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 Digest, 星期六, 2014年 12月6日

本期编辑:

    袁光伟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yuan_guangwei@iapcm.ac.cn

    乔中华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
    zqiao@polyu.edu.hk

====================================================================================
郭雷院士获瑞典皇家理工学院荣誉博士学位

来源: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

2014 年11 月21 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瑞典皇家理工学院(KTH)举行隆重颁
奖仪式,授予郭雷院士等五位杰出人士荣誉博士学位。本年度KTH 博士学位授予仪式和教授
晋职典礼也同时在此举行,交响乐和礼炮声不断将典礼推向高潮。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建成于1827 年,是瑞典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理工类高等学府,这里
曾诞生过诺贝尔奖和阿贝尔奖等世 界科学大奖得主。自1944 年该校首次将荣誉博士学位颁
发给后来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六世?阿道夫(Gustav VI Adolf)等人起,在过去七十年间共
为二百余位科学技术等领域的杰出人士颁发此荣誉,以表彰他们为科学进步做出的重大贡献。
历史上,我国只有著名物理冶 金和晶体学家郭可信院士于1980 年获得KTH 授予的该项荣誉。
今年获此殊荣的其他四位杰出人士分别来自瑞典、美国和英国三个国家。颁奖仪式结束后,
在斯 德哥尔摩市政厅(蓝厅)随即举行了上千人的晚宴,大厅内悬挂着包括五星红旗在内
的获奖者所在四国的国旗。晚宴后接着在市政厅(金厅)举办了庆祝舞会。颁奖 仪式之前,
郭雷还应邀在KTH 作了题为“大群体系统的同步与干预”的学术报告。

郭雷主要从事控制论与系统理论的研究。在随机自适应控制、自适应估计与滤波、反馈机制
能力与极限、群体系统集体行为等方 向若干核心基础理论问题上做出根本性贡献。先后被
选为美国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会士(Fellow)、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
学院 (TWAS)院士、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会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美国IEEE 控制系统学会杰出演讲者、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教授等。曾 先后两次应邀在国际自
动控制联合会世界大会上作大会报告(1999,2014),并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邀请报告
(2002)。现任中科院国家数学与交叉 科学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
工业与应用数学会理事长,第八届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世界大会主席,《国家科学评论》副
主编等。

郭雷于1987 年在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自1993 年他首次赴瑞典进行合

作交流起,近20年来一直与瑞典学术界保持密切联系。

====================================================================================

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交叉学术论坛暨2014年计算机辅助制造、工程与数控中的数学与算法国际会议召开

来源: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网

来源: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

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交叉学术论坛暨2014 年计算机辅助制造、工程与数控中的数学与
算法国际会议(MAMENC2014)于2014 年10 月 23‐25 日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际会议中心
(怀柔)召开。会议邀请了新西兰、加拿大、泰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大学与科研单位,以及
国内的华中科技大学、中国 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石油
大学等单位 的60 余位老师和研究生参加。

会议由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先进制造部主任、中国科学院数学机 械化重点实验室主任
李洪波研究员主持并致开幕词。University of Auckland 的Xun W Xu 教授,Thammasat
University的Stanislav S. Makhanov 教授,University of Waterloo 的Kaan Erkorkmaz
教授,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的于东研究员,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交叉中心副主任高小山研究员等分别做了各自研究 领域的大会报告。

“数学与交叉科学学术论坛”由中科院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 (NCMIS)发起主办,分别
由中心6 个交叉研究部结合自身特色根据不同主题承办。论坛旨在面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
与社会经济等应用领域对数学的需求,共 同探讨实际应用领域重要问题对数学的需要,以
期共同推动问题驱动的应用数学与交叉科学的的研究与发展,推动实际领域重要问题的解决。

此次会议促进了国内外数字化制造领域国内外科研单位之间的交流与 合作,对数学与先进
制造领域学术研究的交叉与融合起到了重要作用。会议网站见:
http://mmrc.iss.ac.cn/cnc/cnc2014/

====================================================================================

经济金融前沿问题及2015年中国经济展望研讨会成功召开

来源: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

2014 年11 月22‐23 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经济金融部主办,中国科学
院管理决策与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 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
院协办的"经济金融前沿问题及2015 年中国经济展望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政府机构、
金融业界、高校与科研院所的150 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经济金融部主任汪寿阳研究员、管理决策与 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
主任杨晓光研究员主持了研讨会,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领导闫桂英研究员参加了开幕式
并致辞。本次论坛紧密围绕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发 展,共同交流和探讨经济金融领域科研
发展热点和动态,拓宽视野,营造良好学术交流氛围,搭建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论坛邀
请了发改委、人民银行、商务部、 统计局、国家信息中心、社科院、中山大学、社保基金
的8 位著名专家,分别围绕2015 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作了精彩报告。来自对
外经贸大学、中 山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国银行、申银万国等金融界的100 多位
嘉宾参加了研讨会,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会议得到中国科学院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的大力支持和资助。此次研讨会圆满召开,对

推动数学与经济金融交叉科学的理论发展和应用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

南开师生纪念陈省身先生逝世10周年

来源: 南开新闻网  

 12月3日是著名数学家、微分几何之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南开数学研究所名誉
所长陈省身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日。南开师生以不同形式纪念这位蜚声国际的数学大师。
当天,陈省身故居——宁园面向社会开放,南开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来校缅怀、纪念。

 数学科学学院“陈省身班”的学生自发来到位于主楼南侧的陈省身墓前缅怀、祭扫、敬
献鲜花,并到陈省身故居参观,领略先生孜孜以求、卓越奋斗的光辉一生。学院还组织
开展了“继承大师遗志传承数学文化”主题报告会、“纪念陈省身先生逝世十周年图片展”
等活动,让学生更加了解这位从南开走出的“数学巨人”。

  陈省身数学研究所举办“2014京津几何工作营”,邀请田刚、李骏、彭家贵、唐梓洲、
程新跃、吉敏、周向宇、李安民、李海中、李嘉禹等数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校讲演、报告,
龙以明、张伟平参加,以研讨数学问题的方式纪念陈省身先生。

  陈省身,1911年10月28日生于浙江嘉兴。1926年考入南开大学,1930年起先后获南开
大学学士学位、清华大学硕士学位和德国汉堡大学博士学位。1943年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级
研究所的邀请赴美从事研究工作。他在整体微分几何上的卓越贡献,影响了整个数学的发
展,被誉为“微分几何之父”。1981年创办美国国家数学研究所并任所长,1985年创办南开
数学研究所并任所长,先后培养造就了一批世界知名的数学家,为我国以及世界数学事业
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2000年陈省身回国定居于南开园。2004年12月3日因病逝世。

====================================================================================


陈省身与华罗庚

作者:张奠宙
来源:文汇报

  陈省身和华罗庚,是中国现代数学史上的两位巨人。

  十年前,2004年的一个冬夜,南开大学的学生在校园里自发地点燃了蜡烛,悼念
一代数学大师陈省身。从那时再往前推20个年头,华罗庚于1985年倒在东京大学的讲
台上。华罗庚出生于1910年,比陈省身年长一岁。但是离世早了许多。王元先生说过:
“如果1980年代初,中国普遍能做心脏支架植入手术,华先生不至于这么早离开我们”。
是的,以今天的眼光看,华先生本可以更长寿。

  华罗庚与陈省身年龄相仿,但生活的道路不同。两人都在20世纪30年代初进入清
华大学算学系,在那个数学群星灿烂的天空,他们构成明亮的双子星座。然后两人先
后出国:陈省身到了汉堡、巴黎,攀登几何学的高峰;华罗庚则由N·维纳介绍去了英
国的剑桥,在解析数论的研究上达到世界的前沿。为了发展中国的现代数学,两人都
在拼命往前跑,形成了客观上的竞争。正所谓“一时瑜亮”。但是,他们是竞争中的朋
友。彼此尊重,礼尚往来,终生不渝。

  早在1936年,陈省身在德国接待途经柏林的华罗庚一起观看奥运会。第二年陈省身
经过英国到法国时,专门到剑桥看望华罗庚。仅此也就知道他们青年时代的友情了。
抗日战争开始,他们两人同时回到祖国在西南联大共事五年,度过了生活十分困难、
但是学术上丰收的年代。他们一度共同居住在一个房间里,彼此开开玩笑,却在煤油
灯下各自做出了达到世界前沿的工作。

  1943年之后,陈省身去美国普林斯顿研究整体微分几何,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华罗庚在40年代也有新的突破,完成名著《堆垒素数论》,开始了矩阵几何、自守函
数的创新工作。1946年,陈省身回国任中央研究院数学所的代理所长。华罗庚本来也
有可能担任这一所长职务,却在同年10月到了普林斯顿。1949年元旦,陈省身也到了
美国,在芝加哥大学任教,于是邀请在伊利诺大学任教授的华罗庚来芝加哥大学演讲。
1950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在美国波士顿的坎布里奇召开。这是中断14年以后举行的大
会。陈省身应邀在大会做一小时报告。这样高的学术荣誉,反映了陈省身在国际数学
界的地位。不久,华罗庚准备回国,去旧金山乘船途经芝加哥时,两人见面友好握别。
以后便天各一方了。

  中美之间的长期分隔,给陈省身和华罗庚提供了全然不同的学术和生活环境。
陈省身在国际数学界的影响越来越大,成为几何学的一代大师,而华罗庚则在中国国
内的数学界发挥着领导作用,成为家喻户晓的科学偶像。他们在不同的方向上为中华
民族在20世纪的科学复兴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随着中美关系的解冻,1972年,陈省身回到阔别23年的北京。当时华罗庚在外地
推广统筹法和优选法。得知陈省身回国的确切消息,奉命立即回到北京。华罗庚在
东安市场的烤鸭店宴请陈省身。有一次在清华大学演讲,内容是通俗报告《数学的
内容和意义》,约有一千人听讲。报告会由华罗庚主持,演讲前两人先后致辞表示
了彼此仰慕之意。

  为了加强美国和中国的科学联系,遴选一位数学家作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是
很重要的。外籍院士需要院士们提名。F·白劳德(FelixBrowder。他的父亲E·白劳德
[EarlBrowder]是著名的美国共产党的领袖)和陈省身联合其他一些院士为华罗庚提
名。提名时要写一份“学术介绍”,这份文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谁来写?很自然
请陈省身来完成。在美国科学院的档案中,大概还会保留着这份文件。结果,如大
家所希望的,华罗庚顺利地当选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并于1984年到美国出席了
院士会议。

  1980年,华罗庚应邀到美国做个人访问半年,到伯克利做报告时,华罗庚就在
陈省身家里住了两夜。陈省身把整幢房子的底楼空出来,让华罗庚及其随行人员使
用。1983年,华罗庚到加州理工学院讲学,陈省身特地自己驾车四百余公里,从伯
克利赶去看望。不料这是他们的最后一面了。

  陈省身和华罗庚这两位世纪名人,同行又同事。在漫长的岁月中,社会地位、
学术评价、发展机会等等的因素,几乎是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碰撞和冲突。如果彼
此在某些环节处理稍有不慎,一个小小的摩擦,就会造成隔阂和争执,以至形成大
家都不愿见到的状况。但是我们很幸运,这一切在陈省身和华罗庚之间都没有发生。
历史将会不断地证明:这是中国数学的幸运。

  中国数学永远不会忘记两位数学巨人。中国数学会颁发两个最高的数学奖——一
是华罗庚奖,表彰获奖者的终生成就;另一个就是陈省身奖,奖励年轻数学家的工
作。

  世界数学会永远怀念陈省身。2009年6月1日,国际数学家联盟主席洛瓦兹和秘
书长格鲁彻尔宣布:“国际数学联盟(IMU)和陈省身奖章基金会(CMF)将联合颁布
数学界新的大奖——陈省身奖章(ChernMedal),用以纪念已故的杰出的数学家陈省身
(1911,嘉兴,中国——2004,天津,中国)”。从2008年印度举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
开始,将50万美元奖金授予世界上最富创造性的数学家,奖励他的终身成就。这一奖
项将每四年一次永久地颁发下去。

  陈省身虽然加入了美国籍,却一直怀有强烈的“中国情结”。他年轻时目睹天津
有“日本军营”驻扎,深为痛恨。1937年在巴黎闻知日军发动“七七事变”,年轻气盛
的陈省身竟要和日本同学绝交。有一年应日本文部省邀请去日本讲学,入境时被海
关要求打开行李,陈省身把邀请信往桌上一放,说“你要打开行李我就回去了”。日
本海关只得赔笑脸放行。1970年代钓鱼岛事件发生,一些华人教授捐款在《华盛顿
邮报》登广告“保钓”,主持者正是陈省身。改革开放之后,陈省身回到南开任数学
所所长。2000年,离开终年如春的旧金山到天津定居。去世后,遵照遗嘱,将他的
墓地永远地置于南开数学所大楼的旁边。

  在许多介绍陈省身的文字里,开头多是:“陈省身,美籍华人数学家”。我以为,
陈省身受教育于中国,服务于中国,去美国工作之后,晚年再为中国数学发展而鞠
躬尽瘁,这样的经历,怎能以“美籍华人”四字加以概括?我在为《辞海》写陈省身
条目时没有这样做。《辞海》条目的审查人和主编居然都通过了。在《辞海》
(第六版)的第222页上这样写着:

  陈省身,美籍中国数学家。

====================================================================================

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六成海归为硕士

作者:马海燕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教育部26 日在北京发布《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蓝皮书显示,63%的留学回国人
员具有硕士学位,30%具有学士学位,具有博士学位的人仅占6%。

中国留学生分布在全球80 个国家或地区,主要集中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
法国、俄罗斯、加拿大、德国、新西兰和新加坡等。英国为接纳中国高中和大学本科毕业生
最多的国家,美国是接纳中国硕士毕业生最多的国家。

留学回国人员所学专业以商科和社会科学类学科为主,集中在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理论
经济学、外国语言文学、艺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学与工程、教育学、社会学、新
闻传播学等10 个专业。

中国留学回国人员年龄分布在22 岁至34 岁之间,占全部留学回国人员的95%。获得学士学
位留学回国人员的平均年龄为25.53 岁,硕士为26.63 岁,博士为34.73 岁。

47.31%的留学人员为国内本科毕业后选择出国留学,高中毕业后直接出国留学的占33.48%,
硕士毕业后出国的仅占5.59%。其余为大中专毕业后出国。

参与调查的留学回国人员中,有57.94%的人期望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寻找职业发展
机会。最受追捧的行业是金融业,其次是教育、信息和软件服务等行业。国有企业和外资企
业是最受青睐的就业机构类型,其次是民营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主任孙建明表示,蓝皮书采用了该中心在为留学回国人员提供服务的过
程中采集的280 万个数据后分析形成,旨在形成完整的“留学—回国意愿—就业”信息链,
为用人单位和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人才策略提供第一手资料,也为留学人员本身提供择业决策
信息。

据统计,改革开放至2013 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305.86 万人,学成回国人员
总数达144.42 万人。

====================================================================================

国际超算新测试标准发布 天河二号获双料冠军

作者:成舸 王握文 于冬阳
来源:科学网

记者今天从国防科技大学获悉,在北京时间今日上午于美国新奥尔良市召开的世界超级计算
机大会 上,国际TOP500 组织首次正式发布了超级计算机高性能共轭梯度(HPCG)基准测试
排行榜,由该校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位居世界第一;在 该组织前一天发布
的第44 届世界超级计算机500 强排行榜中,“天河二号”再次卫冕,获得“四连冠”。世
界超算领域两项桂冠花落“天河”,标志着我国超级 计算机继续保持国际领先地位。

国际超级计算机TOP500 组织是发布全球已安装的超级计算机性能排名的权威机构,以系统
的实测速度(Linpack 测试值)为基准进行排名,每隔半年发 布一次。高性能共轭梯度(HPCG)
基准测试是该组织首次正式发布,它与系统的实际应用相关性更强,更能反映超级计算机在
科学与工程计算实际应用性能。这 两项性能测试排名都是为了促进超级计算机的推广应用。

据介绍,国内外不少知名学术和产业机构已在“天河二号”上开展成功应用。其中,中国商
飞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开展大型客机全参数气动优化设计计算,仅 用6 天时间就完
成了过去需2 年才能完成的计算量,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华大基因开展极大规模基因组组
装计算,已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在国外,德国慕尼 黑工业大学等合作团队,利用“天
河二号”开展真实地震震波传播模拟,再现了1992 年美国加州兰德斯大地震震波传播过程,
为研究地震波产生传播机理和地震 预报提供了新的途径,目前该成果已获得国际高性能计
算应用领域的最高学术奖项--戈登贝尔奖(Gordon Bell Prize)提名。

“天河二号”是国防科技大学承担完成的国家“863”计划和“核高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项目,去年11 月在国家超算广州中心投入运行,向国内外用户开放使 用。目前,“天河二
号”已构建起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生物计算与个性化医疗、全数字设计与装备制造、能源
及相关技术数字化设计、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计算、 智慧城市与大数据处理等六大应用服
务平台,先后为国内外220 多家用户提供了高性能计算和云计算服务,为近百个国家重大科
技项目、国际合作项目提供了高性 能计算支持,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招聘信息:Postdoc Positions (10) in Beijing Computational Science Research Center

发件人:Yang Juan <yangjuan@csrc.ac.cn>

Beijing Computational Science Research Center (CSRC) a newly established
interdisciplinary institute in China is recruiting multiple postdoctoral
positions (http://www.csrc.ac.cn) to conduct top research in computational
sciences in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quantum optics, biological sciences,
and material sciences and advance algorithm developments.   The initial
appointment will be for two years with a possible renewal for the third
with an annual salary of from 130,000 to 240,000 RMB depending on experience,
and also research funding, housing, and transportation benefits are provided. 
The potential candidates should demonstrate record of top quality research
work in computational and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background.  Multiple
positions are available for strongly-motivated researchers to conduct high
quality computational science research with scientists in CSRC.

Position A1: Fractional modeling of soft matter and beyond: Fractional PDEs
(FPDEs) are a powerful alternative for modeling systems with nonlocal
interactions and memory effects. We are looking for a candidate who can
develop new numerical methods for FPDEs and design computer codes that can
be used to model viscoelasticity, interfacial phenomena and sharp boundaries,
as well as general conservation laws. A PhD in Applied Math is required and
experience with computer programming. (Supervisor: Prof. George Karniadakis,
Applied Math, Brown and Prof. Cai Wei, Algorithms, CSRC)

Position A2: Stochastic multiscale modeling of materials: We are interested
in developing a mathematical and computational framework at the mesoscale,
bridging the scale between microscale and continuum descriptions of materials,
focusing primarily on soft matter and complex fluids. A PhD in Applied Math,
Physics or Engineering is required as well as familiarity with microscopic,
mesoscopic and continuum methods, including  stochastic PDEs. (Supervisor:
Prof. George Karniadakis, Applied Math, Brown and  Prof. Cai Wei, Algorithms,
CSRC)

Position A3: Atomistic modeling of catalyzed growth of semiconductor 
nanowires.  Development of interatomic potential for the Ge-Au system by
fitting to ab initio data and experimental phase diagram.  Large scale molecular
dynamics (MD) simulations of nanowire growth.  Extend the time scale limit of
MD simulation of nanowire growth by advanced sampling algorithms.  Coupling
with continuum model of nanowire growth (see position A4) by providing material
inputs. (Supervisor: Prof. Wei Cai,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tanford)

Position A4: Continuum phase field modeling of catalyzed growth of semiconductor
nanowires.  Development of phase field simulation program suitable for large
scale parallel computers based on the existing serial implementation. Investigating
the mechanisms of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stabilities) during nanowire nucleation
and growth.  Coupling with atomistic models of nanowire growth (see position A3). 
(Supervisor: Prof. Wei Cai,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tanford)

Position A5: Computational modeling of fracture mechanics at nano- scales: to
study the failure and damage of nano-materials, using atomistic molecular dynamics
combined with fiber bundle model, to understand the emergence of fracture and
dislocation at nano-scales, and to   elucidate the intrinsic mechanism behind
these phenomena. (Supervisor: Dr. Dong-bo Zhang)

Position A6: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at experimental time-scale: to study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tructural materials at finite temperature and high
stress. We try to understand longtime-scale properties, such as diffusion, creep
etc. The time-scale in our simulation should be comparable to the experimental
time-scale. (Supervisor: Dr. Peng-fei Guan)

Position A7: MD simulations of ion hydration and transport in nanopores: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of hydration shells of ions and transport properties through
nano-pores and bio-membranes. Large-scale MD simulations will be used to study
the hydration shell structures and their dynamics at interfaces and under
confinement, and transport properties through nano-pores and biomembranes.
(Supervisor: Prof. Shiwu Gao).

Position A8: TDDFT and nano-optic device simulations: the postdoc is going to be
involved in both the fundamental theory and code development of time-dependent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TDDFT), and its applications to optical properties of
nanostructures and optoelectronic devices. Candidates in condensed matter theory
and computational physics are encouraged to apply. (Supervisor: Prof. Shiwu Gao
and Prof. Chi-Yung Yam).

Position A9: Design of photocatalyst for water-splitting based on first principles
and sovlation models: to develop solvation models and high-throughout first principles
calculation methods in order to reveal the physical processes of the photocatalysis
in water environments and design high-performance photocatalyst in realistic situations.
This work will be done jointly with the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Supervisor:
Dr. Li-Min Liu).

Position A10: General areas of scientific computing. Multiple other positions will
be available in areas including computational material sciences (first principle
methods, molecular dynamics), computational neurosciences, multi-scale and stochastic
modeling of biological and physical systems, etc. (Algorithms Division, CSRC).

Applications should consist of curriculum vitae, including a list of publications,
summary of future research plans, and three letters of reference. Please identify
the position code in your application. Application materials should be electronically
sent to Ms. Juan Yang by email yangjuan@csrc.ac.cn with a subject line "Algorithms
Postdocs".  All positions are available immediately.

====================================================================================

期刊内容: Communications in Computational Physics (CiCP), Vol. 16 No. 4, 2014

发件人:Prof. T. Tang [ttang@math.hkbu.edu.hk]

Communications in Computational Physics (CiCP), Vol. 16 No. 4, 2014
http://www.global-sci.com/issue/v16/n4/index.html

Articles in the Issue:

Regular Articles:                

Pascal Jacq, Pierre-Henri Maire and Rémi Abgrall
A nominally second-order cell-centered finite volume scheme for simulating
three-dimensional anisotropic diffusion equations on unstructured grids.
Commun. Comput. Phys., 16 (2014), pp. 841-891.

Duo Zhang, K. Papadikis and Sai Gu
Investigations on the droplet impact onto a spherical surface with a high
density ratio multi-relaxation time lattice-Boltzmann model.
Commun. Comput. Phys., 16 (2014), pp. 892-912.

N. Anders Petersson and Bj?rn Sj?green
Super-grid modeling of the elastic wave equation in semi-bounded domains.
Commun. Comput. Phys., 16 (2014), pp. 913-955.

Florian Bernard, Angelo Iollo and Gabriella Puppo
A local velocity grid approach for BGK equation.
Commun. Comput. Phys., 16 (2014), pp. 956-982.

Armando Coco, Gilda Currenti, Ciro Del Negro and Giovanni Russo
A second order finite-difference ghost-point method for elasticity problems
on unbounded domains with applications to volcanology.
Commun. Comput. Phys., 16 (2014), pp. 983-1009.

Heng Li
Conditional simulation of flow in heterogeneous porous media with the
probabilistic collocation method.
Commun. Comput. Phys., 16 (2014), pp. 1010-1030.

D. V. Le and Zhijun Tan
Hydrodynamic interaction of elastic capsules in bounded shear flow.
Commun. Comput. Phys., 16 (2014), pp. 1031-1055.

Wei Leng, Lili Ju, Max Gunzburger and Stephen Price
A parallel computational model for three-dimensional, thermo-mechanical
stokes flow simulations of glaciers and ice sheets.
Commun. Comput. Phys., 16 (2014), pp. 1056-1080.

Sheri L. Martinelli
Simulation of propagating acoustic wavefronts with random sound speed.
Commun. Comput. Phys., 16 (2014), pp. 1081-1101.

Jingsu Kang, Meirong Zhang and Chunxiong Zheng
Dirichlet-to-Neumann mapping for the characteristic elliptic equations
with symmetric periodic coefficients.
Commun. Comput. Phys., 16 (2014), pp. 1102-1115.

Jian Cheng and Tiegang Liu
A multi-domain hybrid DG and WENO method for hyperbolic conservation laws
on hybrid meshes.
Commun. Comput. Phys., 16 (2014), pp. 1116-1134.

====================================================================================

期刊内容: Advances in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AAMM), Vol. 6, No. 6, 2014

来源:www.global-sci.org/aamm

Advances in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AAMM),Vol. 6, No. 6, 2014
http://www.global-sci.org/aamm/volumes/v6n6/index.html

 

Articles in the Issue:

Regular Articles:

Hung-En Chen, Hui-Ping Lee, Shih-Wei Chiang, Tung-Lin Tsai and Jinn-Chuang Yang
A Layer-Integrated Model of Solute Transport in Heterogeneous Media
Adv. Appl. Math. Mech., 6 (2014), pp. 699-717.

Hua-Shu Dou, Zongmin Hu, Boo Cheong Khoo and Zonglin Jiang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Deflagration to Detonation Transition in a
Straight Duct: Effects of Energy Release and Detonation Stability
Adv. Appl. Math. Mech., 6 (2014), pp. 718-731.

Zhiqiang Xin and Chuijie Wu
Topology Optimization of the Caudal Fin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Self-Propelled Swimming Fish
Adv. Appl. Math. Mech., 6 (2014), pp. 732-763.

Jian-Hung Lin and Keh-Chin Chang
A Modeling Study on Particle Dispersion in Wall-Bounded Turbulent Flows
Adv. Appl. Math. Mech., 6 (2014), pp. 764-782.

Ahmed E. Abouelregal and Ashraf M. Zenkour
On the Generalized Thermoelasticity Problem for an Infinite Fibre-Reinforced
Thick Plate under Initial Stress
Adv. Appl. Math. Mech., 6 (2014), pp. 783-796.

M. Dilmi, H. Benseridi and A. Saadallah
Asymptotic Analysis of a Bingham Fluid in a Thin Domain with Fourier
and Tresca Boundary Conditions
Adv. Appl. Math. Mech., 6 (2014), pp. 797-810.

X. Wang, C. Shu, J. Wu and L. M. Yang
A Boundary Condition-Implemented Immersed Boundary-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Simulation of Flows Around a Circular Cylinder
Adv. Appl. Math. Mech., 6 (2014), pp. 811-829.

Conghai Wu, Sujuan Yang and Ning Zhao
A Fifth-Order Low-Dissipative Conservative Upwind Compact Scheme Using
Centered Stencil
Adv. Appl. Math. Mech., 6 (2014), pp. 830-848.

Xingding Chen, Guangwei Yuan and Yunlong Yu
Discrete Maximum Principle Based on Repair Technique for
Finite Element Scheme of Anisotropic Diffusion Problems
Adv. Appl. Math. Mech., 6 (2014), pp. 849-866.

------------------------------
End of CAM Digest
本期到此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