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 Digest, 星期六, 2017年 1月28日

本期编辑:

    许跃生
    中山大学应用计算科学研究院
    compsci@mail.sysu.edu.cn

    乔中华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
    zqiao@polyu.edu.hk

====================================================================================
祝CAM读者春节快乐

一年一度的春节到了。值此新春佳节之际,请接受我们
最诚挚的祝愿:祝各位朋友们新春快乐、身体健康、阖
家幸福、心想事成,取得事业上的更大成功。

CAM通讯在春节期间将暂停一期,新的一期将在2月25日
再与大家见面。

祝各位朋友们春节快乐!

许跃生 中山大学应用计算科学研究院
乔中华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  

====================================================================================

材料科学中的数学前沿问题研讨会于2017年1月7日至8日在郑州大学召开

发件人:崔俊芝

首次“材料科学中的数学前沿问题研讨会”,已于2017年1月7日至8日在郑州大学召开;
本次研讨会由任景莉教授(郑州大学)、刘海亮教授(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和崔俊芝
院士发起,郑州大学承担了具体的会务组织工作。

鉴于“材料科学中的数学前沿问题”涉及领域很广,本次研讨会主要聚焦于非金属材料
和非晶金属材料的物理和力学性能,研讨模型、算法及数学前沿问题;目标是加强数学
家与物理、力学、材料科学家之间的交流,推进材料科学中的数学前沿问题研究。

在本次研讨会上有15名专家做了特邀报告和专题报告,他们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
大学教授张平文,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汪卫华院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戴兰宏研
究员,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周爱辉、曹礼群研究员,美国爱荷华大学韩渭敏
教授,爱荷华州立大学刘海亮教授,北京大学唐少强教授,郑州大学任景莉教授,武汉
大学杨志坚教授,上海大学王刚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张辉教授等。报告内容覆盖了液晶
胶体聚合物的数学理论,金属玻璃结构和力学行为,材料行为的半变分不等式,密度泛
函理论,软材料结构与变形,非晶合金的锯齿流变动力学,微-纳米电磁场模型和算法,
裂纹扩展的边界条件,Fokker-Planck方程,Schrödinger方程边值问题精确算法,MD仿
真的边界条件以及材料微观表征的大数据处理等前沿分支。 

围绕主题,与会专家深入探讨了材料科学中的数学前沿问题。张平文院士凝练了材料科
学多尺度计算中的核心问题,汪卫华院士提出了“材料数学”的理念,崔俊芝院士指出
“材料数学”研究应从数学建模、相关理论与计算开始。

本次研讨会促进了数学和物理、力学、材料科学领域专家的交流与合作,明确了当前亟

待解决的数学前沿问题,对推动“材料数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中科院启动"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

来源:中国科技网

1月12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启动会,宣布启动一批“前沿科学
重点研究计划”,首批支持98个研究单位408位拔尖科学家开展前沿研究工作。

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出席会议并作讲话。白春礼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
会上提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要坚定创新自信,敢为天下先锋,勇于挑战国际最前
沿的科学问题;要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形成更多原创理论,做出更多原创发现,力争在重
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并跑甚至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新方向。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科
院时,提出“四个率先”的要求,其核心要求就是,以科技创新为中心,积极推进人事人才制度
改革,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努力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打造一支竞争力强、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
人才队伍,有力地推动科技创新和重大科技成果产出。

白春礼指出,从中科院近70年的建院历史来看,一些重大的原创成果和为国家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的科技成果,都是经过中科院几代科学家努力,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形成的,这些成果的源头就是
杰出科学家们的科学思想和不懈的努力。这就要求我们能够给这些杰出的科学家们创造一个宽松
的、自由探索的科研环境,并且予以持续稳定的支持。

他说,“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是一个人才与项目相结合的项目,是一个为具有创新思想的科
技人才“雪中送炭”的项目,是一个老中青结合的项目,也是一个稳定支持的项目。计划要为拔
尖科学家们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与平台,鼓励和支持拔尖科学家在前沿科学上的自由探索,勇于
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提出更多原创理论,形成更多原创发现,产出更多重大科研成果。

白春礼要求,要进一步面向国际科技前沿,致力于实现重大科学突破、提出重大原创理论、开辟
重要学科方向,促进重大成果的产出。要紧密结合院人才工作会议的举措,以事业留人,通过科
研项目持续支持,稳定现有人才队伍,为重大成果产出提供坚实保障。

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局长高鸿钧局长介绍了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的整体情况。该计划宗旨
为图谋冲击国际一流甚至国际顶尖水平的基础科学问题,做出具有国际顶尖级的重大原创工作;
以“夯实基础,探索未知,图谋引领”为出发点,进一步夯实中科院前沿与交叉科学的研究基础;
稳定院内拔尖人才队伍,为中科院的“四个率先”和“三重大”产出做出贡献。

高鸿钧介绍,该计划主要支持久经证实的“立志报国、不忘初心、勤奋努力、积极向上的杰出学
者”和“拔尖青年科学家”开展的研究项目;以及有经费缺口的,即所获经费不能满足重大科研
创新工作需求的“拔尖人才”。该计划对三类人才给予五年及以上持续稳定支持,包括工作在科
研第一线的院士和国际公认的顶尖科学家;基金委杰青项目结题后的“中年杰出科学家”以及40
岁以下“拔尖青年科学家”。

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科院院士赵忠贤,维加奖首位中国科学家、中科院院士姚檀栋,中科
院院士刘明等9位承担项目的杰出专家代表应邀作报告,他们结合各自在中科院的工作经历,分享
了个人科研工作历程和感悟。赵忠贤认为,这一计划以支持人才为主,对科技体制改革、评价体
制改革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对于中科院稳定人才将产生重要作用。

中科院秘书长邓麦村主持会议。中科院98家项目依托单位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共500余人分别在主

会场和视频会场参加会议。

====================================================================================

国家自然科学奖走过60年

来源:中国科技网

1月9日,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颁发了包括最高科学技术奖在内的五项国家级科
研奖励,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由42个科研项目摘得,“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发现新的中微子
振荡模式”项目获得唯一的一个一等奖。

此次评奖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可能少有人知道,今年距离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奖(当时称作
“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颁发恰好60年。

见证新中国科技发展历程

1957年1月,“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评选结果公布,这是新中国第一次颁发国家科学奖金。当年
共有34项成果获奖,其中,华罗庚、吴文俊和钱学森三位科学家获得一等奖。该奖虽然由中国科
学院组织评审,但实际上面向全国科技界,因此后来被追认为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奖。首届之后评
奖中断,直到1982年举办第二届。从1987年举办第三届开始,该奖每两年评选一次,到1999年之
后改为每年评选颁发一次。

60年的时间,国家自然科学奖见证了新中国科学发展的历程和变化。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获奖项目均为独立完成人,此后颁发的一等奖奖项绝大多数都是集体成果,包括1982年获奖的
“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大庆油田发现过程中的地球科学”等项目。其中,研究团队最为浩大
的获奖项目之一当属2009年获一等奖的“《中国植物志》的编研”,该项目由四代科学家历经45
年完成,参与研究的单位有146个,作者312位,绘图人员达到164位。本次获奖的大亚湾中微子实
验项目组也有着270余人的庞大团队。

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扬宗看来,这种现象体现着整个科学研究方式发生的变化。“从
小科学到大科学,从精英的科学到大众的科学。”王扬宗说,“如今,大规模的科研项目越来越
多,人员和经费也更充足。”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真真对此表示赞同:“随着专业细分程度逐渐增
强和科学问题愈加复杂,科学研究越来越需要合作,项目合作加强、研究团队变得庞大就成为了
一种趋势。”

让同行评议真正发挥积极作用

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审把回归“推荐制”作为一条主线,在拓宽推荐渠道的同时,强化
推荐主体责任。本届评审明确要求推荐意见、项目介绍和客观评价内容必须由推荐方如实出具,
其他内容现阶段虽然可以由完成人等提供,但也必须由推荐方审查并承诺对真实性负责,推荐单
位和专家原则上要亲自参加答辩。

“推荐制在科学共同体内部越来越成为共识。”李真真说,“它能规避自报评奖的弊端,在入口
就形成公正的状态。”

在王扬宗看来,同行评议能够发挥关键作用是确保评奖质量的重要因素。“以首届国家自然科学
奖为例,当时华罗庚先生的‘多元复变函数论及代数数论’的工作有16篇论文,有人认为其可得
‘三个二等奖’,但不能得一等奖。后来在讨论过程中,大家认为华罗庚的工作主要在多元复变
函数方面,是国际领先的工作,最后确认他的成果‘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应列为一等奖。”
王扬宗介绍说,“华罗庚也是很有个性的科学家,在对其研究上报的推荐表上,华罗庚指定的成
果鉴定人竟然是他的学生龚昇和陆启铿。他们当时都才20多岁,初出茅庐。但在华先生的眼里,
他们最理解他的成果。最终,他们的鉴定得到了其他资深专家的认同。几十年后,‘多元复变函
数论’被丘成桐等人认为是华罗庚一生最重要的工作,也是华人数学家在20世纪做出能超越西方
或与之并驾齐驱的三项工作之一。60年前的评审专家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由此可见,在当年的评奖过程中,同行评议能够起到关键的作用。”

如何保证同行评议能够真正发挥积极作用?李真真认为,建立公正、透明的评奖程序,重构科学
共同体内的信任关系和塑造良好文化环境,让评奖回归科学本体尤为重要。

“报奖成了一个产业,评奖成了一片江湖,那是非常可怕的。大科学带来了多元价值的博弈,也
带来了各种利益的冲突。尤其各种利益集团的形成,正在破坏科学共同体内部的信任关系。如果
这种信任关系被消解,评奖的成本将会非常高,对整个科学的文化环境产生恶劣影响,被破坏的
环境下将更有利于利益团体的运作,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所以,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通过有效的程
序及规则来避免利益集团运作和干扰评奖,进而重塑建立在良好信任关系基础上的文化环境。”

把评奖放在阳光下

当然,在评奖过程中,评审专家也会有一些争论。据王扬宗介绍,难得的是,早年评奖过程的记
录,尤其是首届评奖的关键材料,都得以保留至今。“包括报奖过程、评审专家的历次讨论和评
价等。这让我们看到了当时评奖的完整过程。”王扬宗说。

在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教授刘兵看来,保证评审机制的公正、权威、
有透明度,正是树立国家自然科学奖良好社会形象的关键。“比如诺贝尔奖,当然其透明度也不
够,在颁奖前后也会引起争议,但是它的评审过程、评审资料都有封档和存档,会在一定时期后
解密。中国自然科学奖也应在这方面予以加强,这对研究当代中国科技史很重要。”刘兵说。

对此,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等评奖机构也正在作出努力。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结
束后,奖励办即召开公示发布会,奖励办主任邹大挺介绍说,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与
往年相比有两个“首次”:一是首次与初评结果一起,公布了参加初评会议的54个通用项目专业
评审组的全部专家名单;二是首次开展了经济效益真实性核查试点。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随着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评审工作公开透明、全方位接受社
会监督是一个趋势。是否公开专家名单、如何公开最科学,奖励办前前后后研究了三年。今后公

布会评专家名单将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实施。”邹大挺说。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设专项支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

来源:中国科技网

目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设置了专门用于支持重大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的重点专项,2016年优先
启动了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和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

针对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设立的总目标,1月12日,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叶冬柏
表示,该专项启动实施后,将根据国家战略需要和总体外交部署,结合各行业和部门的重大创新
合作需求,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有力支撑我国优势技术和产业走向世界。与国际上更多的合作伙
伴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科技和发展问题,更加显著地提升中国在全球创新合作中的制度
性话语权。

从分类部署任务来看,该专项以合作研发为基础,围绕联合研发与示范、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
地与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国际化环境三个方面部署任务。同时,结合以上任务支持开展科技人文
交流。

日前,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6年项目指南向社会正式发布。在合作项目方面,申
报时要求中外机构合作申报。在合作对象上,特别鼓励与世界一流研发机构和顶尖人才团队所在
机构开展合作。境外合作方负责人必须依托本人所在境外机构参与项目,且应担任高级研发职位,
具有较高国际学术声誉和科研水平。

据了解,我国已与15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签订了111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加
入了200多个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组织。在我国驻47个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的70个使
领馆(使团)设置科技处(组)。

====================================================================================

2017年将出台国家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方案

来源:中国科技网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今天举行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表示,2017年将落实国家科
技奖励制度改革举措,加大专家学者和学术组织推荐提名力度,强化推荐者责任。

万钢表示,今年将出台国家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方案,修订《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其实施细
则。加大对高水平创新成果和杰出人才特别是青年拔尖人才的奖励力度。严格控制自然科学奖、
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三大奖授奖数量。强调论文专著质量,限制获奖人再次被推荐提名。进
一步提高奖励活动公开透明度,全方位接受社会监督。

万钢还表示,2017年将改革完善科研院所管理运行机制,推动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
政策,深入推进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优化重大人才计划组织实施机制,加强科
普和创新文化建设。

在1月9日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屠呦呦、赵忠贤获国家最高科技奖,每人奖金500万元。

====================================================================================

第十八届全国流体力学数值方法研讨会第一轮征文通知

发件人:汤华中

第十八届全国流体力学数值方法研讨会(简称为18thNSNMF)拟定于将于2017年8月12至15日在湖南怀化煌族
国际大酒店举行。本届会议由中国数学会计算数学分会主办,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
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承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北京大学数学科
学学院、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LSEC)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
算数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NM)、怀化学院协办。

本届研讨会由大会邀请报告和分组交流报告组成,会议热忱欢迎全国从事流体力学数值方法、大气海洋数值
模拟、物理气体动力学理论和计算方法的科研、业务、教学、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生积极报名参加。会议欢
迎参加参会人员组织小型的报告会和讨论会。

征文范围:

1.    双曲守恒律与可压缩流的数值方法及理论;
2.    不可压流及低马赫数流的数值方法;
3.    格子气方法及动理学格式;
4.    流体力学计算中的网格技术、自适应计算方法、并行算法及优化算法等;
5.    多介质流、多相流、湍流、界面不稳定性及流固耦合问题的数值方法;
6.    大气、海洋中的数值方法、气候数值模拟、资料同化、遥感反演、资料分析、可预报性研究;
7.    爆炸力学、爆轰物理及化学反应流的数值方法;
8.    水力学、渗流、环境流体力学的数值方法;
9.    非牛顿流、稀薄流及微流动的建模及数值方法;
10. 流体力学的应用软件开发及大规模模拟应用。

请于2017年6月30日前通过www.nsnmf.org.cn进行会议注册、提交论文摘要、含图表的详细摘要(限2页A4纸)。
摘要最好以word文件形式提供,以便汇编成论文摘要集用于会议交流。

有关会议的其它具体事项将在第二轮通知中通知。如有建议及问题请与会议筹备组联系。会议筹备组设在中国
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

重要日期:

征文截止日期:2017年6月30日
录用通知日期:2017年7月15日

筹备组组长:谢正辉
秘  书  组:韩加新,潘静,田向军,袁星
筹备组成员(按拼音字母顺序): 何国威,江松,李若,李新亮,刘铁钢,
汤华中,王斌,谢正辉,蔚喜军,袁礼,张林波,刘建国

联 系 人:韩加新,田向军,袁星,谢正辉
通信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华严里40号,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
邮政编码: 100029
电    话: 韩加新(82995173,13641031256)、田向军(82995306)、袁星(82995385)、谢正辉(82995179)
传    真: 010-82995172
E-mail:   nsnmf2017@lasg.iap.ac.cn
网   址:  www.nsnmf.org.cn

                                                            第十八届全国流体力学数值方法研讨会筹备组
                                                                                     2017年1月 20 日

====================================================================================

期刊内容:《中国科学:数学》(中文版)2017年47卷第1期

发件人: "Yang Zhihua" <zhihua@scichina.org>

 

http://mathcn.scichina.com/
--------------------------------------------------------------------------------

庆贺张芷芬教授90华诞专辑

 

张芷芬教授简介
中国科学: 数学, 2017, 47(1): 1-2

 

综述

拓扑压和维数估计
曹永罗, 赵云
中国科学: 数学, 2017, 47(1): 3-20
doi: 10.1360/N012016-00133

正熵系统的稳定集
冯世林, 高睿, 黄文
中国科学: 数学, 2017, 47(1): 21-36
doi: 10.1360/N012016-00100

若干平面微分系统的中心等时性
王朝霞, 陈兴武, 张伟年
中国科学: 数学, 2017, 47(1): 37-52
10.1360/N012016-00111

动力系统中若干回复性问题的新进展
叶向东, 邵松
中国科学: 数学, 2017, 47(1): 53-76
doi: 10.1360/N012016-00087

有限维和无穷维空间上的KAM 理论
尤建功, 耿建生, 徐君祥
中国科学: 数学, 2017, 47(1): 77-96
doi: 10.1360/N012016-00154

 

论文

依状态切换的随机微分方程的几乎自守解
陈锋, 杨雪, 李勇
中国科学: 数学, 2017, 47(1): 97-108
doi: 10.1360/N012016-00127

一类医院抗生素耐药模型的全局动力学
陈燕燕, 赵育林
中国科学: 数学, 2017, 47(1): 109-118
doi: 10.1360/N012016-00130

四次Lienard 方程在奇异摄动下极限环的唯一性
李承治, 李伟固
中国科学: 数学, 2017, 47(1): 119-134
doi: 10.1360/N012016-00106

几个映射类的半群结构及性质
李翠萍
中国科学: 数学, 2017, 47(1): 135-146
doi: 10.1360/N012016-00129

非线性非齐次弹性材料模型的精确模态波解和动力学性质
李继彬
中国科学: 数学, 2017, 47(1): 147-154
doi: 10.1360/N012016-00080

有界噪声扰动下平面微分系统周期轨的分支
马纪英, 肖冬梅, 许钊泉
中国科学: 数学, 2017, 47(1): 155-170
doi: 10.1360/N012016-00131

一维周期方程的周期解问题
盛丽鹃, 韩茂安
中国科学: 数学, 2017, 47(1): 171-186
doi: 10.1360/N012016-00121

一类平面3 次扩展拟齐次系统的分岔
石仁祥, 巩金慧, 于江
中国科学: 数学, 2017, 47(1): 187-198
doi: 10.1360/N012016-00128

多峰映射的Collet-Eckmann 条件和向后Collet-Eckmann 条件
王兰宇
中国科学: 数学, 2017, 47(1): 199-204
doi: 10.1360/N012016-00132

半群中的Lipschitz 各态历经和广义各态历经
夏旭, 郑作环, 周喆
中国科学: 数学, 2017, 47(1): 205-220
doi: 10.1360/N012016-00090

时滞微分方程周期解的唯一性问题
庾建设
中国科学: 数学, 2017, 47(1): 221-226
doi: 10.1360/N012016-00085

一类五次向量场在非对称扰动下Abel 积分零点的个数
赵丽琴
中国科学: 数学, 2017, 47(1): 227-240

doi: 10.1360/N012016-00126  

====================================================================================

期刊内容:Journal of Scientific Computing, Volume 70, Number 1, January 2017

发件人: Chi-Wang Shu <shu@dam.brown.edu>

http://www.springeronline.com/journal/10915

Suboptimal Feedback Control of PDEs by Solving HJB Equations on Adaptive Sparse Grids
Jochen Garcke and Axel Kroner, pp.1-28.

A Robust Inversion Method for Quantitative 3D Shape Reconstruction from Coaxial Eddy Current Measurements
Houssem Haddar, Zixian Jiang and Mohamed Kamel Riahi, pp.29-59.

Optimal Quadrilateral Finite Elements on Polygonal Domains
Hengguang Li and Qinghui Zhang, pp.60-84.

Unconditional Superconvergence Analysis for Nonlinear Parabolic Equation with EQ^rot_1 Nonconforming Finite Element
Dongyang Shi, Junjun Wang and Fengna Yan, pp.85-111.

An Unconditionally Stable Quadratic Finite Volume Scheme over Triangular Meshes for Elliptic Equations
Qingsong Zou, pp.112-124.

Superconvergent Two-Grid Methods for Elliptic Eigenvalue Problems
Hailong Guo, Zhimin Zhang and Ren Zhao,pp.125-148.

Local and Parallel Finite Element Algorithm Based on Oseen-Type Iteration for the Stationary Incompressible MHD Flow
Qili Tang and Yunqing Huang, pp.149-174.

The Highest Superconvergence Analysis of ADG Method for Two Point Boundary Values Problem
Jiangxing Wang, Chuanmiao Chen and Ziqing Xie, pp.175-191.

Galerkin Method for the Scattering Problem of a Slit
Yujie Wang, Fuming Ma and Enxi Zheng, pp.192-209.

Performance and Scalability Improvements for Discontinuous Galerkin Solutions to Conservation Laws on Unstructured Grids
S.R. Brus, D. Wirasaet, J.J. Westerink and C. Dawson, pp.210-242.

Large-Scale Optimization-Based Non-negative Computational Framework for Diffusion Equations: Parallel Implementation and
Performance Studies
J. Chang, S. Karra and K.B. Nakshatrala, pp.243-271.

Uniform Convergent Tailored Finite Point Method for Advection-Diffusion Equation with Discontinuous,
Anisotropic and Vanishing Diffusivity
Min Tang and Yihong Wang, pp.272-300.

On Second Order Semi-implicit Fourier Spectral Methods for 2D Cahn-Hilliard Equations
Dong Li and Zhonghua Qiao, pp.301-341.

A New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or Inhomogeneous Boundary-Value Problems of Space Fraction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Jingtang Ma, pp.342-354.

High-Order Accurate Local Schemes for Fraction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Daniel Baffet and Jan S. Hesthaven, pp.355-385.

A Galerkin 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a Class of Time-Space Fraction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with Nonsmooth Data
Zhengang Zhao, Yunying Zheng and Peng Guo, pp.386-406.

Two Mixed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or Time-Fractional Diffusion Equations
Yanmin Zhao, Pan Chen, Weiping Bu and Xiangtao Liu, pp.407-428.

Accuracy of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or Boundary-Value Problems of Steady-State Fractional Diffusion Equations
Hong Wang, Danping Yang and Shengfeng Zhu, pp.429-449.

====================================================================================

期刊内容: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Vol. 35, No. 1, 2017

来源: www.global-sci.org/jcm/

Regular Articles:                

Jiwei Zhang, Zhenli Xu, Xiaonan Wu and Desheng Wang
Stability Analysis for Nonlinear Schrödinger Equations with Nonlinear Absorbing Boundary Conditions
J. Comp. Math., 35 (2017), pp. 1-18.
                       
Xiaofeng Cai, Jun Zhu and Jianxian Qiu
Hermite Weno Schemes with Strong Stability Preserving Multi-Step Temporal Discretization Methods for Conservation Laws
J. Comp. Math., 35 (2017), pp. 19-40.
             
Dong Liao, Hui Zhang and Zhengru Zhang
Energy Stable Numerical Method for the TDGL Equation with the Reticular Free Energy in Hydrogel
J. Comp. Math., 35 (2017), pp. 41-55.
             
Xiaole Han, Hehu Xie and Fei Xu
A Cascadic Multigrid Method for Eigenvalue Problem
J. Comp. Math., 35 (2017), pp. 56-72.
             
Russell B. Richins
A Saddle Point Numerical Method for Helmholtz Equations
J. Comp. Math., 35 (2017), pp. 73-90.
             
Fang Deng, Chao Zeng, Meng Wu and Jiansong Deng
Bases of Biquadratic Polynomial Spline Spaces Over Hierarchical T-Meshes

J. Comp. Math., 35 (2017), pp. 91-120.

 

 

------------------------------
End of CAM Digest
本期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