人类干细胞
可存活于山羊体内;精确测量银河系英仙座旋臂距太阳系的距离;研究发现神经元-胶质细胞
间的突触具有长时程可塑性;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成功实现物理放电
实验。

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负责人表示,2006年,我国基础研究成果丰硕,高质量成果的数
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上述10项入选成果就是其中的代表,已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由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共同组织评
选。整个活动经过推荐、形式审查、初评等环节,最后由包括两院院士、973计划项目首席
科学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专家学者在内的1600多位《基础科学研究快报》读者进行
函评,确保了评选结果的公正性。

详细: 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07-02/15/content_5743301.htm

====================================================================================
假如没有沉重乌纱 会有更多科技大奖

中国青年报 A2版 2007-3-1
假如没有沉重乌纱 会有更多科技大奖 作者:邓清波


李振声先生在“乌纱帽”的重压之下,依然在科研上取得了突出成就,这让人敬佩。可我们
也应该看到,一些有潜质的研究者,正在被“乌纱”所累,最后不得不放弃学术之路。这对
中国的科学进步,何尝不是一种损失?

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近日举行,遗传学家、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被授予中国2006年
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关于李振声先生的情况,许多新闻稿件是这样介绍的:“李振声,遗传育种专家。毕业于淄博
市第六中学,1951年考入山东农业学院农学系。参加工作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
究实习员,中国科学院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农业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西北植
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遗传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院长、陕西省科学院院长……
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第八届国际小麦遗传学术会议组委会主席、第十八届国际遗传学大会
组委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

在花了近三百字罗列了李先生曾经担任和正在担任的官职之后,才介绍李先生的主要业绩是在小
麦远缘杂交和染色工程研究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其实,对于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他的科研成就,而不是那些罗列起来的
官职。我国的大小官员多如牛毛,科学家才是真正的“稀世之宝”。介绍一位科学家,不首
先介绍他的科研成就,而是把他的各种官职摆在首位,这实在有些画蛇添足,本末倒置。

如果这仅仅是一则新闻稿件写法上的不严谨也还罢了,可“乌纱高于学术”的思想,却比较
普遍。这暴露了“官本位”在当今社会依然根深蒂固,科学界也未能幸免。官职,似乎永远
都是最重要的东西,比科学家这个“人”本身重要,也比科学家的科研成果重要。诚然,当
官如果能够恪尽职守为民服务也是“善莫大焉”,科技界也需要有人担负行政职务。然而,
对于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来说,并不需要拥有那么多的“乌纱帽”。太多的“主任”、“主席
”、“常委”、“院长”之类官职,会分去科学家许多时间和精力,甚至让他无法潜心研究学问。

诚然,李振声先生在“乌纱帽”的重压之下,依然在科研上取得了突出成就,这让人敬佩。
可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有潜质的研究者,正在被“乌纱”所累,最后不得不放弃学术之
路。这对中国的科学进步,何尝不是一种损失?

可见,“官本位”不仅会给科学家本人造成重大损失,更直接影响了学术风气,导致学风浮躁,
学界如官场,滋生腐败。这一点,我们的教训可谓多矣。

科技史上有个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5世纪,中国在自然科学及运用方面,
远胜于西欧,但是近代科学为什么不是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文明中演绎出来,而是
在文明程度相对落后的15世纪的欧洲诞生呢?对于这一难题的答案,见仁见智,但有一点是可
以肯定的:中国过去长期实行科举取士,读书就是为了考取功名升官发财,这样一种“官本位
”的方针,势必导致人们把聪明才智都用在谋求官职上,真正肯潜心研究学问的人越来越少。
可以说,“官本位”至少是扼杀中国科学发展的罪魁祸首之一。

今天,中国的科学正在重新取得巨大进步,它需要更宽松的氛围,更纯粹的学术。如果不彻底
清除存在于科学界的“官本位”,不革去压在科学家头上沉重的“乌纱”,把学术从官僚桎梏
中解放出来,那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就会面临阻碍。

因此,就整个中国科学界来说,整顿学风,清算“官本位”,乃是当务之急;就广大科研工作
者个人来说,轻“乌纱”重学术,方是学者本分。李振声先生获奖受之无愧,人们应该祝愿他
取得更大的科研突破,而不是当更多的官。

===================================================================================
图灵奖首位女科学家诞生

据CNET科技资讯网报道,图灵奖将首次颁发给一位女性。

本周三,美国计算机学会(ACM)宣布,弗朗西斯(Frances E. Allen)是IBM的一名科学家,
她因在软件优化方面的工作而于6月份获得2006年的图灵奖。

弗朗西斯因开发Ptran(并行转换)━━在多个处理器上运行软件来提高系统速度和效率的
方法。ACM称,弗朗西斯还将获得10万美元的奖金。弗朗西斯在密歇根大学获得了数学博士
学位,在1975年加盟IBM教授Fortran语言,后来一直从事软件优化、与语言无关的优化器、
Ptran的研究。她的研究工作为目前用于预报天气、DNA匹配、分析情报的高速计算机系统
提供了基础。弗朗西斯在1989年成为了首位女性IBM院士。

“图灵(Turing)奖”是美国计算机协会(ACM,Association for Computer Machinery)
于1966年设立的,专门奖励那些对计算机科学研究与推动计算机技术发展有卓越贡献的杰
出科学家。设立的初衷是因为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到20世纪60年代,其已成为一
个独立的有影响的学科,信息产业亦逐步形成,但在这一产业中却一直没有一项类似“诺
贝尔”、“普利策”等的奖项来促进该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于是“图
灵”奖便应运而生,它被公认为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

==================================================================================
暑期学校通知:
Summer School on Advanced Reservoir Simulation and Engineering

July 9-August 10, 2007, College of Engineering, Peking University
Since high-speed computers become available, mathematical and numerical
models have been used to predict, understand, and optimize complex physical
fluid flow processes in petroleum reservoirs. Moreover, the emergence of
complex enhanced recovery techniques in the field of oil and gas production
has emphasized the need for sophisticated mathematical and computational
tools, capable of modeling intricate physical phenomena and sharply changing
fluid properti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ummer school is to provide students
and researchers in the area of porous media flow, especially in petroleum
reservoirs, with an overview of various multiphase flow and transport models
and the current, state-of-the-art computational methods used in the solution
of these models.

The lecturer will offer a fundamental and practical introduction to the use
of analytical and 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the simulation of fluid flow in
petroleum reservoirs. In the presentation, he will attempt to introduce
every concept in the simplest possible setting and to maintain a level of
treatment that is as rigorous as possible without being unnecessarily
abstract.He will present a thorough discussion of practical aspects of modeling,
programming, and simulation in a consistent manner.

Content

1. Reservoir Engineering Concepts
2. Basic Mathematical and Numerical Concepts
3. Numerical Solution of Single Phase Flow
4. Numerical Solution of Multiphase Flow
5. Well Representation
6. Practical Aspects of Reservoir Simulation
7. Relationships Between Numerical Reservoir Simulationand Classical
Reservoir Engineering

Textbook:
Z. Chen, G. Huan, and Y. Ma,
Computational Methods for Multiphase Flows in Porous Media, in the
Comput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eries, Vol. 2, SIAM, Philadelphia,
PA, 2006.

Introduction of the Lecturer:
The Summer School will be given by Dr. Zhangxin Chen, a Te-Pin Professor in
College of Engineering, Peking University. He is also a Chaired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gary, Canada, and the CMG Foundation Chair. CMG (Computer
Modeling Group Ltd.) is the world's largest independent developer of reservoir
simulation software and advanced processes modeling.

==================================================================================
会议信息:
Workshop on Computational and Mathematical Aspects of Materials and Fluids

Date: Sat, 3 Mar 2007 11:21:28 -0600
From: Hailiang Liu <hliu@iastate.edu>
Subject: ISU workshop: April 13-14, 2007

The IMA participating institutions workshop on ``Computational and
Mathematical Aspects of Materials and Fluids' will be held at Iowa State
University this coming Spring on April 13-14, 2007 (Friday-Saturday).

The speakers will be

Matania Ben-Artzi, Hebrew University (Israel)
Russel Caflisch,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Gui-Qiang Chen,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Charles Doering, University of Michigan
Rodney Fox, Iowa State University
Chiu-Yen Kao, Ohio State University
Yannis Kevrekidis, Princeton University
Robert Kohn, New York University
Mitchell Luski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Stanley Oshe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Robert Pego,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Costas Soukoulis, Ames Laboratory US DOE
Cai-Zhuang Wang, Ames Laboratory US DOE
Lihe Wang, University of Iowa
Zhi Jian Wang, Iowa State University

Further details - including hotel, travel information - is posted at the
conference website: http://orion.math.iastate.edu/hliu/cam2007/.

Organizers: Jim Evans, Steve Hou, Hailiang Liu

==================================================================================
数学系介绍: 南京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摘自中国数学与系统科学信息网
http://www.chinamath.cn/

南京师范大学是江苏省属重点高校,其前身是清政府于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继而
演化成孕育中国高等师范教育成熟办学体制的南北高师之一的南高师,后成为国立中央大
学,1949年南京解放后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952年,以国立南京大学师范学院、金陵大
学文学院等为基础,在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旧址(今随园校区)建立南京师范学院,1984年1
月改办为南京师范大学。1996年4月起,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作为“211
工程”标志性成果之一的仙林校区,地处风景如画的南京东郊仙林大学城,现已基本建成。
2000年3月原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成为我校紫金校区。全校现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授
权点,43个二级学科博士招生专业,7个博士后流动站,两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有95个硕士
点,61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全日制中外籍在校生2.7万人。全校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
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3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中之重学科,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和1个省级工程中心。经过数代人一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南京师范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
文、史、哲、理、工、医、教、经、法、艺、体等学科齐全、体系完整的综合性大学。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是南京师范大学规模最大的二级学院。学院下设数学系、计算数学系、
计算机科学系、信息工程系、金融数学系、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研究所(正处级,校级重点)、
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信息网络技术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计算中心(正处级)、南京师范大学
大学数学教研部(副处级)、江苏省信息安全保密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省级重点)、江苏省网络
安全检测评估中心等12个单位。设有数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基础数学博士点、课程与教学论
博士点中的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方向,以及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
课程与教学论(数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7个硕士点,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
专业已经覆盖数学一级学科范围。在校博、硕士研究生300余名,在站博士后12人。具有数学与
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统计学等四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在校全日制
本科生近2000名。

南京师范大学及其数学学科具有教授职称审定权。基础数学学科是江苏省“九五”、“十五”
重点学科,其学科梯队荣获“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称号。学院所辖“信息安全保密技术与相
关数学理论研究”、“大规模科学计算方法、理论及其应用”、“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及其在
机器人中的应用研究”等三个项目依次被列为国家、省、校级“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
建设项目,获得学科建设经费总额1300余万元。
学院有专任教师140人,具有32位教授、46位副教授,12位博士生导师、47位硕士生导师,有52
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教师中有全国模范教师1位、优秀教师1位、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位、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位,入选国家“百千万
工程”的青年教师1名、江苏省“333人才培养工程”的青年教师2名、省“青蓝工程”跨世纪
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名。

数学学科的主要科研方向有:数论、代数、几何、函数论、常微分方程及其应用、偏微分方
程与非线性分析、拓扑与动力系统、图论与组合数学、最优化算法及其应用、数值代数与并
行计算方法、偏微分方程数值解、信息安全系统工程方法、金融数学与非线性模型、课程与教
学论研究等。数学学科有着较强的科研实力,在其各主要研究方向上都做出了在国内外有较大
影响的一系列重要成果。近5年来,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其中重点1项)、霍英东教
育基金1项、部省级及省教育厅科研项目44项;有15项成果获得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发表学术论
文近600篇(SCI检索153篇),出版著作60余部(国外出版专著2部)。现有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16项(其中重点3项)、“973”子项目1项、部省级和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37项,在研纵向
经费总额逾500万元。

计算机学科的主要科研方向有: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分布式与多媒体技术、数据库与数据挖掘
技术、智能测控技术等,尤其是与数学学科相渗透,信息安全保密技术研究已成为其新兴特色
方向,成为国家“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主体方向之一。近5年来,发表论文
300余篇,出版著作31部;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有2项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所完成的数十
项科技开发项目都通过了省、厅级鉴定,其中有的被评价为国内首创。完成国家“863”项目1项,
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教育厅和其它厅局级科研项目近20项。目前主持在研国家科技部项目
1项,省、厅级纵向项目15项(其中重点2项),横向开发项目5项,在研科研经费总额逾400万元。

学院图书资料室有藏书近4万册,其中三分之二以上为外文原版图书,长期订阅中外文专业期刊近
400种。加入WTO之后,除订购了多种著名电子数据库外,还订阅外文原版杂志80余种。

学院具有近2万平方米的科研、实验、办公用房,为博士生导师、学术骨干教师均配备了办公室,
还配备了博士后、访问学者办公室以及若干学术讨论室和学术报告厅。建有教师科研专用的现代
数学研究与应用、科学与工程计算 (校级重点)、分布式与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智能测控、
计算机辅助技术实验室以及软件工程等教师专用科研实验室,设备总价值逾1000万元。

学院较为浓厚的学术氛围,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丰富的图书资料,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规范
的教学、科研管理,重奖科研、教学成果的举措,奋发向上的学科建设精神,和谐的人际关系,宽
松的出国访问政策,潜力强劲的学术梯队,较优厚的经济福利待遇等方面一直受到国内外来访专家
的赞誉。我们将进一步弘扬“严谨务实,开拓进取”的南京师大数科院院风,争取学科建设、人才
培养的更大成就,为把我校建成综合性、有特色的教学科研型大学而奋斗。

http://mcs.njnu.edu.cn/

================================================================================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http://www.global-sci.org/jcm

Volume 25, Number 2, March 2007
[free download via http://www.global-sci.org/jcm/newissue]

Jijun Liu, Gen Nakamura and Roland Potthast
A New Approach And Error Analysis For Reconstructing The Scattered Wave By The Point Source Method.
J. Comp. Math., 25 (2007), pp. 113-130.

Jianxian Qiu
Hermite WENO Schemes With Lax-Wendroff Type Time Discretizations For Hamilton-Jacobi Equations.
J. Comp. Math., 25 (2007), pp. 131-144.

George Dassios
The Magnetic Potential For The Ellipsoidal MEG Problem.
J. Comp. Math., 25 (2007), pp. 145-156.

Hyeonbae Kang and Kyoungsun Kim
Anisotropic Polarization Tensors For Ellipses And Ellipsoids.
J. Comp. Math., 25 (2007), pp. 157-168.

Jianhua Yuan
An Adaptive Inverse Iteration FEM For The Inhomogeneous Dielectric Waveguides.
J. Comp. Math., 25 (2007), pp. 169-184.

Ziqing Xie and Zhimin Zhang
Superconvergence Of DG Method For One-Dimensional Singularly Perturbed Problems.
J. Comp. Math., 25 (2007), pp. 185-200.

Manping Zhang
Radial Basis Function Interpolation In Sobolev Spaces And Its Applications.
J. Comp. Math., 25 (2007), pp. 201-210.

Yuan Lei, Anping Liao and Lei Zhang
Minimization Problem For Symmetric Orthogonal Anti-Symmetric Matrices.
J. Comp. Math., 25 (2007), pp. 211-220.

Naihua Xiu, Changyu Wang and Lingchen Kong
A Note On The Gradient Projection Method With Exact Stepsize Rule.
J. Comp. Math., 25 (2007), pp. 221-230.

Xueping Guo
On Semilocal Convergence Of Inexact Newton Methods.
J. Comp. Math., 25 (2007), pp. 231-242.

------------------------------

End of CAM Digest
本期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