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科研
生命科學 關注兒童發展問題 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兒童的行為管理 Tiny sensor for electrical fault detection

一項由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及香港小童群益會合作進行的研究指出,家長透過培訓,可有效幫助患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的子女。

人們常會對一些坐立不安、心煩氣躁、喋喋不休、容易分心、需支援才能完成任務的兒童帶有負面的觀感。有些人甚至認為兒童患有這些症狀是家長的錯誤育兒技巧所致。這或許是大眾對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認知所限,甚至家長本身亦缺乏這方面的認識。事實上,這些兒童很需要家長的照顧及培育,父母可以參加有效的行為管理訓練,學習與子女建立正面關係,以及怎樣支援子女的發展。

近年來,本地和海外對幫助家長改善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兒童行為的培訓需求與日俱增。自二零零九年起,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及家庭提供服務的本地非政府機構 — 香港小童群益會在轄下九所中心推出一項行為訓練課程。二零一一年,理大與該會合作展開為期三年的研究,以評估這訓練課程的成效。

有關訓練課程涵蓋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兒童的行為特性及所遇困難的介紹、加強兒童專注力及向其發指令的技巧、以及情緒管理的方法。以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歐美蘭博士為首的研究團隊在聯合研究中,利用量化評估,於介入前、介入後及為期兩個月的跟進期中,評鑑課程的成效。此外,他們透過個案面談,進行質化評估,了解兒童破壞行為及家長受壓的情況。研究對象為177名家長,其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子女年齡為五至十二歲,當中125名為量化評估的實驗組,52名為控制組。另外,七名家長及五名社工則參與質化評估的面談部分。研究亦分析了135名男孩及42名女孩的視聽專注力和非語言能力兩方面的認知評估表現。

歐美蘭博士(左)正進行認知評估 

歐美蘭博士(左)正進行認知評估

根據《艾伯克兒童行為量表》的評估結果顯示,課程在減低兒童破壞性行為,如容易分心、集中力低、單一事務處理能力欠佳、易鬧情緒、打擾家長等方面,有顯著的成效。在減低家長壓力方面,如投放很多照顧子女的時間及精神、擔心為孩子做得不足、缺乏休閒時間等,亦有所改善。

歐博士表示:「這證實了課程是有效的。由於家長與子女之間有更深的了解及包容,因而建立起互信,親子關係亦無形中得到改善。」她續說,家長已懂得多利用正面技巧,包括減少打罵、多讚賞和獎勵、有效溝通、持續堅持和有耐性等。家長對子女的觀感亦隨之而變得更正面。實驗組家長在參與訓練後對子女及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有更深的認識,更願意接納和包容、在子女的學業上抱著更合理的期望、更關注子女的優點和潛質,並減少將子女與其他孩子作主觀性的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