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 Digest, 星期六, 2006年7月1日

Today's Editor:
 
Ningning Yan (严宁宁)
Academy of Mathematics and System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ynn@amss.ac.cn

========================================================================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吴文俊院士荣获邵逸夫奖
摘自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网站

邵逸夫奖评审会主席杨振宁6月21日在香港宣布了2006年(第三届)邵逸夫奖得奖名单。
我院吴文俊院士由于“对数学机械化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贡献”荣获2006年度邵逸夫
数学奖。与吴文俊院士同时获得数学奖的还有菲尔茨奖获得者曼福德(D.B.Mumford)
教授。

“邵逸夫奖”于2002 年设立,以表彰在学术及科学研究或应用获得突破成果,和该成
果对人类生活产生意义深远影响的科学家。目前在数学科学、天文学、生命科学与医学
领域设有3个奖项,每年颁奖一次,每项奖金100万美元。现代微分几何学的奠基者陈省
身(S.S.Chern)教授、费马大定理的终结者怀尔斯(A.Wiles)教授分别获得第一、二届
邵逸夫数学奖。

吴文俊院士是我国著名数学家。他于上世纪50年代对数学的主要领域-拓扑学做出了杰
出贡献。70年代后期,吴文俊开创了崭新的数学机械化领域。他建立了用计算机证明
几何定理的“吴方法”,实现了高效几何定理自动证明;提出了“吴消元法”,为代
数与微分方程组结构确定与符号求解提供了完整的方法。吴文俊还将自己的理论应用
于计算机图形学、机器人、机构设计、全局优化、化学平衡、天体运行等领域的问题。
吴文俊曾获首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56),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1990),陈嘉庚
数理科学奖(1993),首届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1994),Herbrand自动推
理杰出成就奖(1997),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2000)。

========================================================================
鄂维南南开大学演讲: “科学的语言”正进退两难
著名数学家鄂维南在南开大学演讲指出 这是教育与科研体系脱节所致

南开大学记者 张国
http://news.nankai.edu.cn/nknews/News.aspx?id=14720

  被誉为“科学的语言”的数学,走到今天正面临困境:一方面,数学在现代
科学研究及整个社会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在很多活跃的领域,数
学家却没有参与进去。

  对于这种困境,在6月12日晚南开大学省身楼的一场演讲中,著名数学家
鄂维南教授用“dilemma”(意为“进退两难的局面”)来形容。

  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鄂维南赴美留学,现执教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
系、应用数学及计算数学研究所。这位兼任北京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的应用数
学家不无忧虑地指出:如果放任这种趋势蔓延,那么数学和应用数学将遭遇边缘
化!

  此时此刻,他的听众——以投身纯数学与应用数学研究为荣的中外同行和南
开学生们,一起竖起了耳朵。

  数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必须超过数学的传统边界来观察,数学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
战,教育改革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整个应用数学界,无论美国还是欧洲都面
临同样的问题。谁把这些问题优先解决了,就会走到前面去。这是非常迫切的事
情。”

  鄂维南的演讲题为“对计算和应用数学及其在交叉学科研究中的角色之思
考”,是一场通俗的学术报告。此行访问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他是作为
大会邀请演讲人参加在这里举行的2006年应用数学与多学科研究国际会议,并
在会议的间歇发表了这场通俗演讲。

  “我唯一的想法,是让更多的人了解数学,了解计算数学。”在接受记者采
访时,鄂维南这样解释自己的初衷。

  “计算机的发展给数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鄂维南在演讲中说,计算
机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和研究方式,极大提高了人们的计算能力、
搜集和分析海量数据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今天的数学和其他科学、工程和
技术之间的联系比以前更加紧密。很多科学前沿问题遇到的主要瓶颈是数学问
题。但数学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助手”,而是“坐到驾驶座上”,起主动作用。

  “想象一下,牛顿当时如果有我们现在的计算能力的话,会省出多少时
间?”鄂维南举例说,在微积分发明之前,计算体积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数学
家在算体积时就像打擂台一样。但微积分出现后,特别是有了计算机以后,体积
的计算变得很普通,人们可以算出高维的积分。

  他说:“计算能力的提高使人们对问题的看法不一样了,还可以省出时间思
考更深刻的问题。”

  同时,计算机使得不同学科之间的边界在无形中变得更模糊了。计算物理、
计算化学、流体力学等方兴未艾。“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早在19世纪就被写出
了,但因为其数学上的复杂性,很长时间里工程师并不直接使用它。有了计算流
体力学以后,这种情况得到了彻底的改变。在化学领域,想知道分子的结构就要
解一个复杂的方程,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计算使得理论化学成为一个更为强
大的学科。同样,计算物理现在已成为物理比较主要的分支。”

  “在我们拥有强大的计算能力之前,第一要务就是简化,很多事情依赖直观
或经验,对一些本质问题只能含混过去。而现在,有了计算这个工具后,我们就
可以直接处理许多这样的问题。”

  但鄂维南也指出,并非有了计算机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做好的科学,
第一要知道什么样的问题是好的问题。第二才是设计算法。第三是有了计算结果
后,怎么理解计算结果。物理学家说‘也许你的计算机理解了这个问题,但你并
没有理解’。”

  “我想强调的是,计算机的发展给数学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他说。

  这一挑战在于,数学正在变得更加“广泛”,计算物理、计算化学、计算生
物与计算数学在原则上是一致的。“我们数学家通常觉得别人做事不严格,我们
做得更严格,更系统。但从应用的角度,人家可以说,即使不够严格也造起了桥
梁,建起了大楼,数学家虽然严格,但扮演的是填填补补的角色。应用数学是满
足于这样的角色,还是走到前沿去?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从事计算化学工作的科恩(Walter Kohn)和
波普(John Pople)。鄂维南认为,他们所解决的,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计算数学的问题。
再如互联网稳定性和安全可靠性问题的研究,几乎被物理学家和计算机学家瓜
分,鲜见数学家的身影。这些被公认为非常成功的领域,却没有数学家的参与。
其结果就是:科学本身的发展速度受到影响,数学也错失机遇,失去了很多资源。

  教育与科研体系脱节,改革刻不容缓

  究其原因,鄂维南认为,首先是因为计算数学和应用数学经过50年的发展,
已经像纯数学一样,成为一个自身很成熟的学科,跟其他学科的联系越来越少;
而更大的症结则在于教育,教育体系和科研体系的脱节。前者的解决之道在于通
过南开应用数学与多学科研究国际会议这样的方式,鼓励不同学科的交流;在教
育改革上多下功夫更是刻不容缓。

  “我们的教育体制已经变成了孤立的体制,中外都是如此。培养的学生知识
面很窄,对其他学科没有了解。”他说:“一名学生如果能考上南开大学或者北
京大学数学系,不仅数学成绩好,物理、化学都要好,否则总分不够。可是进了
数学系后,一学期下来,大部分学生都形成了一种物理不重要、数学最重要的狭
隘的价值观念。在其他专业也存在这样太专业化的问题。这种观念,给交叉学科
造成了非常大的危害。”

  “生物化学、物理化学等交叉学科早就出现了,为什么最近几年‘交叉学
科’这个词汇变得热门?很重要的原因是:各学科本身已经相对比较成熟。当前
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教育体系和研究体系不协调。在以前,数学系的老师教数学,
研究的也是数学;物理系的老师教物理,研究的也是物理。而现在,我们研究的
是交叉学科,却仍按照从前的体系培养学生。普林斯顿大学正在推行一个项目,
来鼓励生物专业的学生打好很强的数学和物理基础,这是他们的基本出发点。”

  对于大学数学专业课程设置,鄂维南认为:“我们的数学教育需要同时教授
数学思维和数学技术,现在忽略了数学思维方面的训练。”

  “我认为应用数学的学生大都没有学好纯数学。以前做计算数学的人,跟纯
数学接触最多的是偏微分方程,这是靠得最近的领域。现在不一样,学生必须得
懂数学物理、概率论、随机过程、动力系统……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维方
式。”

  “数学不仅仅是几何、分析、代数、拓扑等一堆学科的拼凑,不是这样,更
重要的是它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具体和抽象之间的
密切联系,二是直观和精确之间的密切联系。”

  “现有的应用数学课程必须简化。特别是计算数学的课程,真的不是很‘痛
快’,太繁琐,我看了都头疼。要使它变得雅致。计算数学专业的学生本科期间
花两年的时间学数值分析、优化、有限元等,读研究生后再学,还是没有学好。
”鄂维南说,他曾在学生中做过测试,有的人回答不出简单的问题。原因就是学得
太“细”了。

  鄂维南为应用数学本科生列出的必修课程,包括计算物理、生物数学、数值
方法、非线性动力学、应用随机分析等,特别强调了物理的重要性:“一定要学
好物理和数学,我们现在对物理强调得不够。其实甚至想到华尔街挣钱,也应该
学物理,因为物理也是一种思维。”

  他说:“经过这样的教学改革,数学本身的价值观和完整性会不会丧失或者
变得支离破碎了?我觉得不需要为此担心。正好相反,数学会帮助我们把其他学
科统一起来。”

  “数学是科学的语言。”这是让数学家们深感自豪并津津乐道的一句名言。
鄂维南说,大家由此认为无需为数学担心。但他借用2006年度阿贝尔奖得主、
瑞典数学家卡勒森(Lennart Carleson)教授关于拉丁文的推论来提醒:“拉丁文
是欧洲许多语言的基础,可是现在还有几个人学拉丁文?希望数学不要落到同样
的地步。”

  在演讲最后,鄂维南引用毛泽东的一句话,概括自己对数学的看法:道路是
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责任编辑:张国)

========================================================================
北方网:南开国际会议-应用数学要主动拥抱其他学科 (2006-6-13)

  北方网消息(通讯员张国):传统学科的边缘正在重新定义,应用数学必须积
极迎接新的挑战,更加主动地“拥抱”逐渐成长的交叉学科平台——在南开大学
举行的一场国际会议上,来自中国、美国、意大利、日本、巴勒斯坦等国家和地
区的100余位数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和工程专家们达成共识。

  6月12日上午,2006年应用数学与多学科研究国际会议在南开大学省身楼
开幕。担任大会主席的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数学系教授、南开大学陈省身讲席
教授王奇说,随着传统学科之间的边缘不断进化和重新定义,交叉学科研究变得
日益重要而活跃,尤其是对于科学和工程学科而言。对于以前无法解决的一些科
研难题,多学科交叉研究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王奇教授解释说,过去10年来,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一直致力于
促进多学科交叉研究和互动,并已取得很大进展,这一过程离不开应用和计算数
学的推动。应用数学向来是联系科学与工程的强大纽带,从传统上来说具有交叉
学科的特点。特别是近年来科学计算能力的迅猛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
的工具,已经渗透到科学和工程研究的每一个层面。这场由教育部高校数学中心
和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数学科学学院、科学计算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国际
会议,旨在沟通应用数学与其他学科,推动应用数学界的跨学科研究。议题包括
分析方法、数值方法、软物质材料与复杂流体的建模和计算、生物学和医学应用、
控制论及其应用。会议为期4天,将于6月15日闭幕。

  受邀的19位大会演讲人均为国际著名学者,包括鄂维南、郭雷、侯一钊、
舒其望、达莫(Eitan Tadmor)、甘斯伯格(Max Gunzburger)、福瑞斯特(M. Gregory Forest)等,
来自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加州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威斯康星大
学、布朗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纽约大学、马里兰大学、普度大学、德克
萨斯州立大学奥斯汀分校、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北卡罗莱那大学、加拿大麦克马
斯特大学、麦吉尔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意大利帕维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他们
的研究方向包括应用分析、建模、多尺度数字方法和建模、软物质建模和计算、
复杂流体、生物数学和最优控制等。

  在大会上,代表们通过学术报告、分组会议等方式,交流了各自近期在应用
数学和多学科研究领域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南开大学科学计算研究所副所
长梁科教授说,按照主办方的计划,今年从南开起步后,应用数学与多学科研究
国际会议将每年择地举行。

(来源:北方网2006年6月12日 采编:张剑)

========================================================================
应用调和分析-逼近与计算国际会议成功召开
摘自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网站

应用调和分析-逼近与计算国际会议于2006年6月17日至2006年6月21日在北京顺利
举行。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联合主办,
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国际合作局的支持,会议的协办单位包括北京师
范大学,中山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大学。大会科学委
员会主席由石钟慈院士,林群院士和陆善镇教授共同担任,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由
许跃生研究员担任。

会议的主题包括:经典调和分析、小波分析、偏微分方程与积分方程的理论与数值
分析、不适定问题与反问题、逼近论、神经网络、优化、学习理论、信号与图像处
理,以及上述学科的应用与计算。本次会议旨在促进上述相关学科的交叉,为数学
家与工程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展示最新研究成果及讨论前沿性与挑战性问题的机会,
为我国青年学者提供一个与国际一流专家交流的平台。

参加本次会议的人员分别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爱尔兰,西班牙,澳大利亚,
挪威,印度及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等十一个国家和地区,共有一百六十人,其中
包括三十一位国外学者和专家。美国工程院院士Norden Huang(黄锷), 澳大利
亚科学院院士、国际SIAM联合会主席 Ian Sloan, 意大利科学院外籍院士、波兰
科学院外籍院士Tadeusz Iwaniec等多位著名学者与会并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大会期间有六位著名学者到研究生院与研究生座谈,介绍当今相关领域的前沿问题。

========================================================================
德中“物理与几何中的偏微分方程及其应用”国际学术会议成功举行
摘自<计算数学通讯>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主办)

2006年2月13日至17日,德中“物理与几何中的偏微分方程及其应用”国际学术会议
在德国Clausthal-Zellerfeld的Clausthal Technology University举行。

此次会议是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国际合作局和德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双方立项的
第二期中德在数学方面的国际合作项目“偏微分方程及其在物理学和几何上的应用”
的第一次主要学术活动。这个项目在国内由武汉大学牵头,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的陈化教授作为中方负责人,德方由德国Potsdam大学牵头, 德国Potsdam大学的B. –
W. Schulze教授作为德方负责人。参加的国内单位包括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
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大、西北大学和西北
工大等,而德方参加单位包括Magdeburg大学, Clausthal理工大学, Mainz大学, Jena
大学, Freiberg理工大学以及Kanstanz大学等。

此次会议聚集了来自中德双方的32位偏微分方程领域的专家和青年学者。其中8位中国
专家和青年学者分别来自武汉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大学、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
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以及上海交大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德方24位专家则分别来自
Potsdam大学、Clausthal理工大学、Kanstanz大学、Bremen大学、Greifswald大学、
Magdeburg的Otto-von-Guericke大学、Jena的Friedrich-Schiller大学、Freiberg
理工大学、Karlsruhe大学等。另外还有2位来自英国的专家,他们均与该项目组的
成员有着密切联系。

会议期间,共有30位中德数学家作了大会学术报告,报告所涉及的学术内容均是当今
数学界偏微分方程及相关领域较为前沿的课题,主要包括:线性或非线性偏微分方程,
微局部分析与渐近分析,算子代数,几何分析等。报告的学术水平很高。此外与会者
还就各自的研究成果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讨论,其中部分研究成
果还是由中德双方的学者共同合作完成。

会议期间,德国Clausthal当地媒体记者对此次国际学术会议十分关注,他们采访了
会议组织者——中方的陈化教授、江松教授以及德方的Schulze教授和Demuth教授,
并在当地媒体上详细报道了中德双方在数学偏微分方程方面合作项目的起源、具体
实施办法和成效以及此次会议的具体情况,还特别提及了这个项目对青年数学工作
者的帮助和重视,同时刊载了有关会议照片。

中德 “物理与几何中的偏微分方程及其应用”国际合作项目的第一期于2001年开始,
2005年结束,在中德双方的共同努力下,项目执行期间共召开了3次国际双边学术会议,
中德双方的数学家在学术上互访多次,特别是我们派出的一批中青年数学家到德国学
习和合作交流,已经产生了一批好的研究成果。从2004年初开始,中德双方鉴于合作
的愉快和所取得的成效,均认为有必要将此合作项目再接着做一期,从而能够进一步
完善以及进一步扩大此合作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在新一轮合作项目的计划中,根据PDE
学科当前的新发展,中德两国的数学家们在一起进行了多次讨论,对新一轮合作项目
的合作研究的内容和计划进行了调整,增强了偏微分方程在几何和现代物理中的应用
这方面的内容。在新一轮合作计划中,在对青年数学家(主要受益的是中国的青年数
学家)的学术和交流方面进行了比较多的调整,增加了投入的力度。我们希望新的一
轮合作能取得圆满成功!

========================================================================
第四届全国青年计算物理学术会议将在济南举办
摘自<计算数学通讯>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主办)

第四届全国青年计算物理学术会议计算物理学会计算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会议通知
(第一轮)

一、会议时间、地点及承办单位
根据2006年1月计算物理学会第五届常务理事会会议意见,定于2006年10月16日至19日
在济南山东师范大学召开第四届全国青年计算物理学术会议,同时召开计算物理学会
计算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会议。会议由计算物理学会和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
子科学学院主办,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协和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计算物
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协办。具体事宜详见第二轮通知。

二、征集会议论文稿件
1. 征文范围:本次会议主题是计算原子与分子物理,但也包含应用数学方法,借电子
计算机解决其它物理问题的研究成果,尤其是运用计算物理方法,解决经济建设、国
防建设和高新技术领域内各种复杂问题而获得的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包括相关的计
算软件)。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工矿企业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凡是未正式发表或
未在其他学术会议上宣读过的论文,均属本次征文范围.

2. 征文要求:请于7月31日前寄交一份详细摘要(1000字以内,包括图表),最好以
软盘形式提供,以便汇编成论文摘要集,供会议期间交流。

3. 《计算物理》编委会和有关专家将对会议征文进行审查,优秀论文将在《计算物理》
(EI杂志)上陆续发表。

4. 与会代表的论文均可在会议上交流。

也希望计算物理学会的理事和专家踊跃投稿,并积极参加学术交流。
来稿请标明“会议征文”字样。

有关征文事宜,若有询问,请与《计算物理》编辑部联系。所有函件统一邮寄:
北京8009信箱 《计算物理》编辑部 邮政编码:100088
电话:(010)62014411-2171,联系人:刘晓岚
Email:yuxj@mail.iapcm.ac.cn

第四届全国青年计算物理会议筹备组
2006年4月6日

========================================================================
多尺度分析及其应用国际研讨会将在新加坡举办
Date: Thu, 15 Jun 2006 13:42:59 +0800
From: Institute of Advanced Studies <ias@ntu.edu.sg>
http://www.ntu.edu.sg/ias/workshop/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Multiscale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Dates: 18 - 22 Dec 2006
Venue: Educational Wing, Nanyang Executive Centre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The workshop will emphasize the interplay between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various aspects of physical applications. The purpose of the workshop
is to identify some of the fundamental issues in the emerging area of
multiscale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By bringing together experts from
different areas, we hope that it will provide new insight to the fundamental
ways we model and predict multiscale phenomena.

Speakers:
Uri Ascher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Claude Bardos (Universit?Paris VI)
Chien-Cheng Chang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Zhiming Che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Peter Constantin (University of Chicago)
Qiang Du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Bjorn Engquist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John D. Gibbon (Imperial College)
Tom Hou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rieh Iserles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Tatsien Li (Fudan University)
Fanghua Lin (Courant Institute)
Tai-Ping Liu (Stanford University)
Stanley Oshe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George Papanicolaou (Stanford University)
Jie Shen (Purdue University)
Zuowei She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Ping Sheng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ong-ci Shi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Xue-cheng Tai (Universitetet i Bergen)
Tao Tang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Desheng Wang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Li-Lian Wang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Zhoupin Xin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rng-Tzer Yau (Harvard University)
Pingwen Zhang (Peking University)
Yong Zhao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Organizing Committee

Advisor: Kok Khoo Phua (Institute of Advanced Studies, NTU)

Organizing Committee

Co-chairs:
Thomas Hou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an Ling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Members:
John Chee Kiong Chai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Desheng Wang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Li-Lian Wang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contact
Workshop Secretariat
ias@ntu.edu.sg

========================================================================
2006理论与计算物理和化学研讨会将在湖南举行

2006 Workshop on Frontiers of Theoretical and Computational Physics and Chemistry
Zhang Jia Jie, Hunan Province, China
July 8-9, 2006
http://personal.cityu.edu.hk/~aprqz/2006WFTCPC.html

The objective of this annual series of workshops is to enhance the
dialogue between theoretical physicists and chemists. The focus of
the workshop this year is on (1) Quantum Entanglement and (2)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There will be 20-24 invited speakers presenting his/her
recent work during the two-day workshop.

Coordinators:
- Prof. Hai-Qing Lin,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Dr. Ruiqin Zhang,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Prof. Qingping Zhou, Jishou University, Zhang Jia Jie

More information on speakers and schedules can be found in
http://personal.cityu.edu.hk/~aprqz/2006WFTCPC.html

========================================================================
数学系介绍: 新疆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摘自中国数学与系统科学信息网
http://www.chinamath.cn/

新疆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是在原新疆大学数学系的基础上成立的,已经有60多
年的历史。学院拥有一支治学严谨、教学科研水平较高、在年龄、学位和职称方面
结构较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00多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6人,
教授12人,副教授30多人。教师中有博士学位者15人。

学院拥有一个比较合理的学科发展体系。现有数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应用数
学博士学位点,四个硕士学位点: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运筹学与控制
论,以及三个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承担着国家
级重点学科“应用数学”和新疆大学“211工程”重点学科“应用数学与系统工程”。

学院设有数学分析、几何代数、统计运筹、微分方程、计算数学、软件工程和高等
数学7个教研室。设有应用数学研究所、图论与网络优化研究中心、证券投资与保
险精算研究中心。设有应用数学与系统工程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室、学生微机
实验室和研究生微机室,拥有近200台高档微机和其它各类教学、科研辅助设备。
此外,学院还拥有资料室,有数学类外文期刊100多种,中文期刊300多种,各类期
刊总藏量1万多册,图书近2万册。学院现有在站博士后 5 人,在读博士研究生 7
人,硕士研究生 68 人,本科生 800 多人,专科生 300 多人。

近10年来,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承担了大量科研与教研课题,包括国家级项目18项,
省部级项目10项,总经费达180多万元。共获省部级以上各类奖励20多项。在国内外
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00多篇,被SCI、EI、ISTP三大国际检索收录50多篇。出版专
著5部。

近几年来,学院先后举办了《东亚和西北地区计算数学国际会议》、《离散动力
系统、有限自动机与组合国际会议》、《第十届全国应用泛函分析会议》、《常
微分方程理论及应用研讨会》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邀请了包括著名数学家丘
成桐、3名国内著名院士、18名博士导师和8位国外专家来校讲学。

经过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与奋斗,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已经成为新疆大学办学
层次齐全,具有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五个层次,学科专业覆盖面非常
宽,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应用开发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和鲜明特色的学院。
为新疆地区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了显著的成绩。

目前,学院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大好时机,不断深化教育改革,
重点加强学科发展、专业建设、科学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努力争取获得数学一
级学科博士点,朝着教学科研双优学院的目标前进。

网址: http://202.201.252.2/shuxue/

------------------------------
End of CAM Digest
本期到此结束