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image

理大管理及市場學系彭邁克教授與保加利亞瓦爾納管理大學明科夫教授合作,利用2000至2014年《世界價值觀調查》的數據,分析各地受訪者快樂程度的自我評估,因應他們在「非常快樂」、「頗快樂」、「不大快樂」、「不快樂」評分中的比率,對比各地人民的A對偶基因數據,從而作出推論。

研究顯示,A對偶基因比率最高的國家/地區,其人民自覺最快樂。這些國家/地區包括西非的加納和尼日利亞、拉丁美洲北部的墨西哥和哥倫比亞。相比之下,阿拉伯的伊拉克和約旦,以及東亞的香港、中國內地、泰國及台灣人民的A對偶基因普遍最低,他們的主觀快樂感相對亦是最低。

結果發現,人民的快樂感跟其脂肪酸醯胺水解酶的變體的A對偶基因有顯著的關連,這種物質可加強感官快樂並幫助緩解痛苦。這關聯性甚至比財富、社會穩定和疾病因素更大。這就可以解釋為何尼日利亞人自覺比德國人快樂,而即使命案與劫案數字高企的國家(如拉美洲北部及非洲撒哈拉以南),其人民的幸福感亦較高。

相關研究已刊載於《幸福研究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