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 Digest, 星期六, 2010年9月4日

Today's Editor:
 
Xuejun Xu (许学军)
Institute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xxj@lsec.cc.ac.cn

Zhonghua Qiao (乔中华)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zqiao@hkbu.edu.hk

====================================================================================
中文<<数学文化>>期刊第2期已可以免费下载

http://www.global-sci.org/mc/ 或 http://www.global-sci.org/mc/issues/

本期内容包括:
数学人物
汤涛, 姚楠: — 冯康一位杰出数学家的故事(连载二)
蔡天新: 冯.诺伊曼:因为他世界更加美好
Alex Bellos: 十位伟大的数学家
数学趣谈
李尚志: 数学聊斋连载(连载二)
万精油: 数学与选举
万精油: 作家笔下的数学与数学家
蒋迅: 美国的数学推广月
数学烟云
罗懋康: — 後面就是秘密! 密码漫谈 ( 续 )
Krizek 等: 布拉格天文钟的数学原理
数学教育
张恭庆: 谈数学职业
数学经纬
ukim: 聊聊数学家的故事(连载一)
好书推荐
蒋迅: 卢丁和他的 << 数学分析原理 >>
蔡炳坤: 我读 << 数学恩仇录 >>
读者来信

中文<<数学文化>>期刊由山东大学刘建亚和香港浸会大学汤涛主编;
编委包括蔡天新, 张海潮, 邓明立, 顾沛,项武义, 贾朝华, 罗懋康, 张英伯,
张智民, 宗传明.

纸质版八月已经发行. 北京的九章书店可以买到; 网上订阅方式可参看

http://www.global-sci.org/mc/Subscription.html
或电邮 periodical@bjzhongke.com.cn

====================================================================================
2010年菲尔茨奖揭晓

来源:新华网

四年一次的国际数学家大会8月19日日在印度南部城市海得拉巴开幕,与会印度总统帕蒂尔向越南
出生的吴宝珠等4名数学家颁发了“数学界诺贝尔奖”——菲尔茨奖。

菲尔茨奖是著名的世界性数学奖,专门用于奖励40岁以下年轻数学家的杰出成就,每4年颁发一次,
每次获奖者不超过4人。本届获奖者除吴宝珠外,其他3人分别是法国的塞德里克·维拉尼、以色列
的埃隆·林登施特劳斯和俄罗斯的斯坦尼斯拉夫·斯米尔诺夫。

吴宝珠1972年出生于越南,2010年加入法国国籍,现在巴黎第十一大学任教。他因成功证明难度
极高的“基本引理”而获奖,这一成果也曾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2009年十大科学发现。

林登施特劳斯1970年出生于以色列,现在希伯来大学任教,他因数论方面的研究获奖。维拉尼和
斯米尔诺夫因统计物理学方面的理论研究而获奖。维拉尼今年36岁,现在法国亨利·普安卡雷研究
所担任主任一职,并在里昂高等师范学院任教。斯米尔诺夫1970年出生于俄罗斯,现在日内瓦大
学任教。

法国总统萨科齐当天致电吴宝珠和维拉尼,祝贺他们为法国摘得数学大奖。他说,这一非凡成就
再次证明法国在数学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菲尔茨奖自1936年创立以来,全世界有50多人获奖,
其中11人是法国人。法国是继美国之后获得该数学大奖人数最多的国家。

菲尔茨奖奖金只有1.5万美元,与诺贝尔奖差距较大。但菲尔茨奖得主赢得的学术声誉,绝对不
逊色于诺贝尔奖得主。1982年,华裔数学家丘成桐教授荣获菲尔茨奖,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位华
人。

======================================================================================
龙以明院士当选下届国际数学联盟执委

来源:南开大学

近日获悉,8月17日在印度班加罗尔(Bangalore)举行的国际数学联盟委员会2010年全体会议(IMU
2010-General Assembly)上,经投票表决,现任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
所长龙以明院士当选下届国际数学联盟执行委员会委员(任期2011-2014年)。

国际数学联盟1950年在美国纽约成立,其前身1925至1932年期间为国际研究理事会(IRC)和国际科学
联合会理事会(ICSU)的联系会员,后为国际科学联合会会员。其宗旨和原则为:促进国际数学界的
交流与合作;支持和协助召开4年一次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和有关国际学术会议,鼓励并支持为纯粹数
学、应用数学或数学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国际数学学术活动。国际数学联盟的职责包括确定
国际数学家大会程序委员会(Program Committee),确定Fields奖评委会和Nevanlinna奖评委会,推
荐下一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主办城市等重要事务。负责处理国际数学联盟的日常事务,包括指导每一界
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等。

国际数学联盟的执委会在其最高权力机构——国际数学联盟成员国代表大会上选举产生。国际数学
联盟的参加国因国家大小及数学方面的发展情况不同,分为Ⅰ、Ⅱ、Ⅲ、Ⅳ、Ⅴ五类,其有投票权
的代表人数相应为1、2、3、4、5。我国与加拿大、法国、德国、以色列、意大利、日本、俄罗斯、
英国、美国同属Ⅴ等。

龙以明,1981年获南开大学硕士学位,1987年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博士学位,继而在苏黎
世高等理工学院数学所从事博士后研究,1988年底回到南开大学从事基础数学的科研与教学工作。现
任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公布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2010年度项目申请集中接收期间共接收各类项目申请115179项,经初步
审查受理111047项。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关类型项目管理办法的
规定和专家评审意见,决定资助23733项,不予资助84339项,其余项目正在评审过程中。

有关评审结果将通知相关依托单位,其科研管理人员可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https://isis.
nsfc.gov.cn/)查询本单位申请项目评审结果。申请项目批准资助通知、不予资助通知及专家评审
意见将以电子邮件形式告知申请人。

申请人如对不予资助决定不服,可在9月8日前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提出复审申请。

=======================================================================================
数学模型或能揭示肥胖之谜

来源:新华网

肥胖研究似乎不属于数学范畴,但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数学研究人员侯赛因·焦什昆不这样认为。
他带领一个研究团队,试图借数学模型揭示脂肪细胞形成的过程并解开肥胖之谜。

筛选

焦什昆阅读大量与前脂肪细胞转变为脂肪细胞相关的学术文章后,找出16种在这个转变过程中看起
来最活跃的蛋白质,从中筛选出3种影响大的蛋白质,即NF-kB、PPAR-gamma和细胞周期蛋白D
(cyclin D)。

人体存储和产生能量需要脂肪帮助,但如果脂肪过多,由脂肪细胞组成的组织就会分泌出能发出
复杂信号的分子。这时人体内可能出现炎症,或是发展成糖尿病等疾病。

三种影响大的蛋白质分别与炎症、制造脂肪细胞、细胞自我复制相关。

美国趣味科学网站8月21日援引焦什昆的话报道:“初始模型中的这三种目标蛋白质得到研究最多,
但是它们在脂肪细胞形成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仍是未知数。我们把它们综合在一起,研究它们对细胞
形成发挥的作用。”

模型

研究人员以一系列与三种蛋白质数值相关的微分方程建立起一个数学模型。

模型中一个主要参数是名叫IkB的蛋白质,它能抑制NF-kB,另一个是有丝分裂原,它是能刺激细胞
周期蛋白D形成的浓缩化学刺激物。模型显示,IkB水平高,有丝分裂原水平低时,前脂肪细胞保持
蛰伏状态。

研究人员让老鼠细胞受到有丝分裂原TNF-alpha影响,发现TNF-alpha的活动状态与模型显示的一样。
焦什昆说,先前一些研究结果和类似实验同样支持模型。

他说模型需要更多实验验证,今后可以在模型使用的微分方程中加入更多蛋白质数值。

冻结

研究报告发表在最近一期《理论生物学期刊》(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上。

研究旨在进一步了解前脂肪细胞保持蛰伏状态,或自我复制,或转变为脂肪细胞的过程和原因,最终
做到能在前脂肪细胞转变成脂肪细胞前“冻结”它们。

焦什昆说:“肥胖可能与人们吃的食物种类和数量相关,但人与人对食物反应可能不同……吃多少
可能不是肥胖的唯一原因。我们从这项研究开始了解蛋白质水平和复杂的分子相互作用如何影响脂肪
细胞形成。”

研究人员认为,建立脂肪细胞形成过程的数学模型或许可以让人们控制某些参数,以控制脂肪细胞形
成。

========================================================================================
“SCI崇拜”为何盛行

来源:光明日报

一个学临床医学的朋友非常高兴地打电话给我,要请客。这小子一向很抠门,突然这么慷慨,肯定有
问题。细问之下,原来是他经历了一段“非人”的生活后,连发了两篇SCI,按院里的规定,媳妇熬成
婆,终于可以晋升了。

在我国,SCI论文就是科研机构的GDP,目前已成为衡量大学、科研院所和科学工作者学术水平最重要
的、甚至是唯一的尺度,拿硕博学位、评职称、申请经费、评奖、晋升乃至评选院士,几乎无不与之
挂钩。国人的“SCI崇拜”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以致网上有人戏称SCI是“Stupid Chinese Idea”
(愚蠢的中国想法),学术界和社会舆论有人提出取消SCI论文作为硬指标,也有人认为不能取消,
主张改进,各种意见莫衷一是,争论持续至今。

其实在全球范围内,用SCI作科学评价的,不光中国大陆,还有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以及美国、
英国、加拿大、俄罗斯、韩国、日本,包括欧盟等都在使用。

大多数国家科技管理体制都采用科层体制,对手段和程序的可计算性要求非常高,为了实现目标,必
须有明确的行政规则和相应的技术标准做尺度。科技目标细化分解,由国家意志分解到科研机构和院
校,再分解至课题组和个人。怎么选择合适的研究机构和个人来承担具体的课题,怎么衡量课题落实
的情况?这就需要具体的标准化的指标,论文数量就是一个非常明晰的指标。非常重要的是,这个指
标是基于学术的,它不取决于你和领导关系怎么样,属于哪个党派,信仰什么宗教,它是看你的学术
水平,是学术共同体公认的标准。

问题是,既然世界各个国家基本上都是科层制,为什么单单中国患上了“SCI崇拜症”呢?笔者认为,
这与我国科研资源高度集中有关。我国的科研经费主要掌握在政府部门手中,企业的竞争力目前主要
靠廉价的劳动力和消耗自然资源,研发投入少得可怜。因此,科技管理部门的对科研成果的量化要求
一统天下,这与国外科技投入主体分散的情况有很大不同。

SCI只是科研管理目标量化的一个具体表现而已,在目前的体制下,科研投入产出的衡量,不通过SCI,
也必须有其他量化指标做替代。取消量化考核是不现实的,历史证明,在我国,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
可操作的标准,直接的后果极有可能就是会“忽悠”的人呼风唤雨,真正有能力的人反而上不去。考核
标准如果不是学术的,就可能变成人情的、政治的。学术的标准虽然有缺陷,但可以改善,不能替代。

现在考核评价中出现的一些弄虚作假、浮躁现象,不能说是考核的问题,也不能说是考核中使用了
SCI的问题,任何评价机制都有缺陷,并非仅仅SCI。即使在美国,很多评价也要用论文说话,虽然不
一定用“SCI”这个名称。

在目前还没有可以替代指标的情况下,可取的办法是改进SCI评价标准,比如考虑各个学科的性质不一
样,不要一刀切,像我那位朋友是搞临床的,实践性、重复性强,有突破性的创新很难,这种可以不
做发论文要求;对科研型的,比如搞金属研究,可以强调发表科研论文数。再比如可以增加论文影响
因子考核,因为SCI里也有垃圾,引用率是衡量论文质量的一个标准。

======================================================================================
第三届海内外华人青年学者计算数学交流会暨第七届全国现代科学计算研讨会在兰州大学举行

来源:兰州大学

7月18日至22日,第三届海内外华人青年学者计算数学交流会暨第七届全国现代科学计算研讨会、
第四届西部地区计算数学年会在我校召开。中科院院士、我校副校长郑晓静教授,陕西省计算数学
学会名誉理事长、著名计算数学专家、西安交通大学黄艾香教授,巴西巴拉那联邦大学袁锦昀教授
出席了会议开幕式。

本次会议由兰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和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共同主
办、兰州大学承办,并且接受中国计算数学学会和西北地区计算数学学会的学术指导。会议邀请了
国际、国内从事现代科学计算界的前辈、海内外杰出的青年计算工作者、国外高水平大学的知名计
算数学学者及国际计算数学顶级期刊编委等专家80多人参加研讨,主题为应用科学中的计算方法、
最优化方法、数值代数、反问题与不适定问题、偏微分方程数值解等学术问题,内容涉及计算数学
理论及其应用的最新研究动态和热点问题及应用领域的科学计算最新研究成果等计算数学各个研究
领域。

据数学与统计学院负责人介绍,本次会议的召开将进一步活跃西部地区计算数学学术研究气氛,加
强西部地区从事计算数学青年研究人员与全国现代科学计算界及海外从事计算数学的华人青年学者
间的联系和交流,使西部计算数学工作者进一步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也将使全国和海外华人计算数
学界进一步了解西部,同时将进一步促进学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发展和提高我校计算数学的
整体学术研究水平,提高我校在国内外计算数学领域的影响与声誉。

=========================================================================================
海峡两岸2010年计算数学学术研讨会开幕

来源:厦门大学

8月3日上午,海峡两岸2010年计算数学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厦门大学集美201报告厅举行。副校长赖
虹凯,中科院石钟慈院士、林群院士,厦门大学“千人计划”学者沈捷教授,台湾大学陈宜良教授,台
湾交通大学赖明治教授及参加会议的海峡两岸8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开幕式。开幕式由数学科学学院院
长林亚南主持。

赖虹凯致欢迎辞。他首先代表学校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前来我校参加本次会议的各位
专家学者表示诚挚欢迎。他说,厦门大学数学学科历史悠久、成绩辉煌,陈景润院士严谨治学的优良
品质,被一代又一代厦大人所传颂。他指出,本次“海峡两岸2010年计算数学学术研讨会” 是海峡两
岸计算数学学科最高规格和最高水平的学术会议,“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更是两岸数学界深化学术
交流与合作的盛举。他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对厦门大学的发展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真诚地希望各位
专家学者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厦门大学的发展,预祝本次学术研讨会圆满成功,祝与会专家在厦门
大学期间心情愉快、一切顺利。

沈捷教授、陈宜良教授分别代表两峡两岸专家在开幕上发言。沈捷教授介绍了本次会议的筹备情况,
对会议安排作了说明。陈宜良教授感谢我校盛情邀请台湾专家参加本次会议,认为本次会议必将促进
两岸学者的交流,有益于两岸数学的发展。陈宜良教授希望来年作为东道东,邀请大陆专家学者到台
湾进行学术交流。

本次研讨会规格高,46位特邀代表全部是两岸计算数学专业著名的专家学者。大陆方面包括2位中科院
院士、3位“千人计划”入选者、10多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以及各重点高校的学术带头人。台
湾方面的16位专家来自台湾大学、中山大学、交通大学、中正大学、逢甲大学、义守大学、台湾师范
大学、高雄大学、静宜大学、新竹教育大学、台湾成功大学、清华大学、中央大学等高校,是各高校
计算数学领域的领军人物。研讨会共安排44场学术报告。

=========================================================================================
新书信息:《Symplectic Geometric Algorithms for Hamiltonian Systems》

发件人:qmz@lsec.cc.ac.cn

2010年9月9日是我国计算数学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冯康先生诞辰90周年。
为了纪念冯康先生,由德国Springer出版社与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联合出版的《Symplectic
Geometric Algorithms for Hamiltonian Systems(哈密尔顿系统的辛几何算法)》反映冯康
先生在Hamilton系统辛算法的构造算法和理论分析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已于2003年出版,
该书已无库存。现在出版的英文版纠正了中文版中的一些错误和笔误并增加第13章到第16章。
第13章``辛几何算法的KAM定理''由冯康先生的博士生尚在久教授撰写。第14章是Lee变分积
分子, 这一章内容反映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的保能量变分积
分子, 不过那时还没有说明这就是Lagrange辛格式, 且满足Lagrange辛结构, 这正好和
J.Marsden他们提出的变分积分子接轨, 这种从变分积分子推出的格式, 正如J.Marsden他们
所希望的能够和有限元法挂上钩; 第15章是将一类带耗散结构的 Birkohoff系统保持耗消
Birkhoff 结构. 第16章多辛几何算法即无穷维哈密尔顿算法.

英文版定价欧元198元。如果在版权和封底注明“此书仅限中国大陆地区销售”,定价为人民
币198元。纪念冯康先生诞辰90周年科学计算的方法和理论学术研讨会将于2010年9月12-13
日在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举办。会议上优惠价为150元,欢迎各位及时购买。
(需要发票者请留下开票单位名称和通讯地址,即以特快邮件寄上。)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联系人 周伟元 13588054166
会议销售联系人 zjkjzwy@163.com

2010年8月26日

------------------------------
End of CAM Digest

本期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