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 Digest, 星期六, 2008年3月22日

Today's Editor:
 
Tao Tang (汤涛)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ttang@hkbu.edu.hk

Xuejun Xu (许学军)
Institute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xxj@lsec.cc.ac.cn

====================================================================================
诺奖得主朗道和他的学生们

作者:星河 来源:科学时报

整整一个世纪前的1月22日,在俄国里海之滨“石油城”巴库的一个犹太知识
分子家庭,诞生了一个后来自称是“最后一个全能物理学家”的孩子,他就是朗
道。

朗道这一自诩之称无人否认,因为他对物理学的贡献涉及诸多方面。苏联原子能
研究所在祝贺朗道50岁寿辰时,曾送给朗道一块刻有他10项重要成果的大理石
板,谓之“朗道十诫”。

关于朗道,有着太多太多的故事:7岁自修完中学数学;在12岁和13岁时分别
掌握微分和积分;14岁进入巴库大学;与哥本哈根学派首领玻尔的深厚友谊;
令物理学大师爱因斯坦当堂认错;克格勃有关朗道的秘密档案;在大清洗中被捕
入狱……如同一部精彩的传奇小说。在这里,只想简单列举几个他与学生的小故
事。

朗道1927年自列宁格勒大学完成学业,1929年在丹麦、瑞士、德国、荷兰和英
国学习,返苏后于1932至1937年间在哈尔科夫物理技术研究院任理论物理系主
任。在这里,朗道遇到了年仅17岁的得意门生栗弗席兹。栗弗席兹后来成为朗
道的终生挚友,在他的帮助下朗道完成了10卷本的理论物理学著作,而哈尔科
夫也拥有了苏联理论物理学的中心地位。

朗道对学生的要求近乎苛刻,这对于苏联物理学界的学风产生了颇为深远的影
响。而由于朗道本人的独特天才和性格缺陷,这种苛刻有时甚至带有轻视的成
分。玻尔来苏演讲时由栗弗席兹担任翻译,有人问玻尔:你究竟有怎样的魅力,
能把如此众多的年轻人吸引到身边?玻尔答曰:因为我敢于当着年轻人的面承认
自己愚蠢。栗弗席兹脱口译道:因为我敢于当着年轻人的面承认他们愚蠢。懂英
语者哄堂大笑。但事后有人评论,栗弗席兹的误译恰恰反映出玻尔与朗道对待学
生的不同作风。朗道曾在课堂黑板上方悬有一幅《牧人吹笛羊群吃草》的油画,
朗道本人解释说:他是牧人,学生是羊,他只不过是“对羊吹笛”——也就是中国成语
“对牛弹琴”的意思。


报考朗道的研究生,必须通过一系列严格的考试,称之为“朗道位垒”。“位垒”
系借用物理术语,因为只有能量极高的粒子才能通过“位垒”到达新区。“朗道
位垒”的考试科目包括2门数学和8门物理,所有通过且被朗道认可者,都会被
朗道记在一个小本子上,共有43个名字——这就是特定含义的“朗道学生”。
后来这43个人都成为物理学界的佼佼者。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赵铮曾撰文指出:“中国留学生中,只有两个人通过了
‘朗道位垒”。第一个人用了两年时间考过了,朗道说:‘你读了不少书,可以
去教书了!’没有收他做研究生。另一位穿越‘朗道位垒’的中国留学生是郝柏
林,他现在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探求上帝的秘密——从哥白尼到爱因斯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但笔者就此事询问郝柏林先生,他却道出另外一种
说法。

按照郝柏林本人的介绍,他不能算作朗道的学生。当年郝柏林考试时,在“朗道
位垒”中朗道只主考第一门高等数学和最后一门量子物理,其余考试则交由下属
负责。郝柏林刚考完第一门朗道就出了车祸,并自此失去工作能力,无法继续完
成考试,郝柏林的名字自然也就不可能被登记到那个小本子上。顺便提一下,后
来郝柏林一直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理论物理研究,1980年11月当选为院士;而目
前郝柏林从理论物理转而研究理论生物已有10年之久。

1962年1月7日晨,朗道乘车前往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途中与载重汽车
相撞,随行人等尽皆无恙,只有朗道反应迟缓多处受伤——11处骨折,且一处
为头骨!经苏联一流医生竭力抢救,捷克、法国、加拿大医生综合会诊,朗道在
昏迷不醒57天并数次濒临死亡后侥幸生还。这一事故刺激了瑞典诺贝尔奖评审
委员会,年底即决定将物理学奖授予朗道,表彰他提出于24年前的理论。因朗
道行动不便,颁奖仪式破例被安排在莫斯科举行,由瑞典驻苏大使代表瑞典国王
颁奖。此后朗道的生命只勉强延续了6年,1968年4月1日一次手术后在莫斯

科与世长辞,享年60岁。

 

====================================================================================
穆穆:希望给年轻人提供民主和自由的思想空间

作者:王静 来源:科学时报(http://www.sciencenet.cn/)

12月27日,2007年中科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公布之后,中科院大气物理研
究所研究员穆穆榜上有名。此刻,他与往常一样在会议室参加每年一度的大气科
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年会。当记者问及他当选院士后
的感想时,他说:“这一生最感谢老师。我要感谢在我成长道路上教育、帮助过
我的所有人,特别是我的老师们。回想这二三十年,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没有离
开老师的指点。”

他介绍,上中学时,有一天班主任找到他,拿出一张《参考消息》,上面登载了
一则至今让他印象深刻的消息:美国实现人类第一次登月的梦想。他受到很大触
动。他为人类这项伟大突破而自豪,可中国什么时候能够登月呢?这个问题一直
在他脑子里盘桓。

在安徽大学上学时,他是工农兵学员。当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并恢复研究
生招生之后,他想报考研究生,但感觉自己实力不足,准备第二年再考。在当年
报名截止时间的最后一天,他的老师在篮球场上找到了他,坚持让他报考当年的
研究生,结果他考上了安徽大学数学系,成为“文革”后第一批硕士研究生,师
从我国著名偏微分方程专家许政范教授。

为了使自己的学生有扎实的研究功底,许先生要求穆穆在参加数学专业的考试
时,增加一门普通物理的考试,而且考的都是最基本的问题。当时的穆穆很不理
解老师。

硕士毕业后,1982年春,穆穆参加了我国“文革”后第一批博士生招生考试,
被复旦大学录取,成为谷超豪、李大潜两位院士的门生。这期间,穆穆开始涉足
数学与物理交叉领域的大气科学问题的研究。到这时,他才真正理解许政范先生
的良苦用心。

博士期间,中科院大气物理所曾庆存院士希望有从事数学的年轻人作大气科学研
究,谷超豪、李大潜推荐了他。在导师们的指导下,他采用了现代偏微分方程(组)
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大气运动的规律,得到很好的结果,受到曾庆存的重视,并
进入该所作博士后研究。从此,他真正踏入大气科学研究之门。

他说:“大气物理所的科研环境给我提供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提供了成
长的土壤、阳光和水分。这里有叶笃正、陶诗言、曾庆存等德高望重的科学大家,
有一个活跃在国际大气科学前沿的院士与中青年科学家群体,从他们身上,我学
到了很多。如今自己做了一些事情,并得到大家一定程度的承认,是很幸运的。
这如同找到了一个自己爱的人,又与她成家,并生活了一辈子,还有什么比这更
幸福的呢?”

在短暂的采访中,穆穆还说,当选院士只是他以前工作的一个小结,今后应该有
更高的工作目标。

他最后说:“当选院士后,我会更加审慎。因为中国的年轻人一般没有很大把握
不会对老师提出不同意见,而科学需要争鸣,需要听到不同意见。我很喜欢与年
轻人在一起,希望自己能给他们提供民主和自由的思想空间。”

=====================================================================================
为什么要阅读文献

科学网 sciencenet0@sciencenet.cn

我们很多的时候,闷在实验室闭门造车,
实在不如稍抽出一点时间看看文献,看
看别人是否有同样的困惑。我们的大老板说,要想有成绩别无他法只有读,读,
大量的读文献,尤其国外的。
阅读文献的来源

精研数据库,对于文献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应该深入研究。重要的如ISI,
Medline,Ncbi等了。因人而异添加数据库到你的收藏夹。
做一个课题首先是要看专利的!!这是我的经验之谈。通过研读专利正文,可以
体会申请人的研发思路;研读专利权要求,可以少走弯路,还可以找出未覆盖的
漏洞,进一步提出自己的专利;有的专利还有参考文献,可以了解这个专利的来
龙去脉。

了解与自己研究方向有关的机构,密切关注在该研究领域和方向的顶尖group所
发表的论文并认真研读。对于本研究领域的国际领袖人物和实验室,应该多花一
点时间去研究他们的主页。
可以在google上免费订购你所感兴趣的alert,他24小时更新,会不间断的向你信
箱发送网上出现该话题的文章。
经常上网看看最新的资讯说不准会激发你一时的灵感。
定期读几篇cell,nature,science还是很重要的,不要认为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就不
关心,其实目前生物医学界的许多方法和思路是相通的,nature,science上最新的
方法用到自己的领域上完全可能豁然开朗。
对于你从事的领域的重点杂志(NO.1)(<<国外医学>>各个分册每其都有许多可
读的综述,注意自己专业的核心刊的专辑,增刊,很重要!),应该是每一期的每一
篇文章都阅读一下,然后是重点阅读。如果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至少每篇的
TITLE&ABSTRACT应该阅读的。

特别要注意中文综述文章后的英文参考文献,可以用回顾性的方法查找该问题的
最初起源及奠基性文章。
查阅大量外文文献,然后从文献的文献再去查找,如此往复循环,你的idea不
知不觉中就被启发开来。我们老板说过,看文献,最重要,最有权威,也最有深
度的是什么,就是你查找的文献的文献。
读文献一定要注意文章后面列出的参考文献,按图索骥,就很易找到更多文献,而
且被引次数越多的越重要!!通过搜索参考文献的作者,期刊目次找到更多该领域
的文章.

 

如何查找阅读文献
课题未定:
我很是崇拜神经所蒲教授的观点,阅读文献从教科书开始-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
问题,查找相关综述,你会发现书上一些所谓的成熟观点,在综述中是“推测”,
然后找原始文献,你回发现,有许多实验证据是在当时条件不够的情况下的初步
探索。如果你发现这样的问题,一个流行观点没有使用目前、最新技术验证,你
去验证一下,回有两种结果:证实,那你就是用最新技术验证一个很正确的观点,
给他提供了新证据,这属于好工作,另外你发现前人的观点有错误,那你就找到
一条将来的科研方向,继续做下去,搞定!
一定得知道自己所作的方向现在世界上是个怎样的研究现状---做到了何种程度,
还有那些关键问题急待解决.这一点对于自己找题目的战友,我觉得尤为重要!
课题已定:

首先要做的是寻找权威杂志上相关研究领域权威人士撰写的综述类文章。这类文
章信息量大,论述精辟,读后不但有助于掌握相关研究的重点和焦点内容,而且
能帮助我们掌握研究领域的大方向和框架,哪些人、哪个大学或研究所、在哪个
方向比较强等等;其次是泛读摘要,挑选最相关的进行精读。精读文章同时做笔
记和标记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好文章可能每读一遍就有不同的收获,每次的笔记
加上心得最后总结起来就会对自己大有帮助;再次是针对不同的需要对论文进行
泛读和跳读。

涉足一些和专业有点瓜葛但有相当距离的领域。我一般研读相关文献的程序是:

1、对该领域有较多介绍的中文成书(资料一般是比较老,如果是新书通常汇集
了最近5到10年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读后可以对这个领域发展历史和近期
状况有个全面的了解,一些专门的术语和英文单词也有了概念。2、根据研究内
容通查最近3年的中文期刊,主要是通过看综述了解最近进展和一些国外发表文
章的人名和期刊名,还有国内做到什么程度了,为请该类项目打个基础。你可以
知道国内那些同行在做这工作.如果实验中碰到一些具体的细节问题的话,你可以
联系他们,这便可以使你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3、根据上面的学习掌握的专业词
汇,人名,期刊名查国外文献。我的体会是,如果那个领域和原来专业距离比较
远,那么一来就去查外文的文献往往找不出好东东,特别是一些关键词常有臆断
的情况,导致检索效果不好。
我觉得对于自己要研究的不熟悉的内容,例如某种疾病,那么你得首先翻翻中文
教科书,要对这一种疾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在你以后阅读文献时会很有帮
助。然后,在上网查一些你的老板或你自己想要做的题目的相关方面的中文综
述,也算是对教科书内容的补充。同时也让你有可能触及到国内目前的此方面的
前沿。这时候,你可以开始阅读一些外文的综述,看一看国外的研究情况和进展。
或许,此时你会对你想要研究什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接下来,就可以阅读一些
国外的原始论著,它将会告诉你如何去完成你要研究的题目。等到文献量积累到
一定程度后就可以开始你的课题了。但千万别忘了,时刻关注你正在研究的相关
内容研究进展,它可能会给你的课题新的补充。最后一条,看文献,编上号,做
好笔记。
对于一个尚不熟悉领域的课题,先找相关的综述,综述是了解该领域

最快的途径,
因为教材具有滞后性,而论著又偏重于某一点,优秀的综述可以作教材读的.
读文献的顺序,当然还是从中文到外文,毕竟,中文是自己的母语,容易看懂,
也容易有成就感。

文章内容是从综述到论著。一般花上一两个小时,可以查一堆文献,先把它们的
摘要整理出来,甚至打印出来,根据摘要,可以初步判断哪些是自己决定要的。
然后再到网上找全文,找不到再去图书馆,还找不到就发E-mail给国外的同学,
一般都能获取到。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不仅要看原文,还要看它的参考文献,
一般深追上几篇文章,对于想了解的问题也就知道个大概了。在读文章的过程
中,当然要做些笔记,建一个word文档,做些复制拷贝的工作便可,这样做的
好处是,回头就不必再花好多时间去找你的论据或论点。
如何阅读文献:

看文章时作笔记
阅读笔记本可按不同的内容进行分类摘录,如:进展,研究方法,实验方法,研究
结果等,并可加上自己的批注。对于笔记要定期总结(总结过去已经做过什么
-------做到心中有数;现在进展到什么程度---------做到知己知彼;从中发现别人
的优点和不足。预测将来的热点和发展方向--------才能准确出击,找到自己的方
向和目标!)。我们要着眼于将自己的成果往SCI上发,所以对一些经典的陈述,
要有选择性的标记并记下来。另外,有的时候想到的思路,闪过的想法,作笔记
记下来,随时查一查,可能时间久了自然就有新的看法。
勤思考

不单单是了解别人做了什么,还要考虑别人没做什么,或者他的实验能不能和他
的结论吻合,数据可不可靠等等。用图表的方式将作者的整个逻辑画出来,逐一
推敲,抱着一种挑的心态想。带着挑剔的眼神去读文献,不要盲目崇拜,有些东
东自己作作,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自己要动手,自己更要动脑。看文献中懂得
抓重点,找思路。主要是学习别人的IDEA。也就是看了文献问几个问题,文章
的技术突破口在那里。比如一大堆专利讲了很多种分离方法,关键不是看它先做
什么后做什么,而是想这个分离方法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人家会想到这个方
法,是不是还有其他方面的物性可以利用为分离的依据。
多与人交流,是提升自己的极好方式
和导师谈谈你的想法,交流一下各自所了解的所在领域某一方向的研究进展;与
相关方向的牛人谈谈,对自己的启发要比看文献大的多。不仅与本领域的牛人交
谈,还抓住机会与其他领域的牛人交谈,牛人的一句话,有时你读半年书都读不
来的。特别是其他领域的牛人,他没准就给你一个金点子,特别是在中国,牛人
一般对外行人不怎么保守。集体讨论非常必要,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文献
人人都有一份,每人分工读不同的文献,然后大家坐到一起。顺序开讲,互相讨
论。这样,文献量是不是就成N次方增加了!!!
比较阅读
观点相反的论文可以参照来读,品味一下双方的观点。还有就是与原著同时发表
的其他专家的述评、原著发表后的读者质疑,都应当和原著一起读。比较一下,
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差距了。
读论文的时候最有意思的事情是发现“一稿两投”。我的意思是不少作者把同一
科研数据写成相似主题的不同论文,或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变化。
这时,如果你的课题与此类似,你的好运也就来了。因为能通过深入比较这几篇
文章的异同,发现作者(或科研小组)对同一组数据的不同看法、思路的演变,
或者发现作者本想隐藏的“真正”方法。我就是在分析了同一科研小组的类似实
验后,迅速发现自己实验失败的关键原因,短时间内成功完成动物模型制作的,
为进一步实验打下了基础。
做技术的要善于比较和发现,一些技术含量高文献,不可能把要点都报道出来,
中文如此,英文也是如此。比如一篇专利中有很多的Sample,而每个的条件或配
方都不同,这时要多比较几个同类文献,看其共同点在那里。这点在制药和表面
活性剂行业还是要注意的。
全面参考国外文献。一定要清楚,国外文献也有一些不可信的文章;另外一种现象
就是关于重点的关键的东西他会略去不写,有时一些细节的东西他也不会写的.问
题是各人省略的关键和细节不尽相同,你便从对比中发现他们研究的脉络和问题
的关键所在。
单篇文章阅读顺序及侧重
论文阅读顺序:1.摘要引文引用的主要信息,研究背景。

2.图表了解主要数据和解释。
3.讨论和结论 将图表和结论联系起来,根据图表判断结论是否恰当。
4.结果详细阅读结果,看数据是如何得到的,又是如何分析的。
5.材料和方法 详细阅读材料和实验方法,看实验是如何进行的。
6.讨论和结果 进一步掌握论文,注意讨论中的关于从已知的知识和研究如何解
释本文获得的结果。另外对于论文中大量的图表来说,当你能够重新画出这张
图,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解说这张图,表明就读懂了。
一篇论文中最重要的部分依次是: 图表,讨论,文字结果,方法。现在生命科学
中的杂志对图表的要求都很高,必须做到仅通过阅读图表及其说明文字即能把握
文章的方法、结果,再结合读者自己的原有知识,就大概知道其implication了
这符合现代人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最必要的信息的要求。因此,在某个领域
做了一段工作后,定期查新得到的文章只须看摘要、图表即可, 个别涉及新方
法或突破性结果,再看讨论,文字结果和方法。这也提示我们在写外文文章时,
注重图表及其说明文字,做到形象化、信息最大化。
自己熟悉的领域:最省事的是只看摘要,因为依靠背景知识通过摘要即可大致勾
勒出文章内容,但有时这是不够的,相对省事的方法是细看摘要,略读前言,再
看结果中的图表,最后读一下自己感兴趣的讨论部分。但如果文章对自己很有意
义,那就应该通读全文了。
如在寻找课题阶段,重点读讨论和结论以及展望,在课题设计阶段,主要是材料
和方法。若只需了解一下该研究的思路,可选取摘要及引文与结论进行泛读。
个人的经验是尽量去把握作者的研究思路,然后是学习他们的分析方法,最后是
学习写作技巧和写作语言方式等。
文章的讨论部分真是很重要,如果时间稍微充裕点,建议研读和模仿牛人paper
的讨论部分。不同的人对同样的数据可能有不同看法和分析方式,图表的趋势解
析,论据的组合,都是非常看功力的部分,我们老板经常说:如果某篇SCI级别
的文章让我们这些菜鸟来写,可能发国内核心都非常困难。
我觉的最重要的是理解讨论中的精髓,这是作者idea创新性以及与旧有的实验
结果比较的关键部分,可以看出作者设计此实验的思路,在作出比较以后,对自
己的课题会有很大启发。
除了文章内容,还要学习人家写作的方法和格式等等,比如同样一个观点,别人
有可能表达的很地道,同样一个图表,别人做的很漂亮,尤其是老外的文章,给
老外投稿,人家的修改意见要求文字通俗易懂,带有一定的科普性,即使不是本
专业的人,也能大致看懂;然后还要求多用简单句,能用简单句说明的问题,就
不要用复合句,在同一句子中,最好不要让同一个词汇或短语重复出现......最后
想说的一点,就是注意中文和外文的互相印证,注意一些专业词汇的翻译,注意
用词的恰当和简洁,久而久之,对于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也是大有裨益的。
文献追踪的重要性
在现在这个信息时代,往往你的idea别人也会有不谋而和的时候,所以要特别
关注这个领域的最新动向。在抓紧使自己出成果的同时,随时根据有可能出现的
“撞车”进行调整,做到心中有数。和自己课题相关的文章一定要勤跟踪,现在
国外的科研做得又快又漂亮,我们在做到心中有数的情况下,可以扬长避短,作
出新东西来。了解与自己研究方向有关的机构,密切关注在该研究领域和方向的
顶尖group(研究团体以及牛人)所发表的论文。对于数据库的定题、定词地定
期搜索,这样才能保证你不丢下每一篇重要的文献。文献总要紧密结合自己的方
向为方向服务!
已定课题的实施
1、得到一个大概方向
2、查相关中文综述,查看国内有谁或哪个单位在做相关内容。
3、查外文综述,比较一下,毕竟外文可能会更详尽一些,看看大家对什么感兴

4、查较关键的参考文献,注意杂志和作者的权威性、引用次数
5、重检相关全文,注意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讨论中存在什么问题
6、根据本人所能控制的资金和本地技术资源考虑我能做什么,怎么做
7、再进一步紧缩范围,有一个框架图
8、根据框架图再进一步查外文原文以明细节
实验思路永远要走在实验之前,凡事想好再作,一定没错!
在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细节方面一定要多下功夫,力求用实验室最成熟的技术.
对于一些自己没有做过的实验,一定要吃透原理,再下手不迟,切记盲目.有些实验
若自己实验室确有困难,可以考虑合作,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把什么都做
好.我的体会是,有时就需要请教专家!

 

======================================================================================
北京大学工学院 力学与空天技术系2008招聘计划

 

发件人: "liu wen" <liuwen@pku.edu.cn>
主 题: 北大工学院招聘信息

 

招聘岗位 特聘研究员(包括教授、副教授或助理教授)(4~6人)

招聘单位 北京大学工学院 力学与空天技术系

招聘范围 国内外

岗位职责
一、 胜任力学学科(包括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动力学与控制等)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二、 胜任航空航天学科(包括空气动力学、飞行器结构设计、飞行器动力学控制、
航空航天材料等)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应聘条件
1、 应聘者应具有理学、工学博士学位;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及团队精神;有航空航天
背景者优先考虑;
2、 需要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相关课程;具有指导研究生的能力
和经验;
3、 有很好的研究工作经历,取得过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在相关领域期刊杂志上发表过
高质量论文;
4、 具备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独立承担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过国家级科研项目。

岗位待遇 按北京大学工学院特聘研究员待遇执行,具体待遇及启动科研经费面谈。

备注说明

应聘程序

收到申请材料后由力学与空天技术系招聘委员会讨论,符合条件者将进行
个人陈述,经教授会讨论通过后报送工学院及学校审批。

应聘材料 个人简历,研究计划,3封推荐信
联系方式 电话:010-62754175, Email:liuwen@coe.pku.edu.cn
发布日期 2008年2月18日
截止日期 2008年12月31日

 

=====================================================================================
研究生招生: University of Greenwich
MSc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and Scientific Computing (AMMSC)

发件人: "LAI, Choi-Hong" <c.h.lai@gre.ac.uk>
主 题: submission to CAM Digest

 

This Masters programme is run by the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at Greenwich, within the School of of Computing and Mathematical
Sciences. This highly regarded department was ranked 10th in the 2007
UK departmental ranking
(http://www.timesonline.co.uk/section/0,,6734,00.html),
and the MSc is taught by members of the Centre for Numerical Modelling
and Process Analysis, an award winning research group.

 

The programme aims to train and equip
Honours graduates in engineering, science or mathematics
and suitably qualified professionals, with the skills required
to understand, and use,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techniques and
scientific Computing technologies in industry. Emphasis will
be placed on modelling phenomena governed by the physics of fluid
flow, heat transfer, electromagnetics and solid mechanics using CFD,
FEA and other software tools. A core philosophy of the programme is
to introduce the students to the concept of multi-physics modelling,
wher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governing physics, and hence the relevant
solution and software technologies, are important. A strand of the
programme is devoted to Fire and Evacuation modelling, for candidates
with Fire Safety degree background. Details of available modules can be
found at: http://ammsc.gre.ac.uk

 

Entry requirements: A good Bachelor's degree in engineering, physics,
mathematics or a relevant related discipline. Those who have
substantial commercial or industrial experience but lack formal
qualifications should seek an interview with the programme leader.

CTA (Collaborative Training Awards): Up to eight EPSRC CTA
studentships are allocated to this MSc programme to
the best qualified candidates who are classified as UK residents. There
are two student intakes per annum, in October and January.

Further details of the programme, applications, enquiries should
reach cmsinfo@gre.ac.uk (Mrs. Marilyn Nichols) or cse@gre.ac.uk

Professor C.-H. Lai
Programme leader - MSc AMMSC

#===============================================================#
# Professor Choi-Hong LAI #
# BSc, PhD, CMath, CEng, FIMA, MBCS #
# Professor of Numerical Mathematics #
# University of Greenwich - Maritime Greenwich Campus #
# School of Computing and Mathematical Sciences #
# Old Royal Naval College, Greenwich, London SE10 9LS, U.K. #
# T: +44 20 8331 8712 (Direct); +44 20 8331 8706 (Secretary) #
# F: +44 20 8331 8665 (School); +44 20 8331 8925 (Secretary) #
# M: +44 7852796944 #
# Email: C.H.Lai@gre.ac.uk http://www.gre.ac.uk/schools/cms #
# http://staffweb.cms.gre.ac.uk/~C.H.Lai/ #
#===============================================================#
University of Greenwich, a charity and 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
registered in England (reg no. 986729). Registered Office: Old Royal
Naval College, Park Row, Greenwich SE10 9LS.

 

====================================================================================
会议信息: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2008
On the occasion of Professor Roland Glowinski’s 70th birthday

发件人: zhachen@ucalgary.ca
主 题: Conference

July 9 - 12, 2008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China

ICMS2008
Real world problems contain comprehensive issues that require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underlining principles of physics, mathematical modeling, numerical solution
techniques. The main goal of ICMS2008 is to enhance and facilitate contacts and dialogs
between specialists of different domains dealing with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so that
new concepts can be discovered and new methodologies can express their power.

ICMS2008 Scientific Committee
--------------------------------------------------------------------------------
John Bear (University of Houston, USA)
Zhangxin Chen (University of Calgary, Canada)
Paul Chu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ong Kong)
Philippe G. Ciarlet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Junzhi Cui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
Roland Glowinski (University of Houston, USA)
Yuri Kuznetsov (University of Houston, USA)
Tatsien Li (Fundan University, China)
Qun Li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
Jeff Morgan (University of Houston, USA)
Olivier Pironneau (Paris VI, France)
Jacques Rappaz (EPFL, Switzerland)
Thomas Russell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Denver and NSF, USA)
Zhong-Ci Shi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
Danny Sorensen (Rice University, USA)
Junping Wang (NSF,USA)
Xiao-Ping Wang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ong Kong)
Mary F. Wheeler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USA)
Jinchao Xu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USA)

 

ICMS2008 Invited Speakers

--------------------------------------------------------------------------------
Jalal Abedi* (University of Calgary)
Yann Brenier (Nice, France)
Alexandre Caboussat* (University of Houston, USA)
Suncica Canic (University of Houston, USA)
Zhangxin (John) Chen* (University of Calgary, Canada)
Philippe G. Ciarlet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Junzhi Cui*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
Bjorn Engquist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USA)
Roland Glowinski* (University of Houston, USA)
Jiwen He* (University of Houston, USA)
Ronald W. Hoppe* (University of Houston, USA)
Yuri Kuznetsov* (University of Houston, USA)
Claude Le Bris (CERMICS-ENPC, France)
Kai-Tai Li*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China)
Ta-Tsien Li* (Fundan University, China)
Qun Li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
Tsorng-Whay Pan* (University of Houston, USA)
B. Montgomery Pettitt (University of Houston, USA)
Olivier Pironneau (Paris VI, France)
Jacques Rappaz* (EPFL,Switzerland)
Zhong-Ci Shi*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
Penger T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ong Kong)
Junping Wang* (NSF, USA)
Xiao-Ping Wang*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ong Kong)
Mary F. Wheeler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USA)
Jinchao Xu*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USA)
Enrique Zuazua* (Universidad Autonoma de Madrid, Spain)
(* indicates whose intent of participation has been confirmed.)

Sponsors: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in the proces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USA

--------------------------------------------------------------------------------

The Contacs of ICMS2008:
Prof. Kai Tai Li
College of Science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China
Tel: 0086-29-82669051
Fax: 0086-29-83237910
Email: ktli@mail.xjtu.edu.cn

Prof. T.W. Pan or Prof. J.W. He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University of Houston
Houston, Texas 77004-3008, USA
Tel: (713) 743-3448 or (713) 743-3481
Fax: (713) 743-3505
Email: pan@math.uh.edu or jiwenhe@math.uh.edu

 

--------------------------------------------------------------------------------
Date of last change: October 8, 2007.

 

Web Page:
http://www.math.uh.edu/~pan/ICMS2008.html

 

=====================================================================================
期刊信息: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A: Mathematics

发件人: "Chai Zhao" <chaizhao@scichina.org>
主 题: Tables of Contents of Science in China Ser A: Mathematics2008-2/3

 

Subject: Contents,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A: Mathematics

Volume 51, Number 2 / 2008.2

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1862-2763/


Graded automorphism group of TKK algebra

Author(s) CongFeng Ye, ShaoBin Tan
DOI 10.1007/s11425-007-0199-9
Page 161 - 168


Frobenius morphisms and stable module categories of repetitive algebras

Author(s) BangMing Deng, JinKui Wan
DOI 10.1007/s11425-007-0152-y
Page 169 - 184


Commuting double Ockham algebras

Author(s) Jie Fang
DOI 10.1007/s11425-007-0159-4
Page 185 - 194


Strong law of large numbers for Markov chains indexed by an infinite tree with
uniformly bounded degree

Author(s) HuiLin Huang, WeiGuo Yang
DOI 10.1007/s11425-008-0015-1
Page 195 - 202

Some scaled limit theorems for an immigration super-Brownian motion

Author(s) Mei Zhang
DOI 10.1007/s11425-007-0176-3
Page 203 - 214

Gorenstein flatness and injectivity over Gorenstein rings

Author(s) WeiLing Song, ZhaoYong Huang
DOI 10.1007/s11425-008-0023-1
Page 215 - 218

A LIL for independent non-identically distributed random variables in Banach
space and its applications

Author(s) WeiDong Liu, KeAng Fu, LiXin Zhang
DOI 10.1007/s11425-007-0197-y
Page 219 - 232

Elastic line deformed on a pseudo-hypersurface by an external field in
pseudo-Euclidean spaces

Author(s) Ahmet YUcesan, A. Ceylan Coken
DOI 10.1007/s11425-007-0177-2
Page 233 - 240

Singularities of de Sitter Gauss map of timelike hypersurface in Minkowski 4-space

Author(s) LingLing Kong, DongHe Pei
DOI 10.1007/s11425-008-0033-z
Page 241 - 249

Reducing component estimation for varying coefficient models with longitudinal data

Author(s) QingGuo Tang, JinDe Wang
DOI 10..1007/s11425-007-0143-z
Page 250 - 272

Single machine stochastic JIT scheduling problem subject to machine breakdowns

Author(s) HengYong Tang, ChuanLi Zhao, CongDian Cheng
DOI 10.1007/s11425-007-0151-z
Page 273 - 292

Approximative compactness and continuity of metric projector in Banach spaces and
applications

Author(s) ShuTao Chen, Henryk Hudzik, Wojciech Kowalewski,
YuWen Wang, Marek Wis a
DOI 10.1007/s11425-007-0142-0
Page 293 - 303

A new method to solve the damped nonlinear Klein-Gordon equation

Author(s) YingZhen Lin, MingGen Cui
DOI 10.1007/s11425-008-0030-2
Page 304 - 313

The multi-soliton solutions of the CH-γ equation

Author(s) ChunLi Chen, YiShen Li, JinE Zhang
DOI 10.1007/s11425-007-0137-x
Page 314 - 320

Curve selection Lemma for semianalytic sets and conjugacy classes of finite
order in Lie groups

Author(s) JinPeng An, ZhengDong Wang
DOI 10..1007/s11425-007-0185-2
Page 383 - 388

Fast rectangular matrix multiplication and some applications

Author(s) ShanXue Ke, BenSheng Zeng, WenBao Han, Victor Y. Pan
DOI 10..1007/s11425-007-0169-2
Page 389 - 406

The analysis of the number of fixed points in the key extending algorithm of RC4

Author(s) KeJian Xu, Liang He, ZhaoPeng Dai, XiuBin Fan
DOI 10..1007/s11425-007-0186-1
Page 407 - 415

A new combinatorial approach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onstant composition codes

Author(s) JianXing Yin, Yu Tang
DOI 10..1007/s11425-008-0036-9
Page 416 - 426

On the adjacent-vertex-strongly-distinguishing total coloring of graphs

Author(s) ZhongFu Zhang, Hui Cheng, Bing Yao, JingWen Li,
XiangEn Chen, BaoGen Xu
DOI 10..1007/s11425-007-0128-y
Page 427 - 436


DNA labelled graphs with DNA computing

Author(s) ShiYing Wang, Jun Yuan, ShangWei Lin
DOI 10..1007/s11425-007-0123-3
Page 437 - 452


Commutators of pseudo-differential operators

Author(s) Yan Lin
DOI 10..1007/s11425-008-0035-x
Page 453 - 460

An algorithm for solving new trust region subproblem with conic model

Author(s) JianYu Wang, Qin Ni
DOI 10..1007/s11425-007-0149-6
Page 461 - 473


Oscillatory integrals for phase functions having certain degenerate critical points

Author(s) Jinmyong Kim, Quan Zheng
DOI 10..1007/s11425-007-0135-z
Page 474 - 480

 

=====================================================================================
数学系介绍: 河北工业大学数学学科
摘自中国数学与系统科学信息网
http://www.chinamath.cn/

河北工业大学始建于1903年1月,坐落在天津市红桥区北运河畔,其前身为北洋工艺学堂。1904
年遵章改为直隶高等工业学堂,1913年更名为直隶公立工业专门学校,1929年升格为河北省立工
业学院,是我国最早的工业院校。1950年更名为河北工学院,1951年与北洋大学合并成立天津大
学,1958年恢复重建。1962年与天津机电学院、天津化工学院、天津建筑工程学院合并,定名天
津工学院。1971年复名河北工学院,1995年更名为河北工业大学。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
江泽民同志题写了新校名。河北工业大学于1996和1997年分别通过国家"211工程"部门预审和河北
省组织的"211工程"立项审核,是河北省“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现有16个
学 院,52个本科专业,4个博士后流动站,1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4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一个工
商管理硕士点,11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5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
级重点实验室。

河北工业大学数学学科隶属于河北工业大学理学院, 含有“应用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
、“数学研究所”、“高等数学教研室”和“工程数学教研室”。并配有资料室和实验机房。数
学系成立于一九九四年。应用数学专业是河北省重点学科之一,该专业早在一九八六年就经国务
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应用数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系成立于一九九九年,
二OO三年获计算数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理学院数学学科已经形成了一种青年教师为主的师
资队伍。共有教师40余名,其中国家级专家1名、省级专家1名、博士生导师3名;教授12名。
获博士学位教师13名,五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近年来,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1项、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数
学人才培养中心重点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博士基金5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4项,出版学术专著和高教教材20部,发表论文四百余篇,40余篇论文被SCI收录;科研
经费近六十万元。

河北工业大学数学学科现招收应用数学和计算数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科点内现有硕士导师 13
名。其研究方向为:应用泛函分析,概率论及应用,运筹与优化,微分方程及其应用,数学物理
反问题,最优化计算方法,计算机图形学与数学原理可视化。现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30-40左右。

河北工业大学理学院数学学科现招收“应用数学”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两个专业的本科生。每年
招生规模为210名左右。以培养有扎实的近代应用数学理论基础、掌握计算机与现代建模技术、同
时具有一定工程技术知识的高级科技人才为目标,以适应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产业、国家机关及大
中型企业、高等院校从事科研开发和教学的需要,并为相关专业输送合格的研究生生源。两系非常
注重基础课的教学工作,一二年级数学基础课全部由具有博士学位且职称在副教授以上的教师担任。
应用数学系和信息与计算科学系不但注重学习应用数学的基础理论计算机技术,而且特别注重现代
应用数学方法及应用软件的学习与应用。两系每年均有在校本科生获得由国家信息产业部颁发的高
级程序员证书,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多次获得大奖。几年来两系共有30余名考取了中国科
学院,北京大学等国内著名科研院所和著名大学的博士、硕士研究生。

网址 http://www.hebut.edu.cn

================================================================================

 

------------------------------
End of CAM Digest
本期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